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被老闆或主管約談時,可以錄音自保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許多人可能會有個疑問:當自己被老闆或主管約談時,到底可不可以錄音?如果錄音,擔心會面臨刑事責任;如果不錄音,又擔心無法蒐證自保...所以接下就要說明這個問題:

一、依照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規定,可以錄音: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第1項:「違法監察他人通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9條第3款:「監察他人之通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罰:...三、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或已得通訊之一方事先同意,而非出於不法目的。」

依照通保法第24條第1項的規定,如果違法監察他人通訊,將面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同法第29條第3款也規定,如果監察者本身也是通訊之一方,而且監察並非出於不法目的,那麼就不會被處罰。

簡單來說,通保法第29條第3款有兩個要件:「自己是對話的一方」、「並非出於不法目的」,只要有符合這兩個要件,錄音就不會構成犯罪。

員工錄下自己與老闆、主管的對話內容,對話是一種通訊,錄音是一種監察,員工也不是什麼偵查犯罪的檢察官或警察,乍看之下,似乎會構成通保法第24條第1項的違法監察他人通訊罪...

不過別擔心,因為員工自己也是對話(通訊)的一方,而且員工錄音的目的是為了蒐集證據、保障自己的權利(並非出於不法目的),符合通保法第29條第3款的兩個要件,自然不會構成犯罪,所以員工被老闆、主管約談時,其實是可以錄音的。


二、依照刑法的規定,可以錄音:

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依照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規定,如果無故以錄音之方式竊錄他人非公開之談話,將可能面臨最重三年的有期徒刑,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妨害秘密罪」。

不過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的妨害秘密罪,也有兩個重要的要件:「非公開之活動」、「無故」。

以「非公開之活動」這個要件來說,老闆、主管約談員工,跟員工對話,其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是要讓員工聽到、知道,所以此時老闆、主管所說的內容,對員工而言,就不會是「非公開之活動」

以「無故」這個要件來說,所謂「無故」,依照實務見解,其實就是「無正當理由」的意思: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4750號刑事判決:「現今社會普遍使用照相、錄音、錄影、望遠鏡及各 種電子、光學設備,用以窺視、竊聽、竊錄他人隱私活動、 言論或談話者,危害社會善良風氣及個人隱私,遂增訂刑法第315條之1規定,以保障隱私權。該條所謂『無故』,係指無正當理由之謂。」

而員工被老闆、主管約談時錄音,其錄音的目的是為了蒐集證據、保障自己的權利,是「有正當理由」的錄音,自然也就不會構成「無故」了。

既然員工錄下自己與老闆、主管之對話內容,不符合「非公開之活動」、「無故」這兩個要件,當然也就不會構成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的妨害秘密罪。


三、實務上的真實案例:員工可以錄音,不會構成犯罪!

法院實務上還真的有發生過相關的案例,最終結果也是認定員工錄音無罪: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6年度自字第3號刑事判決:「被告因與自訴人陳惠月平日因工作尚有諸多不睦行為 ,且其間亦有上開勞資糾紛存在,是被告為保障其自身權利 ,以防將來勞資爭議訴訟程序中相關待證事實之證據需求, 基於搜集證據之目的,於未經陳惠月、陳有正之同意之情形下,私自錄製其與陳惠月、陳惠月與陳有正之上開談話內容 ,就此難謂被告所為上開兩次錄音行為有何不法目的。而被告均係上開2次錄音談話之一方,則被告上開兩次錄音行為 ,亦符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9條第3款之要件,就其所為,自無從以同法第24條第1項違法監察他人通訊罪相繩之。 且被告上開2次錄音行為,即非屬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之「無故」竊錄他人之非公開談話之情形...亦與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規定之妨害秘密罪不符...參照前述法律規定所示,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以示慎斷。」

在該則判決中,法院認為該名錄音的員工本身也是對話之一方,而且錄音的目的是為了保障自身權利、蒐集之後勞資爭議訴訟的證據,符合通保法第29條第3款的要件,因此不會構成通保法第24條第1項之違法監察他人通訊罪。

另外,該名員工錄音的目的是為了保障自身權利、蒐集證據,代表錄音是「有正當理由」的,因此也不構成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的妨害秘密罪。


四、錄音需要得到老闆或主管同意嗎?需要告知對方嗎?

曾有人問筆者,被老闆或主管約談時,如果想要錄音,是否要得到老闆或主管的同意?需要在錄音前告知對方嗎?

答案是不用,因為只要符合上述要件,錄音就是合法的,至於有沒有得到對方同意,自然也就不重要了,如果主動告知對方自己要錄音,可能會打草驚蛇,對方說話時可能語帶保留,讓你錄不到想要錄的證據。更何況,如果老闆或主管不同意你錄音,難道你就真的不錄了嗎?

所以錄音前無須經過老闆或主管的同意,也不用事先告知對方,重點是要符合上述的合法要件。


五、結論(懶人包):

  • 員工被老闆或主管約談時,錄下自己與老闆、主管之間的對話,因為自己也是對話的一方,而且錄音的目的是為了蒐集證據、保障自身權利(有正當理由,並非出於不法目的),所以不會構成犯罪。
  • 錄音前無須經過老闆或主管的同意,也不用事先告知對方,以免打草驚蛇。
  • 如果真的被老闆或主管約談,尤其是討論到跟工作條件、薪水、資遣等與自身權益有關的事項時,建議透過錄音的方式蒐證自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擎樞的事務所
0會員
2內容數
交通法規、車禍法律問題、勞動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藍氏集團,接待櫃檯前出現了兩名刑警造成辦公室裡一陣小騷動,大部分的人都拉長脖子朝玻璃門外看去,而後某職員桌上的電話作響,通話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站起來走到門外隨著陸少齊離開。   一小時前。   員工們在空檔時間嘰嘰喳喳的聊著,交頭接耳時不忘東張西望深怕上司經過被懲處,卻又堵不住八卦的嘴。  
Thumbnail
  藍氏集團,接待櫃檯前出現了兩名刑警造成辦公室裡一陣小騷動,大部分的人都拉長脖子朝玻璃門外看去,而後某職員桌上的電話作響,通話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站起來走到門外隨著陸少齊離開。   一小時前。   員工們在空檔時間嘰嘰喳喳的聊著,交頭接耳時不忘東張西望深怕上司經過被懲處,卻又堵不住八卦的嘴。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Thumbnail
企業接獲職場性騷擾申訴,或聽聞相關事件時,必須啟動申訴處理、申訴調查程序。這篇文章提到在處理、調查過程中的細節,包括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處理單位、申訴調查小組,處理、調查人員的保密義務,雇主通報義務,以及適當隔離當事人的措施。此外,如果申訴人不服企業的懲處結果,也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提起申訴。
Thumbnail
企業接獲職場性騷擾申訴,或聽聞相關事件時,必須啟動申訴處理、申訴調查程序。這篇文章提到在處理、調查過程中的細節,包括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立申訴處理單位、申訴調查小組,處理、調查人員的保密義務,雇主通報義務,以及適當隔離當事人的措施。此外,如果申訴人不服企業的懲處結果,也可以直接向地方主管機關提起申訴。
Thumbnail
最近,我身旁好幾個朋友都捲入刑事糾紛。理由只是因為他們離職另謀高就,竟然遭原東家侵害營業秘密,還主張他們是商業間諜。原東家所依據的,只是這些離職的朋友們電腦裡還殘留一些零星的公司資訊。沒想到,一個單純的離職竟然會有後續官司纏身的問題。離職另就和商業間諜之間如何區分?員工應如何自保?
Thumbnail
最近,我身旁好幾個朋友都捲入刑事糾紛。理由只是因為他們離職另謀高就,竟然遭原東家侵害營業秘密,還主張他們是商業間諜。原東家所依據的,只是這些離職的朋友們電腦裡還殘留一些零星的公司資訊。沒想到,一個單純的離職竟然會有後續官司纏身的問題。離職另就和商業間諜之間如何區分?員工應如何自保?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上週透過案例帶各位了解需要符合哪些要件才能被稱為營業秘密以及相關的刑責,本週要來跟各位說明,侵害他人的營業秘密需要賠償哪些項目,以及有哪些須注意的事項呢?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上週透過案例帶各位了解需要符合哪些要件才能被稱為營業秘密以及相關的刑責,本週要來跟各位說明,侵害他人的營業秘密需要賠償哪些項目,以及有哪些須注意的事項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