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快結束了,再努力一下就好。」 這樣的念頭,是否也曾在你的腦海中浮現?
每當日曆翻到年底,時間彷彿被賦予了額外的重量。即使一年有 365 天,但當「還剩最後幾天」的概念進入我們的腦海,我們會開始感覺時間變快,彷彿再不把握,這一年就真的無法挽回了。
但冷靜想想,時間的流逝其實從未改變,變化的是我們對時間的感知。
當我們意識到一段時間快要結束,例如學期末、工作專案進入最後階段,甚至是一年的尾聲,我們的大腦會進入「衝刺模式」,強迫自己檢視過去,並試圖趕上原本計劃好的進度。
這就像馬拉松跑者看到終點線後,會不自覺加快腳步一樣。即使體力已經消耗殆盡,但終點的存在讓人產生「再撐一下就好了」的錯覺,彷彿時間真的快要用盡了。
然而,時間從來沒有變快或變慢,只有我們對時間的態度在變化。
無論是 1 月 1 日還是 12 月 31 日,每一天的長度都相同。但為何我們對待它們的方式如此不同?
這背後的關鍵在於「新開始的誘惑」與「未竟之事的焦慮」:
✅ 新開始的誘惑:我們習慣將「新的一年」視為新的起點,期待能夠重新開始,拋開舊習慣,設立新的目標。因此,當年底來臨,我們會產生「撐過這幾天,明年就能好好開始」的想法。
✅ 未竟之事的焦慮:當年底將至,我們開始回顧過去一年,盤點自己哪些目標達成了、哪些還沒做到。這種回顧過程會讓人產生「時間不夠了,我還能做些什麼來補救?」的焦慮感。
於是,這兩種心理交織在一起,讓我們誤以為年底的時間比其他時候「更快、更重要」,但事實上,每一天的價值其實都相同。
📌 把「新年新希望」拆分成「每月小計劃」
與其等到 1 月 1 日才開始改變,不如把目標拆解成每個月都可以執行的小步驟,讓時間不再只圍繞著「一年一次」的循環,而是更平穩地進行。
📌 將「倒數心態」轉變為「當下行動」
不要把時間當作一個「倒數中的資源」,而是把每一天都視為新的機會。與其期待新的一年帶來改變,不如問問自己:「我今天能做什麼,讓自己更接近目標?」
📌 認識時間的本質:它不會等待,也不會加速
時間不是敵人,也不是救贖,它只是如常流動。當我們理解這點,就能更從容地面對時間,而不會因為年底的壓力而匆忙行動或焦慮不安。
珍惜當下,而非等待新開始
時間不會改變,但我們的認知會影響我們如何運用它。
與其等到年底才覺得要「努力衝刺」,不如把每一天都當作新的一天,把握現在,而不是依賴「明年再開始」的藉口。因為真正決定我們能否進步的,不是日曆上的日期,而是我們選擇如何度過當下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