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橄欖樹劇照
李瓚原本是個高科技設計工程師,卻跑到東國去當『志願軍』,在最危險的第一線,負責拆彈與排雷的工作,平時則教授當地士兵這方面的技術,以提升東國的防衛能力。
除了足夠的勇氣與膽量,還要面對戰地的困頓生活、遠在他鄉異地的恐慌與時刻發生的爆炸;最主要是拆彈排雷首當其衝的風險。問他為何要來當志願軍?
他說:「小時候我很調皮,有一次不小心掉進一座很黑的枯井裡,我很害怕,哭啞了嗓子,覺得像過了一個世紀般的難熬(但其實也可能並沒有過去多久)。我以為我即將死去,當下卻有個路人經過,他伸出手拉我,那又大又溫暖又讓人覺得踏實的手臂,我終生難忘,那就是『希望』的感覺吧!來當志願軍,或許就是我想傳遞這種感覺吧,這種只要伸出手,就能給人一點希望,就能救人於危難的感覺。
本傑明是東國的雇傭兵,生性桀傲不羈、遊戲人間,他與個性嚴謹的記者薩辛,簡直就像是一碰就起火花的打火機,針鋒相對、互不退讓。但某次就在二人爭執的當下,暴動分子突如其來的瘋狂掃射與投彈,本傑明本能地推開薩辛,要求他退到隱蔽處,自己則立即進行反擊。雇傭兵更多的責任是履行與雇主簽訂的合同:保護人民、保護國土、贏得戰爭。但是只有二人在場的情況下,死亡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此刻他的善良之心恐怕是勝於責任感吧!
劇中工程師的選擇,以及本傑明基於職業本能的反應,向我們展示了理想、責任、人生意義和勇氣的交織。它讓我們思考,人生的轉折往往不是偶然,而是由內心深處的信念和觸動推進的。同時,它也提醒我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從曾經得到的溫暖中汲取力量,去迎接更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