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曦》——私電影的自我揭露與敘事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觀賞《曦曦》(Xixi,2024)前,本以為是部介紹「曦曦」這名旅歐中國籍即興表演藝術家的人物紀錄片,看著看著,發現我們所見、所聞、所理解的,都是導演吳璠眼中的曦曦,再看著看著,更發現本片主軸並非僅限於「曦曦」、「吳璠」兩個點狀人物,而旨在探討「曦曦與吳璠」之間線狀的關係--正如吳璠於訪談節目上所說,會決定將一開始無明確拍攝意圖的素材發展成長片,也是想紀錄下影視作品中少見的、一段關於女性友誼的故事。


再來,由於素材捕捉到大量曦曦與女兒妮娜的互動,以及曦曦回中國,與母親充滿矛盾地相處之重要片段,電影因此拉出「母女」之軸線,藉由「介於中間」的曦曦,《曦曦》同時探討著該如何當個好女兒與好母親?


(我們都明白,人必須透過「學習」才知道怎麼當父母,母親的身分是後天的,更有女人終生選擇不/無法成為母親;然而,為人子女呢?套句《女兒的女兒》所言:「每個女人,都是女兒」,但我們天生就知道如何「當」女兒嗎?尤其在母親也尚在學習、不熟悉母職,或根本非自願成為母親的情況下?)

曦曦與妮娜

曦曦與妮娜


吳璠選擇用私電影的方式建構《曦曦》,身為觀眾的我們,在開場不久後聽到那因文藝腔過重而有點難以親近的旁白一出現時,也該知道不可以套用傳統人物紀錄片的期待在這部電影上。比起曦曦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更重要的是吳璠覺得她是怎樣的人?她怎麼看曦曦?以及創作《曦曦》這部紀錄片的行動與跨度多年的陪伴,對兩人的關係及情感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說到傳統人物紀錄片,事實上沒有任何紀錄片是純然「客觀」的,只是比起當隻牆壁上的蒼蠅,私電影創作者大膽將自身聲音、形體放入影片之手法,會讓觀者更容易、且時刻意識到紀錄片的「不客觀」。)


所以,吳璠的立場及狀態變得很重要,她必須加入能與狂熱、奔放的曦曦抗衡的故事,否則自己在紀錄片中的存在會顯得太無聊、太「弱」。

曦曦與吳璠

曦曦與吳璠

討論吳璠如何放置自己之前,先繞回來談談曦曦在影片中揭露的童年創傷--自幼父母離異,母親桃姐表明為追求藝術生涯而拋下她,久久見一次,基本上缺席曦曦的成長,連她幼年時多次被性侵,也沒有即時知悉並給予幫忙。可以說,已成定局的疏遠關係,使危險發生時,曦曦根本想不到能向母親求助。


甚至長大後曦曦提起此事,桃姐也僅以「我小時候也被性侵很多次」、「這很正常」等說詞匆匆帶過,用雲淡風清的語氣講出極為恐怖的言論,曦曦更是後來才得知,自己的出生某種程度上是談判籌碼、是母親為離開父親所付出的代價--「要離婚,得先幫我生一個兒子」父親要求。


電影前段描述曦曦因居無定所、無穩定收入,使法籍前夫向法院提出要求,限制她與妮娜接觸的時間,吳璠跟著曦曦跑回法國時,曦曦在柏林恣意創作時那意氣風發的快樂神態逐漸消散,當吳璠問她追求自由,是否與做為母親的責任相互牴觸?曦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就算沒有妮娜,我還是會有自己的問題。」


透過鏡頭捕捉、素材排序並呈現的結果,我感覺電影探討的重點逐漸從「曦曦與吳璠」變成母女代間的「像」與「不像」--曦曦如桃姐一樣嚮往自由,她由衷地佩服桃姐擁有「真的自由之心」,無奈被困在中國壓抑的環境中,但我們也不可否認桃姐就是個shitty mom,錯過曦曦的成長、造成她難以彌補的童年創傷。


曦曦是那麼努力避免自己步上桃姐後塵,她絕對不想像桃姐一樣、成為不顧妮娜死活的shitty mom,甚至連作夢時潛意識都在不斷提醒。然而諷刺的是,前夫提出的限制,以及法國政府因前夫指控收回曦曦居留權的可能性,都在把曦曦推上「無法就近照顧女兒」的糟糕母親道路。她追求自由的個性,以及一連串外力,都令她應該要「像」母親,而盡可能地「不」成為母親,是她抵抗世界的動力來源之一。


好在後來法院判決曦曦的探視權權力不變,她也保留了居留權,並且她當初選擇生下、養育妮娜的心態,本來就與桃姐的生而不養、為了「交差」而生有所差異,這是她們的「不像」之處。

片中一場母女爭執於即興藝術該不該記錄保存的戲,桃姐吵不過,烙下一句「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好不好?」正精巧地道破兩人畢生的狀態及糾結。

曦曦帶領吳璠跳即興舞蹈,藉由肉身釋放痛苦記憶

曦曦帶領吳璠跳即興舞蹈,藉由肉身釋放痛苦記憶

曦曦背負的母女情結是如此沉重繁複,吳璠既然決定自己也要當敘事中的主角,那她得掏出差不多重量的內心故事,影片才不至於失衡。


為此,她連結到從小養育自己長大的阿嬤之死。

吳璠的阿嬤是個渴望學習、渴望工作的女人,卻礙於舊時代男尊女卑觀念,只能輟學賺錢供弟弟讀書,長大後自立創業,又不情願地把商店交給老公經營,她為了家庭放棄自我追尋,明明有志難伸,但因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精準的語彙來表達,因此,膨脹、漫溢的不滿及悲憤,常存於吳璠童年記憶的家庭當中。


吳璠知道阿嬤內心有片不羈的天空,阿嬤卻會不斷題點吳璠該忘掉國外逍遙自在的生活,回台做個「正常」的女孩,受社會打磨而行為違逆本性的現象,與桃姐不斷用衣服布料遮掩曦曦露出乳房的行徑不謀而合。


吳璠盡力挖掘過去、尋找未解的答案,並試圖與內心創傷和解,情感很真摯,卻仍在分量上難與曦曦支線達成平衡,原因在於曦曦與桃姐是活生生的人物,觀者看得見聽得見,而阿嬤已逝,我們只能依靠吳璠的回憶及轉述,透過老照片來想像。

儘管阿嬤最後是用吳爾芙式、充滿戲劇張力的方法自我了斷,吳璠也袒露自己沒能幫助她、阻止悲劇發生之愧疚,兩條線的厚度仍有差異--我不是在評斷誰的悲劇更悲劇,這不道德也沒意義,而是素材限制,以及呈現手法及占比的問題。


但這樣的失衡,反而讓我思考紀錄片創作者該自我揭露到多少、多深之問題。

「我無法,也沒有權力改變她的決定」,放下對阿嬤死亡的罪咎,是吳璠創作《曦曦》的收獲,「原諒自己」成為她這段紀錄旅途中最重要的課題,然而關於自由、關於如何身為女兒(以及未來可能成為的母親)、關於去愛人是否意味著必須某程度犧牲個人理想等等......好像皆無法在電影中看到吳璠自己與這些問題的碰撞。


為了追求自由,曦曦離開了、桃姐離開了,阿嬤則選擇留下,那吳璠自己呢?

就算吳璠對於生命大哉問,心中尚沒定論,做為一部私電影,我還是會期望看到更多創作者的色彩及態度。


相似氣味的《曦曦》與《雪水消融的季節》


觀賞、消化《曦曦》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想到入圍同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雪水消融的季節》(After the Snowmelt,2024),兩者帶給我相似的感受,同樣是將可以聳動、狗血、往公眾角度探討的議題,經由反身性的路徑走向私人。


《雪水》對我而言更加炙熱且深刻的點在於,導演羅苡珊的兩個被攝對象,一個不擅言詞/不願在鏡頭前敞開心房,一個已亡故,這使她必須想方設法拍攝、面對自己,挖挖看自己內心有什麼東西;而吳璠拍攝的曦曦,個性無比強烈,是個很有「觀賞性」的被攝者,導致吳璠不必那麼用力地呈現自己,她之所以加入「自己」這名角色,似乎是為了將影片定調為「非傳統人物紀錄」的私電影,等於是為了完整架構、先有了形式,再填內容,「母女」軸線也像拍攝製作過程中漸漸長出來的。


羅苡珊拍片是為了完成亡友生死約定,她有非拍不可的使命感,不然她的意識會永遠困在事發山洞中,她走投無路。這造成兩片情感濃烈程度之差異,而《曦曦》的製作,也確實是從朋友間互相紀錄、實驗性地隨手拍拍開始,再一步步籌資、發展成長片,兩者起頭的目的即不同。

另外,羅苡珊多用畫面及行動來呈現自己,電影後段更有近一小時獨自前往尼泊爾的主觀旅行畫面,吳璠則多倚賴語言及旁白來敘事,並搭上靜照及意象式空景等等,使得電影帶來的「真實衝擊」較少,個人認為,若吳璠能回家,讓觀眾實際「看見」她與阿嬤擁有共同回憶的場域或景致,全片的力道會更足。


說到底,這兩部紀錄片都不是看完當下能立刻梳理清楚、辨認自己「喜不喜歡」的作品,卻會在日後生活中不斷發酵,引發無窮的思考,也讓我們看見女性紀錄片創作者處理議題時,獨特、私密、溫柔卻堅定的眼光。


不會有院線片速報,出文速度慢,但字字真心誠意。 戲劇系背景,評論會著重在劇本結構和表演分析上。(以及電影的橫向縱向連結、幕後趣聞小八卦等) 討厭掉書袋,只是個電影宅,不是文青。 什麼電影都看,若要挑個熟悉題材的話是酷兒相關,國家的話是韓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個人認為,《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加上《雪水消融的季節》,才算完整構成了這個創作行動,兩者缺一不可,但各自的目的及主角不同,書是為了彌補劉宸君太早離世的遺憾,令世人知悉他敏銳細膩的好文采;紀錄片則是屬於羅苡珊的......
 拉娜似乎就是不能明白,當人們提出「想聽真話」時,並不真的期望聽到「真話」,而是希冀你能說出他們「想聽的話」,以鞏固內心中搖搖欲墜的「真實」。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不完美的正義》恰巧表現了兩種不同層次的價值觀:Justice是將體制凌駕在個體間歧異性之上的表面正義;而Mercy則是肯定每一個體本身存在之珍貴性的人道關懷。
既然我沒辦法使你們發笑,那不如就讓你們來娛樂我吧。 被銬上手銬坐在警車內的Joker,看向車窗外燒成一片的高譚市,「多麼美麗的景象啊」,在眾多試圖製造快樂的徒勞之後,終於,Arthur發自內心地笑了。
個人認為,《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加上《雪水消融的季節》,才算完整構成了這個創作行動,兩者缺一不可,但各自的目的及主角不同,書是為了彌補劉宸君太早離世的遺憾,令世人知悉他敏銳細膩的好文采;紀錄片則是屬於羅苡珊的......
 拉娜似乎就是不能明白,當人們提出「想聽真話」時,並不真的期望聽到「真話」,而是希冀你能說出他們「想聽的話」,以鞏固內心中搖搖欲墜的「真實」。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不完美的正義》恰巧表現了兩種不同層次的價值觀:Justice是將體制凌駕在個體間歧異性之上的表面正義;而Mercy則是肯定每一個體本身存在之珍貴性的人道關懷。
既然我沒辦法使你們發笑,那不如就讓你們來娛樂我吧。 被銬上手銬坐在警車內的Joker,看向車窗外燒成一片的高譚市,「多麼美麗的景象啊」,在眾多試圖製造快樂的徒勞之後,終於,Arthur發自內心地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60場的《黃翊與庫卡》「文化平權版」 促使黃翊工作室決定未來新作均提供口述影像( audio description )
Thumbnail
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參與過亞太、愛知三年展與各大國際雙年展;也曾在森美術館、尊彩藝術中心、北師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舉行個展。身兼策展人的展覽包括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等。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從 2016 年開始的《植不起來實驗室》到兒歌 EP《轉生獸》,他是透過極具張力的創作表現形式,展現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藝術影像創作者、演員、模特兒、主持人,以新興自媒體的形式發表對生活的執著與美麗。
Thumbnail
🌿「如何相愛不相累」 來賓介紹👏👏👏 -- 主演:孫詩珮 -- 行銷宣傳:曾玉珍 aka.小花 一心一意為歌仔戲和戲劇付出,都是一心的一份子☝️ 三個交錯的時空-上古、前朝與今生,探討前世今生命定的緣份
Thumbnail
許鞍華導演引領觀眾走入她理解詩的想像世界,因此片中才以蒙太奇手法呈現特定詩的情境,詩人不得不成為演員參與其中,這是電影與詩兩種媒材融合出的美妙體驗。觀看《詩》好似在與老友對談,他們談吐間的輕鬆愜意令人無比暢快,這是一種抒情,見證「活生生的玫瑰萬歲!」當普照萬物的陽光成為影像裡詩人生活的處所。
Thumbnail
話說觀映當日剛巧碰到《4拍4家族》的MO導又在戲院外跟一班戲迷交流,散場時又看到女神袁澧林Angela Yuen跟導演合照,星光熠熠(笑) 相比英文原名《Your Lovely Smile》,香港的中文譯名《光影戲遊》更為直觀──就是電影、遊記,以及一絲絲玩味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推薦度:★★★★☆編劇(同時也是導演)楊閔皓,於劇後座談中坦誠,《戲人》所描繪的是他本人前幾年憂鬱症時期的精神及生活狀態。
Thumbnail
《想見你》這部2019年底推出的台劇,將台灣的戲劇製作帶到了新的層次。從不看台劇的我,在韓版翻拍的《走進你的時間》上映的2023年,因為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部劇前所未及的風靡整個韓國,連帶讓許光漢成為第一個在韓國出道的台灣演員,在台灣就已獲獎無數話題不斷的戲劇,我在這週看完之後,完全臣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60場的《黃翊與庫卡》「文化平權版」 促使黃翊工作室決定未來新作均提供口述影像( audio description )
Thumbnail
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參與過亞太、愛知三年展與各大國際雙年展;也曾在森美術館、尊彩藝術中心、北師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舉行個展。身兼策展人的展覽包括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等。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從 2016 年開始的《植不起來實驗室》到兒歌 EP《轉生獸》,他是透過極具張力的創作表現形式,展現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藝術影像創作者、演員、模特兒、主持人,以新興自媒體的形式發表對生活的執著與美麗。
Thumbnail
🌿「如何相愛不相累」 來賓介紹👏👏👏 -- 主演:孫詩珮 -- 行銷宣傳:曾玉珍 aka.小花 一心一意為歌仔戲和戲劇付出,都是一心的一份子☝️ 三個交錯的時空-上古、前朝與今生,探討前世今生命定的緣份
Thumbnail
許鞍華導演引領觀眾走入她理解詩的想像世界,因此片中才以蒙太奇手法呈現特定詩的情境,詩人不得不成為演員參與其中,這是電影與詩兩種媒材融合出的美妙體驗。觀看《詩》好似在與老友對談,他們談吐間的輕鬆愜意令人無比暢快,這是一種抒情,見證「活生生的玫瑰萬歲!」當普照萬物的陽光成為影像裡詩人生活的處所。
Thumbnail
話說觀映當日剛巧碰到《4拍4家族》的MO導又在戲院外跟一班戲迷交流,散場時又看到女神袁澧林Angela Yuen跟導演合照,星光熠熠(笑) 相比英文原名《Your Lovely Smile》,香港的中文譯名《光影戲遊》更為直觀──就是電影、遊記,以及一絲絲玩味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推薦度:★★★★☆編劇(同時也是導演)楊閔皓,於劇後座談中坦誠,《戲人》所描繪的是他本人前幾年憂鬱症時期的精神及生活狀態。
Thumbnail
《想見你》這部2019年底推出的台劇,將台灣的戲劇製作帶到了新的層次。從不看台劇的我,在韓版翻拍的《走進你的時間》上映的2023年,因為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部劇前所未及的風靡整個韓國,連帶讓許光漢成為第一個在韓國出道的台灣演員,在台灣就已獲獎無數話題不斷的戲劇,我在這週看完之後,完全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