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律大石死後,由於兒子還小,西遼帝國就按照古老的契丹傳統,由太后「蕭塔不煙」監國。蕭塔不煙號「感天皇后」,改元「咸清」,在接下來的七年之間,是西遼實際上的「菊兒汗」。中亞則仍稱她為大石。
感天皇后的記載不多,但在《金史》中,卻錄下了她斬殺金國使者的紀錄:
金國從回鶻人得到情報,知道耶律大石已死,於是派遣使臣「粘割韓奴」到西遼,探聽虛實。
感天皇后當時正在出獵,於是就在野外召見金國使者。當粘割韓奴前來時,感天皇后驚怒交加:這位遠道而來的使者在蕭太后的面前,居然拒不下馬。
感天皇后責問道:「你是何人,怎敢不下馬?」(問韓奴何人敢不下馬)
粘割韓奴倨傲地回應:「我可是上國使節,當今天子命我招降你,你才該下馬聽我詔書。」(我上國使也,奉天子之命來招汝降,汝當下馬聽詔。)
感天皇后大怒:「就你一個人來,還逞口舌之利。」(汝單使來,欲事口舌耶?)於是要左右把他拉下馬來,強迫他跪。
粘割韓奴大罵:「反賊!天子不忍攻打你,才派我來招降。你就算不能負荊請罪,也該禮敬天子使臣,你居然敢侮辱我!」(反賊,天子不忍於爾加兵,遣招汝。爾縱不能面縛請罪闕下,亦當盡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
結局很簡單:「大石怒,乃殺之。」
殺掉使臣當然是很嚴重的挑釁行為。然而金國卻奈何不了西遼。西遼國力還是其次,前幾次交手已經證明,隔著偌大的荒漠,金國根本無法對西遼有效征伐。
於是金國再怒,也只能好放著西遼不管,當作沒這回事了。
&
圖片:遼代壁畫《誦經圖》,不是感天皇后。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Pao-Shan Tomb Wall-Painting of Liao Dynasty (寳山遼墓壁畫:頌經圗).jpg"
資料來源:
魏良弢,《中國歷史:喀喇汗王朝史、西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