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札|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這是同樣在探討「習慣與行為」的一本書,可以和<<原子習慣>>搭配閱讀。


習慣,指的是刻意或深思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變成自動自發的行為。

本書強調,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藉由了解習慣形成的前因後果,改變獎酬機制,就有可能扭轉壞習慣。


行為改變的重點是「習慣」而非「方法」

過去我們太強調改變行為的「方法」、「技巧」、「自律」、「意志力」,使得戒除壞習慣,養成新行為難如登天,令人聞而生畏。

在門診經常遇到需要減重、戒菸的民眾,大家最常提出的問題就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啊」!

做不到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會歸咎於環境、金錢、身體素質……,但會不會根本原因是在於我們的「習慣」?

許多行為早已融入日常而我們並未發現。

習慣買午餐時帶一杯含糖飲料度過下午的工作時光。

習慣在感到壓力時點一根菸,倒一杯酒。

習慣排隊等候的時間滑手機玩遊戲。

看似不經意的舉動,長期下來累積的影響,好習慣導引你走向成功,壞習慣戕害了健康和生活。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可能和一直以來的思考模式、生活習慣有關,只是自己並沒有察覺。


透過這本書,了解我們大腦的思考和運作方式,或許有助於對工作和生活帶來新的想法和作法,進而改變人生。


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帶動廣泛的改變

書中強調核心習慣的重要:

核心習慣之所以能改造我們,因為這些習慣塑造了風氣與氛圍,讓大家在難以抉擇或猶豫不決時,重拾可能會棄守的原則或價值。

這件事情我特別有感。

產後因為想回復體力和身材,決定從自己隨興的運動,改成上健身房。

因為付了會員費,強迫自己養成每周報到1-2次的習慣,在健身房看到許多比自己更勤奮運動的人,並且吸收到關於飲食、蛋白質攝取的正確觀念。從那之後,我會去留意眼前的食物,是澱粉、蛋白質,還是脂肪? 這些食物能不能幫助我增肌減脂? 每天的進食中我是否攝取足夠的營養,還是吃了許多空熱量而導致身體愈來愈疲累? 在經過飲料店時,會更想維持健康生活的方式 (畢竟一杯飲料就把整個早上的努力耗盡了),而減少了想購買的慾望。


人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後,盡管只是一周一次,也能改變其他多項不相關、無交集的生活模式,而且是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有運動習慣的人通常吃得較健康,工作產能也較高,他們對同仁與家人較有耐心。他們較少刷信用卡,也比較沒有壓力。

因為堅持每周到健身房報到,連帶增加了對自己的信心:既然我能持續做這一件原本並不太喜歡的事,那其他事情應該也能做到。

對於必須做卻不太愉快的工作,照顧幼兒的疲累生活,麻煩的家務瑣事,也會產生一種「我應該能試著克服」的感覺,而當完成愈來愈多困難的任務,自我的信心和成就感也更加提升,產生正向的循環。


人們在生活的某部分增強意志力肌肉時,像是健身或金錢管理計畫,那份力量會延伸到他們的飲食或工作努力的程度。意志力一旦增強後,就會影響所有層面。
預先計畫如何應對轉折點。事先選擇某個特定行為,然後轉折點來臨的時候就進行那套慣性行為。意志力的失敗常出現在有突發狀況、轉折點出現時。

上健身房有個缺點是,因為我需要騎機車前往,如果遇到下雨天、寒流,或是太大陽(南部的夏天真的可怕),就會很不想出門,這時候就會影響原訂運動的計畫。

一旦超過一周沒有前往,倦怠感會漸漸產生,開始偷懶不運動。

所以後來我採行的方法是,在家練習做瑜伽。

現在網路上可供學習的影片非常多,如此一來,只要懶得出門的時候,我還是會有別的運動方式,而不致讓自己有藉口可以不運動。



習慣深植在我們的腦中,但習慣並非命運。一旦知道方法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習慣。一旦你了解習慣可以改變,你就擁有重新塑造習慣的自由,而且也有義務。一旦你了解習慣可以重塑,就更能掌握習慣的力量,唯一剩下的選項就是開始努力。

習慣可以改變,意味著生活可以改變,甚至,人生可以改變。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有機會變成不靠吃垃圾食物發洩情緒的人?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可以在周末假日去公園慢跑?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先從一件事開始,也許你在年底會有個意想不到的自己。

-----------------------------------------------------------------------------------

  • 書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作者:Charles Duhigg
  • 出版年:2012
  • 出版社:大塊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7會員
82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5/02
產後回歸職場的女性,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並在過程中保持自我肯定與幸福感? 透過這本韓國心理學家的書,探討關於自我接納、面對困難與負面情緒以及肯定自身價值等議題,推薦給所有在家庭與職場中奮鬥的女性。
Thumbnail
2025/05/02
產後回歸職場的女性,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並在過程中保持自我肯定與幸福感? 透過這本韓國心理學家的書,探討關於自我接納、面對困難與負面情緒以及肯定自身價值等議題,推薦給所有在家庭與職場中奮鬥的女性。
Thumbnail
2025/04/25
資訊超載時代,如何有效管理資料和筆記? 生活中有各種數位工具和筆記軟體,你都如何使用它們? 有為工作和生活加分嗎? 本書介紹 PARA分類法(Projects專案、Areas領域、Resources資源、Archives檔案庫),幫助建立個人「第二大腦」,有效連結知識,提升效率。
Thumbnail
2025/04/25
資訊超載時代,如何有效管理資料和筆記? 生活中有各種數位工具和筆記軟體,你都如何使用它們? 有為工作和生活加分嗎? 本書介紹 PARA分類法(Projects專案、Areas領域、Resources資源、Archives檔案庫),幫助建立個人「第二大腦」,有效連結知識,提升效率。
Thumbnail
2025/04/18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打破成規,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無論是個人或團隊,作者強調新鮮感、多樣性、忠於自我、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主管更在員工的樂業精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希望能提高團隊效率、公司效能的領導人,都能從書中獲益。
Thumbnail
2025/04/18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打破成規,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無論是個人或團隊,作者強調新鮮感、多樣性、忠於自我、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主管更在員工的樂業精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希望能提高團隊效率、公司效能的領導人,都能從書中獲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本受用終身的好書,告訴我們透過細微卻持續的改變,將會如滾雪球般,滾出巨大的變化。
Thumbnail
一本受用終身的好書,告訴我們透過細微卻持續的改變,將會如滾雪球般,滾出巨大的變化。
Thumbnail
1.個人習慣的迴圈:        (1) 提示:沒有特定的形式,可以是地點、時間、情緒狀態或者是某些動作。      (2) 慣性行為:通常是因為渴求某種獎勵,而慣性去做的某些行為。  (3) 獎勵:不一定能直接從慣性行為的表面看出來,可能只是透過它去獲得另一種層面的滿足。 2.
Thumbnail
1.個人習慣的迴圈:        (1) 提示:沒有特定的形式,可以是地點、時間、情緒狀態或者是某些動作。      (2) 慣性行為:通常是因為渴求某種獎勵,而慣性去做的某些行為。  (3) 獎勵:不一定能直接從慣性行為的表面看出來,可能只是透過它去獲得另一種層面的滿足。 2.
Thumbnail
習慣建立的四大核心觀念。習慣成就個人,個人成就習慣,當你認為你應當成為更好的那個人時,你就踏上了培養習慣的旅程...
Thumbnail
習慣建立的四大核心觀念。習慣成就個人,個人成就習慣,當你認為你應當成為更好的那個人時,你就踏上了培養習慣的旅程...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在停等大眾運輸的途中,你是否曾片刻仰望天際,思考過你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模式呢?若是不滿意的話,是否好奇探究為什麼你是這般地過生活呢? 實際上,生活是由各種無意識的習慣,包含念頭、直覺反應及情緒所形塑而成,透過意識到這些習慣,認知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那麼我們將擁有改變的力量!
Thumbnail
在停等大眾運輸的途中,你是否曾片刻仰望天際,思考過你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模式呢?若是不滿意的話,是否好奇探究為什麼你是這般地過生活呢? 實際上,生活是由各種無意識的習慣,包含念頭、直覺反應及情緒所形塑而成,透過意識到這些習慣,認知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那麼我們將擁有改變的力量!
Thumbnail
人總有迷思:認為好習慣的貫徹只發生在相當堅毅、有意志力的人身上,其實,並不然。 原來反人性的訓練模式,只有一時的效應,沒有永久的成果。但如果了解人性的本質,透過進行有系統的行為操作,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不是不可能。
Thumbnail
人總有迷思:認為好習慣的貫徹只發生在相當堅毅、有意志力的人身上,其實,並不然。 原來反人性的訓練模式,只有一時的效應,沒有永久的成果。但如果了解人性的本質,透過進行有系統的行為操作,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不是不可能。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