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律人有一個具體的理想型,也許可能會是像作者這樣的法官吧!已經是人生相對勝利組,或者人生勝利組,還能溫柔而同理的看待在社會制度中並不特別順遂的人事物,抱著接近冒牌者症候群兢兢業業的面對每次審判,甚至願意在忙碌的生活中再勻出時間分享,然後把版稅收入捐出確實是不容易的選擇。
關心社會是非常需要經驗的。書中敘述得再多,可能都不如有些親身經歷。打從名校畢業又司法官考試及格來說,算得上人生勝利組了,但作者的身邊不乏與他做出不同選擇的人。這些選擇都有理由,當然也都有代價,而作者則是細心的去闡明這些。
選擇善良,有時是不容易的。在工作中面臨諸多的判斷,而且也在實務操作中發現,司法人員並不特別未卜先知,也無法來回穿梭於時空中發現所謂的真實,更多的時候是仔細的去抽絲剝繭,避免自己的判斷太快而忽略重要的細節。每個決定,除了會影響自己帶領的司法人員外,也影響著原被告,甚至是大眾對司法的觀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要明快而且正確壓力自然不在話下。但在過程中,作者也不斷提醒自己上下不對等的關係所蘊含的各種意義與影響。這些,或許不是每個司法人員都具備的,但可能是大眾對司法官的想像。
在作者過去的經驗中,始終發覺自己的幸運,畢竟那些可能沒有理由的支持與陪伴,讓他度過了不少自我懷疑的冒牌者困境。除了轉學之外,求學經驗大抵順利。即便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倍感壓力之時,仍有同儕和師友扶持,這些經驗提供了社會網絡的想像,如今的狀態不僅是自我努力,很多時候是獲得了不少助益。
沿著傳統的生涯路徑,無疑是比較安穩的選擇。少了那些與環境搏鬥的經驗,作者用身邊的他人經驗支撐。細膩的觀察和對互動仔細的記載詮釋,反映出作者的價值觀。社會中有太多可能,難以窮盡,於是更謙遜的面對或許是較好的選擇。
陳述著司法工作的謹小慎微,不比揶揄的司法恐龍。那些法庭上的審度都不那麼容易,要考慮的很多時候都比媒體報導來得多上許多。披上袍子的工作需要注意許多細節,在高壓的工作中也可能迷失自我。惶惶然時,也幸好有前輩協助,度過了那些來自外界甚至是自我質疑。
或許是一種對過去接受到善良的回應。曾幾何時回首過去,能到今天這個地步確實要感謝的很多,於是在困頓中,在紊亂裡,在茫然下,仍然有個像是燈塔的價值觀引領著。只是作者用的譬喻更好:恆星。燃燒自身放出光芒,不偏倚的照耀著。作者對自己也有這樣期望,但願有天也能善良的選擇照耀著。
推薦給經歷些什麼對社會有點懷疑的朋友。還是能選擇善良,以及總還存在著這些不同的善良在彼此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