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你認為世俗定義好的情理、規則很荒誕,那可能可以閱讀卡繆的作品——異鄉人。
主角,一個外型與他人無異,卻擁有對情感麻木的人格特質,這給他招來的人們的敵意。
在他的視角下,有需多不解的事情。例如出席母親喪禮沒有落淚。奔喪結束後立刻恢復正常生活,也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
世俗已有既定規範,在什麼場合該哭、笑,若不照做,便可能獲得「冷血」、「異類」的稱號。
若是親人去世,所有人都會假定你應該很難過而給予安慰。但這些事情對主角來說卻極度荒謬,因為這些「應該表現」的情緒都源自他人。
規則定義了我該如何表現
異鄉人,如書名所表達的是無法融入、理解社會常規的一種表示。
在閱讀完這本著作後,激動的情緒使我打開部落格想記錄當下的想法。
我有限的生命經驗中,總認為某些規則令我困惑。具體來說是對關係的解讀落差。
在我的觀念中,個體間的關係好壞取決當事人的主觀感受,而非受制於法理、血緣。
因此我常對於什麼樣的關係該具備何種情感表現感到抗拒。
例如:一家人「應該」和樂融融的吧?或是最近奔喪「應該」很難過吧?
但這不代表我冷血,如果感情很緊密,任何意外導致分離一定是難過的。
而這個大前提在於感情緊密,也就為這個理所當然的邏輯增添一條但書。
倘若原先一家人關係很糟,被「預設」為家庭和樂融融的他肯定會覺得受冒犯。
這牽涉到個體主觀意識的情感反應,並抗拒第三方所預期的情感。
然而,社會文化其實就扮演著第三方,給予個體應該作何表現的規則。
這對個體產生一種壓迫,亦即我是否該迎合這個規則,即便不是我的本意?
完讀這作品使我感到激動,我若能選擇如何活,便也該選擇如何死。
在這本書的內容,我看到許多人刻意去套用一種規則束縛對人的意志。
而主角拒絕被這規則綁死,選擇忠於自己的感覺,接受著荒誕的一切。
好似一位過客,是位異鄉人、也是局外人。
這是對自身精神劃清界線,不需要誰來定義我自己並告訴我該怎麼做。
我頗能共情這份精神,有些人總會拿著雞湯告訴我人生該怎麼活。
而我也為此感到困惑,因為我人生的價值怎麼就被默認了呢?
這,就是所謂的叛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