閱讀手札|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這是同樣在探討「習慣與行為」的一本書,可以和<<原子習慣>>搭配閱讀。


習慣,指的是刻意或深思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變成自動自發的行為。

本書強調,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藉由了解習慣形成的前因後果,改變獎酬機制,就有可能扭轉壞習慣。


行為改變的重點是「習慣」而非「方法」

過去我們太強調改變行為的「方法」、「技巧」、「自律」、「意志力」,使得戒除壞習慣,養成新行為難如登天,令人聞而生畏。

在門診經常遇到需要減重、戒菸的民眾,大家最常提出的問題就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啊」!

做不到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會歸咎於環境、金錢、身體素質……,但會不會根本原因是在於我們的「習慣」?

許多行為早已融入日常而我們並未發現。

習慣買午餐時帶一杯含糖飲料度過下午的工作時光。

習慣在感到壓力時點一根菸,倒一杯酒。

習慣排隊等候的時間滑手機玩遊戲。

看似不經意的舉動,長期下來累積的影響,好習慣導引你走向成功,壞習慣戕害了健康和生活。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可能和一直以來的思考模式、生活習慣有關,只是自己並沒有察覺。


透過這本書,了解我們大腦的思考和運作方式,或許有助於對工作和生活帶來新的想法和作法,進而改變人生。


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帶動廣泛的改變

書中強調核心習慣的重要:

核心習慣之所以能改造我們,因為這些習慣塑造了風氣與氛圍,讓大家在難以抉擇或猶豫不決時,重拾可能會棄守的原則或價值。

這件事情我特別有感。

產後因為想回復體力和身材,決定從自己隨興的運動,改成上健身房。

因為付了會員費,強迫自己養成每周報到1-2次的習慣,在健身房看到許多比自己更勤奮運動的人,並且吸收到關於飲食、蛋白質攝取的正確觀念。從那之後,我會去留意眼前的食物,是澱粉、蛋白質,還是脂肪? 這些食物能不能幫助我增肌減脂? 每天的進食中我是否攝取足夠的營養,還是吃了許多空熱量而導致身體愈來愈疲累? 在經過飲料店時,會更想維持健康生活的方式 (畢竟一杯飲料就把整個早上的努力耗盡了),而減少了想購買的慾望。


人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後,盡管只是一周一次,也能改變其他多項不相關、無交集的生活模式,而且是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有運動習慣的人通常吃得較健康,工作產能也較高,他們對同仁與家人較有耐心。他們較少刷信用卡,也比較沒有壓力。

因為堅持每周到健身房報到,連帶增加了對自己的信心:既然我能持續做這一件原本並不太喜歡的事,那其他事情應該也能做到。

對於必須做卻不太愉快的工作,照顧幼兒的疲累生活,麻煩的家務瑣事,也會產生一種「我應該能試著克服」的感覺,而當完成愈來愈多困難的任務,自我的信心和成就感也更加提升,產生正向的循環。


人們在生活的某部分增強意志力肌肉時,像是健身或金錢管理計畫,那份力量會延伸到他們的飲食或工作努力的程度。意志力一旦增強後,就會影響所有層面。
預先計畫如何應對轉折點。事先選擇某個特定行為,然後轉折點來臨的時候就進行那套慣性行為。意志力的失敗常出現在有突發狀況、轉折點出現時。

上健身房有個缺點是,因為我需要騎機車前往,如果遇到下雨天、寒流,或是太大陽(南部的夏天真的可怕),就會很不想出門,這時候就會影響原訂運動的計畫。

一旦超過一周沒有前往,倦怠感會漸漸產生,開始偷懶不運動。

所以後來我採行的方法是,在家練習做瑜伽。

現在網路上可供學習的影片非常多,如此一來,只要懶得出門的時候,我還是會有別的運動方式,而不致讓自己有藉口可以不運動。



習慣深植在我們的腦中,但習慣並非命運。一旦知道方法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習慣。一旦你了解習慣可以改變,你就擁有重新塑造習慣的自由,而且也有義務。一旦你了解習慣可以重塑,就更能掌握習慣的力量,唯一剩下的選項就是開始努力。

習慣可以改變,意味著生活可以改變,甚至,人生可以改變。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有機會變成不靠吃垃圾食物發洩情緒的人?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可以在周末假日去公園慢跑?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先從一件事開始,也許你在年底會有個意想不到的自己。

-----------------------------------------------------------------------------------

  • 書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作者:Charles Duhigg
  • 出版年:2012
  • 出版社:大塊文化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倦怠?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以為別人過得都很好? 本書作者分享自身經驗,鼓勵在工作、事業、育兒、家庭中掙扎的人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成功。
每個人心中對於「自由」的定義,可能不太一樣。 有人會說,「若是我像xxx那麼有錢的話,我就不用工作就自由了」,「若是我像oo女明星那麼漂亮的話,我也不用努力就可以嫁個有錢人」,「若是我有富爸爸,做什麼事業都會成功」。 有些人認為,自由的生活方式,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不必約束自己,也不必為任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專注力成為珍貴的資源。本書提醒我們專注力的重要性,也提供許多實用的觀念和技巧,幫助訓練專注力以改善工作和生活。我也從中找到幾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包括蕃茄鐘工作、減少決策、瑣事集中處理等等,分享給大家。
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與社交媒體大量攫取我們的專注力,本書除了強調專注力的重要,也提供一些技巧和策略,重拾深度工作的能力,達到更高的生活滿足感。我個人實際執行後,也覺得對於想完成困難的工作或目標,提升專注和工作效率無疑是必要學習的技巧。
成人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責任與挑戰,身為媽媽,如何有效管理時間更是必修課。本書介紹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思考工作優先順序、利用零碎時間提高效率的策略,擁有「時間經濟學」的觀念,有助於更好地安排工作與生活,將時間用在能創造價值的地方。
這本書以歷史脈絡深入探討臺灣的經濟發展,涵蓋了各時期到現代的各項重要經濟事件。透過豐富的史實和數據,讓讀者能夠理解臺灣是如何逐漸邁向現代經濟的。書中詳細介紹了臺灣的政策變革、社會發展及經濟體制,是一本對歷史與經濟有深入分析的好書。
職場倦怠?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以為別人過得都很好? 本書作者分享自身經驗,鼓勵在工作、事業、育兒、家庭中掙扎的人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成功。
每個人心中對於「自由」的定義,可能不太一樣。 有人會說,「若是我像xxx那麼有錢的話,我就不用工作就自由了」,「若是我像oo女明星那麼漂亮的話,我也不用努力就可以嫁個有錢人」,「若是我有富爸爸,做什麼事業都會成功」。 有些人認為,自由的生活方式,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不必約束自己,也不必為任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專注力成為珍貴的資源。本書提醒我們專注力的重要性,也提供許多實用的觀念和技巧,幫助訓練專注力以改善工作和生活。我也從中找到幾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包括蕃茄鐘工作、減少決策、瑣事集中處理等等,分享給大家。
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與社交媒體大量攫取我們的專注力,本書除了強調專注力的重要,也提供一些技巧和策略,重拾深度工作的能力,達到更高的生活滿足感。我個人實際執行後,也覺得對於想完成困難的工作或目標,提升專注和工作效率無疑是必要學習的技巧。
成人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責任與挑戰,身為媽媽,如何有效管理時間更是必修課。本書介紹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思考工作優先順序、利用零碎時間提高效率的策略,擁有「時間經濟學」的觀念,有助於更好地安排工作與生活,將時間用在能創造價值的地方。
這本書以歷史脈絡深入探討臺灣的經濟發展,涵蓋了各時期到現代的各項重要經濟事件。透過豐富的史實和數據,讓讀者能夠理解臺灣是如何逐漸邁向現代經濟的。書中詳細介紹了臺灣的政策變革、社會發展及經濟體制,是一本對歷史與經濟有深入分析的好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培養習慣以提升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慣可能帶來過度的壓力和反效果。文章建議定期審視背景、選擇合適的參照對象、適時調整進度、看長期效果、避免短期目標後無所適從。最後作者透過放鬆步調、調整習慣,減少壓力,逐漸找回平衡。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必要時慢下腳步。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要培養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但這本書教你怎麼一步一步獲得好習慣 他教會了我很多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培養習慣以提升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慣可能帶來過度的壓力和反效果。文章建議定期審視背景、選擇合適的參照對象、適時調整進度、看長期效果、避免短期目標後無所適從。最後作者透過放鬆步調、調整習慣,減少壓力,逐漸找回平衡。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必要時慢下腳步。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要培養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但這本書教你怎麼一步一步獲得好習慣 他教會了我很多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