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諮商兼職實習二三事#1 初探生命的最後風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走進安寧病房的第一步
當我踏入安寧病房,內心充滿了期待與不安。這裡與一般醫院不同,沒有緊張忙碌的急救聲響,取而代之的是靜謐與溫柔的陪伴。我開始思考,生命的最後一程究竟該如何度過?病人與家屬最需要的是什麼?在這裡的每一天,我都在觀察、學習,也在與自己的情感對話。


生命的最後一程:愛與告別


鶼鰈情深的夫妻
在實習過程中,我目睹了一對鶼鰈情深的夫妻。年輕的妻子躺在病床上,她的丈夫既感到不捨又展現了堅強,深情地陪伴在她身邊。當醫師反覆詢問她是否能接受生命即將逝去時,來回確認了好幾次,才從病人的各種表徵了解到她能接受,但對於身旁的丈夫是否能承受這一現實,她並不確定。原來沒有血緣關係的牽絆與連結是如此的動容嗎?雖然我無法完全體會他們面臨這樣重大的挑戰時的複雜心境,但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傷和難以言喻的情緒。這段經歷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夠有一位陪伴我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伴侶。當我面臨人生的不可預測和變故時,我該如何做好準備,以及如何與這個世界告別?




團隊分工,無法單憑一己之力的那些時候
第一天的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安寧療護與傳統醫療的不同。這裡的安寧療護不僅僅是治療,而是由一群接受專業訓練的團隊成員共同合作,為末期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個別化的照顧計劃。在整個照顧過程中,病人擁有最大的自主權,家屬可以全程參與,陪伴他們共渡生命的最後時光,滿足他們在身體、情感、社會、心靈及家庭方面的各種需求。我完全同意這種全人照護提升了末期病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儘管可能受到疫情或其他挑戰的影響,但安寧團隊的關懷與陪伴,讓病人感受到溫暖的陽光,並為家屬提供支持。




善終前的善待
在這段經歷中,我對安寧照護有了全新的認識。過去我對醫療產業的印象較為單一,甚至對安寧療護抱持負面與悲傷的情感,但在這裡,充滿正向和希望的做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醫護人員提醒看護,不必強迫高齡只願喝養樂多的伯伯進食;為病人提供溫馨且有意義的洗澡空間;還有協助病人完成圓夢之旅,讓病人在最後的時刻感受到更多自主和快樂。這些做法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符合病患最大利益的行為。




多功能會議室的物盡其用
參觀多功能會議室的空間後,我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獨特的氛圍。學姊向我解釋了這個場所的用途,並透露它不僅為病故者及其家屬提供服務,還在空閒時舉辦慶祝活動。這讓我對死亡的想像發生了改變。過去,我對這類場所總有一種複雜且敏感的情緒,總覺得不舒服,但當我深入了解後,感受到了一種寧靜與安詳的氛圍,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如何面對死亡這一課題。




婆媳情深
一位媳婦在婆婆病榻前細心照顧的情景,讓我不禁為之動容。當醫生說“妳比女兒更像女兒”時,她泣不成聲,這一刻的情感深刻且動人。進入病房時,我也直覺感受到她是一位媳婦,而非女兒,這種情感的共鳴,或許源自我從小看著母親照顧年邁奶奶的經驗,讓我對這種婆媳情深產生了共鳴。在華人傳統社會中,這樣的情感紐帶象徵著許多家庭背後的動力與意義。
這些經驗讓我深刻反思自己在安寧照護中所學到的價值與理念。在團隊分工的過程中,我從學姊身上學到如何協調不同專業能力,將它們融合進病患的照護中。這種全人照護並非一己之力可以達成,而是需要每個人發揮所長,並在專業與同理心中找到平衡。



關於 聆聽的重要性

在安寧照護中,病人和家屬的聲音往往難以被聽見,而聆聽則是了解他們真正需求的關鍵。這些經驗讓我不僅在技術上學習如何提供更好的陪伴,也在情感上更深入理解和同理病人及其家屬的痛苦與悲傷。我期望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持續在這些價值中成長,並將這些經驗融入每一個需要支持的生命中。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這裡,是我作為兼職實習心理師,記錄與分享日常所見所聞的地方。透過文字,我想帶領大家走進安寧病房的日常,感受生命最後旅程中的溫柔相伴、未竟心願與深刻情感。在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一次次的對話與陪伴,讓愛與遺憾被看見。希望這些故事能帶來一些思考與共鳴,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光裡,珍惜當下,陪伴彼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當時看到這堂課, 覺的藝術療癒我喜歡, 沒想到報名的課程, 跟安寧照顧有關。 現場是腫瘤跟安寧病房護理師, 以及有藝術治療師。 我發現今年跟安寧這一塊好有緣。 現場很歡樂也很療癒。 學習到CALM的療法。 角色扮演當時罹癌的母親, 讓我更看見當時她的最大焦慮,
在安寧緩和療護病房的工作者分享每日的服務經歷,以及對於安寧護理的信念與價值,並推薦愛瑞克的「內在成就」。
Thumbnail
我終於可以跟醫院裡的身心症病友面對面述說我的生命故事,告訴他們不用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暗自哭泣;告訴他們不要絕望,在耶穌裡有盼望;告訴他們我們不是社會的邊緣人,而是尊貴的、有價值的、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當時看到這堂課, 覺的藝術療癒我喜歡, 沒想到報名的課程, 跟安寧照顧有關。 現場是腫瘤跟安寧病房護理師, 以及有藝術治療師。 我發現今年跟安寧這一塊好有緣。 現場很歡樂也很療癒。 學習到CALM的療法。 角色扮演當時罹癌的母親, 讓我更看見當時她的最大焦慮,
在安寧緩和療護病房的工作者分享每日的服務經歷,以及對於安寧護理的信念與價值,並推薦愛瑞克的「內在成就」。
Thumbnail
我終於可以跟醫院裡的身心症病友面對面述說我的生命故事,告訴他們不用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暗自哭泣;告訴他們不要絕望,在耶穌裡有盼望;告訴他們我們不是社會的邊緣人,而是尊貴的、有價值的、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