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相揪來共居―退休、益友結伴做鄰居,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四、五十歲這一代,可以說是陪父母終老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牙科醫生的李偉文,為我們的訪問做了很好的開場白,面對高齡化甚或即將到來的高齡社會,以及不婚不生少子化的影響,未來老人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機會也已經微乎其微,「與其讓孩子擔心,不如找一群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住在一起,互相照應,不是很好嗎?」李偉文認為從許多數據或是時代變遷的狀況,就可以預知「已經發生的未來」,既然可以推測五年、十年後的台灣現象,何不從現在有能力、有時間的時候及早準備?將自己準備好,也等於是為下一代、為社會國家做好準備。

李偉文自認為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預作完善的計畫,數年前,李偉文就開始規劃退休生活,在他的退計畫中,朋友就有如骨幹,共同生活的經驗就有如血肉,層層疊疊交織,成為密不可分的濃厚情誼。

「以前的人沒有所謂的退休問題,因為從退休到過世的時間不長,但是現在因為醫療進步,從退休到過世平均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所以退休後的人生規劃與生活安排,是極為重要的事情,而且退休後除了健康、養老金、還要有一群老朋友。」有共同生活經驗的老友住在一起,可以產生很多火花、激發許多想法、共同從事有益社會的活動,但是要揪集大家住在一起會不會很困難?「我思考過後就發現不難啊!大家集資蓋間老人公寓不就可以了嗎!」因此,李偉文與一群好友們開始籌備住在一起的具體行動方案。

 

慎選地點 符合老後便利居

平時,李偉文與好友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一些戶外活動,足跡幾乎踏遍了台灣各鄉鎮,因為他們的概念是要像蝸牛一樣慢慢地走,深入台灣的各個地方,他們稱之為「蝸行台灣」。有一次旅行到台南,大夥兒都覺得這是一個宜居之地,於是台南成了這群老友們日後做為「蝸居」的不二選擇。

「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人的身體變化是很快的,所以我們的居住要考量其便利性、是否有文化活動、自然環境、醫療照顧等因素;選擇台南的原因,正是因為它有醫療資源、有小吃、有街坊鄰居與巷弄可以聊聊逛逛,也有很多文化活動,而且台南的氣候很好,一年約有三百天是好天氣。」聚集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他們集資在台南買了一塊土地,開始著手設計共同的家。

「蝸居」相較於ㄧ般的公寓有何不同呢? 「我們目前規劃為五個樓層,每層有三戶,三戶中間就是一個公共空間,而且這三戶不會有共同的隔間牆,所以不會彼此干擾。公共空間可以做為這一層住戶休息聊天的地方,一樓則是整層都是公共區域,包括廚房以及共食餐停,以後就可以採用共餐的方式。如此,每一戶的室內空間就不必太大。」李偉文也建議,好友共居,戶數多寡要適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約七、八戶以上,十二、三戶以下是最好的。因為人若是太少,其中一兩戶有摩擦,就較難處理,住戶多一些,有意見分歧時,旁人還可以居中協調;但人數若太多,意見又會紛雜,空間的配置也要另行規劃,所以我認為八至十二戶是最理想的。」李偉文與朋友們用理性的方式,為「蝸居」做了周全的準備。

另外,李偉文也指出,有些長年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夢想退休後的生活,是在山林買一塊地,可以自己蒔花種菜親近大自然,也認為這樣有些不切實際,「因為你在五、六十歲還有體力耕種,但是到了七、八十歲一定沒有體力了,而且,鄉下的交通與醫療不足,生活便利性也不夠,況且住得太遠,久了朋友也不會來了。」李偉文笑著為離群索居的生活下了註解。

 

朋友相交 重在相知又相惜

偶爾相見的朋友,如果成為朝夕相處的家人,要如何才能長保和睦相處的情誼?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李偉文不脫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告訴我們選擇朋友的條件:「如果是很多好朋友形成的網狀組織,就不容易斷裂,也就是我的好朋友的好朋友,同樣也會成為我的好友,如此一來,大家的關係就會非常穩定,而且朋友們在一起,一定要做一些有意義,或是可以幫助成長的事,否則就有可能淪為酒肉朋友,或是變成以利益為導向的關係。」

也因為李偉文在年輕的時就有這樣的認知,所以從中學就開始辦社團,後來創辦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在共同理念的活動中,與許多朋友培養出來密不可分的革命情感,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有車笠之盟、金石之交一同與他為伴。

 

高齡社會 公益、老友不可少

「當然一個團體也不能只有老朋友,老幹也要有新枝,但是加入新朋友必須慎重,要有相同的理念與價值觀,才能夠與大家融合,」所謂「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好朋友就該選擇理念契合的人,更何況是未來還要比鄰而居的人呢!

李偉文認為人生應該區分為很多不一樣的階段,「就算五、六十歲從全職工作退休後,也必須找出可以專注投入的事;從這段時間到需要被照顧的年齡,約有十幾、二十年,我們的『蝸居』就很適合這段期間。」

終其一生,我們還是要追求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留下一些足跡,所以李偉文指出:「一群好朋友聚在一起,不論是夢想的實現或是對社會的貢獻,機會一定相對提高,所以要及早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創造一個場域,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推動退休規畫的核心精神。」

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十年、二十年後,我們希望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從這一點往回推敲應具備的要件與規劃,如此才能讓自己了無遺憾。許多理想是辦得到的,就從現在開始做準備,您也可以建構適合自己老後的愜意生活。

……………2017.7月. 熟年誌

raw-image

我們四、五十歲這一代,可以說是陪父母終老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牙科醫生的李偉文,為我們的訪問做了很好的開場白,面對高齡化甚或即將到來的高齡社會,以及不婚不生少子化的影響,未來老人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機會也已經微乎其微,「與其讓孩子擔心,不如找一群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住在一起,互相照應,不是很好嗎?」

avatar-img
1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讀書評 的其他內容
收到大學時代老同學東東從Line傳來的相片,那是兩張二十多年前我親自手工製作的賀年卡,我猜是朋友陸續在整理舊資料時翻出來的。 就在收到這則Line訊息的同時,我也看到一則國際新聞:丹麥今年底將停止所有實體信件的投遞,結束四百多年來的郵政服務,而目前大街小巷裡數以萬計的郵筒,也即將成為歷史,其中有許
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行欲盡猶回顧,鶴唳聲聞半點無。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日須盡傾盃盧。 誰能更續詩中興,況有池塘春草孤。 看來白居易很喜歡三月,認為三月是一年四季裡最美好的時節,不過,三月雖然時序已算春天,但是往往氣候還不穩定,所謂「乍暖還寒
社會環境不斷在改變,有許多行業不見了,但是隨著新的需求也增加許多行業,比如自費陪診服務的出現。     許多高齡長輩因為孩子忙或者不在身邊,但是老人家慢性病多,常有就診的需要,近年有業者推出各種付費的服務,包括接送家裡的老人家到醫院看病,檢查或治療,當然也包括代為批價跟領藥,也可以幫忙寫下醫生的囑
年輕時總被許多事追著跑,因此常常同時做好幾件事,似乎效率很好,但往往就是把事情完成而已,對各別的一件一件事沒有餘暇產生真實地感受。     年齡漸長,比較沒辦法多工處理,但是慢下來,一件事做完再做另一件事,反而可以細細體會當下每個感受。     其實在修行中,往往強調活在當下,認為喝茶時專心喝茶
前些天應老朋友謝明海、張麗惠賢伉儷之邀,到他們家喝茶聊天,渡過了一個愉快且收穫滿滿的下午。 幾年前到台東池上演講時,不期而遇到這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當時他們到花蓮long stay,明海兄自封為退休老人俱樂部部長,因為退休二十多年來,他生活得積極活躍,他隨口講了一句令人拍案叫絕的名言:「我很忙,
 (一)草創期的祕書處     荒野保護協會1995年6月25日在台北幼獅文藝中心舉行成立大會,當天有近四百位會員出席並依籌備處建議的名單勾選出第一屆理監事,成立大會結束後立刻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出常務理監事與理事長。     原先沒有想太多,我擬定的建議名單就依會員編號的序號,我排序2號,
收到大學時代老同學東東從Line傳來的相片,那是兩張二十多年前我親自手工製作的賀年卡,我猜是朋友陸續在整理舊資料時翻出來的。 就在收到這則Line訊息的同時,我也看到一則國際新聞:丹麥今年底將停止所有實體信件的投遞,結束四百多年來的郵政服務,而目前大街小巷裡數以萬計的郵筒,也即將成為歷史,其中有許
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行欲盡猶回顧,鶴唳聲聞半點無。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日須盡傾盃盧。 誰能更續詩中興,況有池塘春草孤。 看來白居易很喜歡三月,認為三月是一年四季裡最美好的時節,不過,三月雖然時序已算春天,但是往往氣候還不穩定,所謂「乍暖還寒
社會環境不斷在改變,有許多行業不見了,但是隨著新的需求也增加許多行業,比如自費陪診服務的出現。     許多高齡長輩因為孩子忙或者不在身邊,但是老人家慢性病多,常有就診的需要,近年有業者推出各種付費的服務,包括接送家裡的老人家到醫院看病,檢查或治療,當然也包括代為批價跟領藥,也可以幫忙寫下醫生的囑
年輕時總被許多事追著跑,因此常常同時做好幾件事,似乎效率很好,但往往就是把事情完成而已,對各別的一件一件事沒有餘暇產生真實地感受。     年齡漸長,比較沒辦法多工處理,但是慢下來,一件事做完再做另一件事,反而可以細細體會當下每個感受。     其實在修行中,往往強調活在當下,認為喝茶時專心喝茶
前些天應老朋友謝明海、張麗惠賢伉儷之邀,到他們家喝茶聊天,渡過了一個愉快且收穫滿滿的下午。 幾年前到台東池上演講時,不期而遇到這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當時他們到花蓮long stay,明海兄自封為退休老人俱樂部部長,因為退休二十多年來,他生活得積極活躍,他隨口講了一句令人拍案叫絕的名言:「我很忙,
 (一)草創期的祕書處     荒野保護協會1995年6月25日在台北幼獅文藝中心舉行成立大會,當天有近四百位會員出席並依籌備處建議的名單勾選出第一屆理監事,成立大會結束後立刻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出常務理監事與理事長。     原先沒有想太多,我擬定的建議名單就依會員編號的序號,我排序2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