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法」(Monkey Management)是由美國管理學者威廉·翁肯(William Oncken Jr.)與唐納·華斯(Donald L. Wass)在 1974 年提出的管理概念,並由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推廣。
這個方法主要是針對主管與部屬之間的工作指派與責任問題,提出一種形象化的管理比喻。

一、核心概念:
猴子:代表一項待解決的任務或問題。猴子跳到誰身上?
比喻責任轉移,當員工把問題交給主管處理,就是讓「猴子」跳到主管身上。
二、問題現象:
職場最扎心的事:
幹部熬夜做事,下屬整點打卡下班。團隊效率低、責任亂甩鍋。
很多主管會無意間讓員工把「猴子」交給自己,結果主管越來越忙,部屬越來越閒,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主管壓力過大、員工缺乏成長與責任感。
本質上,都是管理方法出了問題。
真的要學會,能把下屬的“猴子”還回去!
三、猴子管理法原則:
清楚界定任務的歸屬:讓「猴子」留在該負責的人身上。
只協助、不代勞:主管應輔導員工解決問題,而非直接接手。
設定回報與檢查機制:讓員工負責執行,主管定期追蹤即可。
授權與信任:鼓勵員工主動思考與承擔責任。
四、實務應用舉例:
假設一位員工說:「主管,這個客戶抱怨你能幫我處理嗎?」
錯誤作法:主管直接處理。猴子跳到主管身上。
正確作法:主管應說:「你認為可以怎麼處理?我們一起想一下,然後你去回覆。」
三步實務操作,立刻改變現狀!
第一步:
先物理隔離掉“接猴子的手”。
▪️ 下屬問“這事怎麼辦‘’?別直接給答案!
▪️ 萬能回應:你的建議(想法)是什麼?
▪️ 關鍵話術:你需要我提供哪些支持?(把問題拆解權還給對方)
第二步:
任務要避開2個坑
“盡快處理”
“看著辦”
都是錯的模糊指令。
正確路徑:
“下周三中午12點前”(明確截止時間)
“用Excel統計銷售數據”(具體動作)
“每天下班前更新進度”(彙報重點)
第三步:
用提問代替背猴子
▪️ 不要說:
“表格應該加這幾列”
▪️ 要問:
你覺得怎樣呈現更清晰?
▪️ 管理是激發潛能,而非控制細節。
千萬別踩這2個雷區。
雷區1:
你以為親力親為是負責任?
真相:
團隊只會越來越依賴你。
牢記:
領導的核心價值是決策,
不是打雜!
雷區2:
過程盯太緊,下屬變傀儡。
頻繁問“做到哪了”?
➜ 下屬不敢自己決斷
➜ 更多猴子跳回你身上
正確做法:
約定檢查節點,
其餘時間關麥。
幹部只有ㄧ雙手,
所以要學會放手。
把猴子們一放回該放的位置,會輕鬆,團隊也會成長。
猴子管理法懶人包
什麼是猴子?
「猴子」= 一件待解決的任務或問題。
常見誤區:猴子亂跳。
員工:「主管,這個你幫我處理一下」。
結果:猴子跳到主管身上。
後果:主管爆忙、員工變閒、責任不清。
正確做法:把猴子留在員工身上。
主管應該:
引導員工思考,協助找方法,訂定回報時間。
4大原則
界定責任歸屬:誰的猴子誰負責。
只協助、不代勞:主管是顧問,不是代辦。
設定追蹤機制:定期跟進,但不干涉執行。
培養承擔能力:讓員工學會負責與解決問題。
一句話總結:
「主管的角色是教練,不是救火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