沕身不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道德經十六章經文】

虛極,守篤。萬物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身不殆。



考古直證:

  1. 帛書甲本》:虛極也,守表也。萬物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身不。
  2. 《帛書乙本》:虛極也,守靜也。萬物作,吾以觀復也。夫物,各復歸於亓根曰靜,靜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芒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天,天乃道,道乃□,身不殆。




《虛靜與復歸:老子的智慧》

「致虛極,守靜篤」是老子哲學的核心,強調心靈的虛無與寧靜。唯有摒除雜念,回歸空靈,才能看清萬物的本質。老子觀察到,「萬物並作」,皆有其循環往復的規律。無論世界如何紛繁複雜,最終「各復歸其根」,回歸本初的寧靜狀態,這便是「復命」。

「復命」是自然的規律,認識這種規律稱為「明」。反之,「不知常,妄作凶」,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必招致災禍。老子進一步指出,認識規律便能包容,包容則能公正,公正則能周全,周全則能合乎天理,合乎天理則能合乎道,合乎道則能長久,終身無險。

這段話體現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人應順應自然,回歸本真。虛靜是認識世界的起點,復歸是萬物的終點。順應自然規律,方能達到和諧與長久的境界。這種智慧不僅是對個人的啟示,也是對社會的指引,提醒我們在紛繁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遵循自然的法則,方能避免災禍,實現真正的安穩與幸福。

用白話文來說,自然界的運行有其恆常的規律:太陽落下,月亮升起;月亮隱去,太陽又現。四季更替,循環不息;萬物生長、衰病、死亡,代代相傳;萬事萬勢陰陽交替,陰盛則陽衰,陽極則陰生。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陽中有陰,陰中存陽,這就是天理,這就是恆常不變的法則!

懂得天道的運行規律,才能對天地自然心生敬畏。因此,我們應當順應自然之勢,依循天理而行。凡事不激進極端,須留一線餘地,不趕盡殺絕,這便是存有天地之心!

認識自然規律,便能包容萬物;包容則能公正無私;公正則能周全天下;周全則能合乎天理;合乎天理則能與合一;與道合一則能長久安穩終身無險無禍。這便是最終的結論,也是順應自然、與道同行的智慧所在!即是最後一句總結:「知,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乃沒身不殆。」




彩蛋,國學時間:

至,致」,「旁,傍」同源分化!「情,靜」,形似假借!「篤,督」,同音(tok)假借!「沕,沒」,同義字!沒,《說文》沈也。 又盡也。

【沒身】: 終身。《老子》:“沒身不殆。”《漢書·息夫躬傳》:“今單於以疾病不任奉朝賀,遣使自陳,不失臣子之禮。臣祿自保沒身不見匈奴爲邊竟憂也。”隋王通《中說·問易》:“劉炫問《易》,子曰:聖人於《易》,沒身而已,況吾儕乎?”明沈鯨《雙珠記·獄中冤恨》:“飲痛啣寃,沒身難泯。”

彩蛋,閩南語時間:

  1. ,hu, 閩南語義,灰也!灰飛煙滅也。 hu --去!化為灰燼,塵埃,虛無!
  2. ,作「傍」聲「pong7」,依靠也!閩南俗諺:「腳踏馬屎,傍官勢!」狗仗人勢是也!。
  3. ,bit,閩南語音 bi7, 潛沒也! 潛水,稱作「潛水沕」。 bih 潛藏!與「覕」同義異用!「必」,是「蔽」的同音用字!「蔽見」是也!也是「閟,秘」的同義字!
avatar-img
61會員
941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扶風豪士歌(756年3月) 盛唐 · 李白  創作地點: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 引用典故:不倚將軍勢 尚書期 原嘗春陵 洛陽三月飛胡沙sa,洛陽城中人怨嗟tsia。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ma5。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雲四塞道路賒sia。 東方日出啼早鴉a,城門人開掃落花hua。 梧
緣起: 一篇網路時事評論:《何溢誠快評》遠離蒼蠅網紅 網紅譁衆取寵,為了流量不惜造謠挑動兩岸敏感神經,很可惡,但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說到底還是因為民進黨強烈的反中意識形態,無時不刻都在上綱上線,令兩岸關係愈來愈緊張。只能希冀台灣的閱聽眾與年青人,要有媒介訊息識讀判別能力,遠離蒼蠅網紅,不要看啥聽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tsu2。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u2。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tu3/tu2。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ku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xBfNvrvmQ 陸游生活在偏安江南的
《失婢》 白居易 ​ 宅院小牆庳,坊門帖牓遲。 舊恩慚自薄,前事悔難追。 籠鳥無常主,風花不戀枝。 今宵在何處,唯有月明知。 《和樂天誚失婢榜者》 劉禹錫 把鏡朝猶在,添香夜不歸。 鴛鴦拂瓦去,鸚鵡透籠飛。 不逐張公子,即隨劉武威。 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   人生總有無數次
「倥傯」探源兼論「磬」字:從《詩經》說起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sing5乘sing7馬bu2。 (boo2/bu2) 執轡如組tsoo2/tsu2,兩驂如舞bu2。 叔在藪soo2/su2,火烈具舉ku2。 襢(tan6)裼(sik4)暴虎hoo2/hu2,獻于公
調笑集句 《調笑令》 宋 無名氏 千里,楚江水sui2。 明月樓高愁獨倚i2。 井梧宮殿生秋意i3。 望斷巫山十二ji7。 雪肌花貌參差是si7。 朱閣五雲仙子tsi2。 集句詩與集句詞,堪稱古人別出心裁的文字游戲典範。其獨特的創作路徑,乃是從旁人或先輩的詩詞瀚海中,精心擷取若
扶風豪士歌(756年3月) 盛唐 · 李白  創作地點: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 引用典故:不倚將軍勢 尚書期 原嘗春陵 洛陽三月飛胡沙sa,洛陽城中人怨嗟tsia。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ma5。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雲四塞道路賒sia。 東方日出啼早鴉a,城門人開掃落花hua。 梧
緣起: 一篇網路時事評論:《何溢誠快評》遠離蒼蠅網紅 網紅譁衆取寵,為了流量不惜造謠挑動兩岸敏感神經,很可惡,但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說到底還是因為民進黨強烈的反中意識形態,無時不刻都在上綱上線,令兩岸關係愈來愈緊張。只能希冀台灣的閱聽眾與年青人,要有媒介訊息識讀判別能力,遠離蒼蠅網紅,不要看啥聽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tsu2。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u2。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tu3/tu2。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ku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xBfNvrvmQ 陸游生活在偏安江南的
《失婢》 白居易 ​ 宅院小牆庳,坊門帖牓遲。 舊恩慚自薄,前事悔難追。 籠鳥無常主,風花不戀枝。 今宵在何處,唯有月明知。 《和樂天誚失婢榜者》 劉禹錫 把鏡朝猶在,添香夜不歸。 鴛鴦拂瓦去,鸚鵡透籠飛。 不逐張公子,即隨劉武威。 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   人生總有無數次
「倥傯」探源兼論「磬」字:從《詩經》說起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sing5乘sing7馬bu2。 (boo2/bu2) 執轡如組tsoo2/tsu2,兩驂如舞bu2。 叔在藪soo2/su2,火烈具舉ku2。 襢(tan6)裼(sik4)暴虎hoo2/hu2,獻于公
調笑集句 《調笑令》 宋 無名氏 千里,楚江水sui2。 明月樓高愁獨倚i2。 井梧宮殿生秋意i3。 望斷巫山十二ji7。 雪肌花貌參差是si7。 朱閣五雲仙子tsi2。 集句詩與集句詞,堪稱古人別出心裁的文字游戲典範。其獨特的創作路徑,乃是從旁人或先輩的詩詞瀚海中,精心擷取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到處都是寶藏,但是,在於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值得與大家分享,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 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奉真修道守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靜聽風 觀青蔥 道法自然不處空 無驚悚 不盲從 舉重若輕死生中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到處都是寶藏,但是,在於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值得與大家分享,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 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奉真修道守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靜聽風 觀青蔥 道法自然不處空 無驚悚 不盲從 舉重若輕死生中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