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為新聞報導的故事,是與自己無關的人事物。今日,跟一位義工朋友聊起,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位義工朋友身上。 想想,辛苦了大半輩子,舊制退休金在被雇主惡意逃避下,逼迫提前離職,不但失業,也達不到請領退休金的資格。而符合提領新制退休金的金額並不多,也要等到65歲。 於是,我決定以此為題,聊聊這個沈重的真實案例。

努力一生就能安享晚年嗎?
在這個社會裡,有一群人,花了三十年、四十年,奉獻青春給公司,懷著「只要努力就能安穩退休」的信念,撐起家庭、繳房貸、教育子女。誰知臨近退休,卻遭遇公司惡意逼退、資遣費拖欠,甚至因制度設計不良,導致終生勞碌卻兩手空空。 這樣的故事,不是少數,是成千上萬人的現實。尤其在舊制退休金制度尚未改革前,許多企業主利用制度灰色地帶,讓即將退休的員工「自願離職」——這四個字,便足以斬斷他們對老年生活的所有期待。 更有不良商人,巧立名目、轉移資產,宣稱公司虧損,實際卻暗中成立新公司,將勞工視如棄子,推入無保障的深淵。這些人昧著良心,不但奪走他人退休金,更毀了一個家庭的安全感與尊嚴。 難道,這些被逼退、被冷眼相對的長者,是因為前世欠了這些商人嗎?是業力報應,還是人心的沉淪? 佛法中有「因果」的說法,但那不是宿命的詛咒,而是告訴我們:當惡果成熟,並非上天不公,而是長久以來的業緣交錯。但這也不是讓行惡者逃避責任的理由。 真相是,不是每個受苦的人都活該;不是每個作惡的人都會馬上遭報。但行善與作惡的痕跡,都深刻記錄在人心與命運的流轉中。你怎麼對待別人,終將回到自己身上,哪怕不是這一生,也會在來日果熟時現形。 那些惡商終將自食其果。但在那之前,我們不能沉默。我們要說出來,為自己,也為後來人守住一絲希望。 我們要問—— 為何一個人辛苦一生,到頭來連最基本的退休保障都拿不到? 為何社會對逼退與資遣的模糊空間,長年視若無睹? 為何惡意企業能一再逃避責任,而善良者卻只能飲泣? 面對這樣的社會病灶,我們無需仇恨,但必須記得。記得那些無聲老人的眼神,記得那些為了一紙退休金而奔走無門的身影。 這不是關於錢的問題,而是關於「人是否值得被好好善待」的問題。【結語詩】
錢沒了,心還在; 夢碎了,魂仍明。 冤曲難訴天不應, 萬般皆苦自修行。 但願有日真相現, 輪迴業海起微光。 不為復仇,不為怨, 只願眾生得安康。
我能做什麼?
當一個人遭遇退休金拿不到、被惡意逼退、或失業後無所依靠的處境時,的確會感到憤怒、無力,甚至懷疑人生的意義。但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仍有一些務實的作為與心靈上的調整可以進行。以下分為三個層次來談: 🌿一、現實層面:保護自身權益與自助互助 1. 瞭解自身權益與法規 研究《勞基法》、《退休金條例》、《資遣相關規定》。 蒐集任職期間的證明、薪資紀錄、加班時數、勞健保投保資料。 可向「勞動部勞工諮詢專線(1955)」求助,或尋求工會協助。 2. 尋求法律協助 不要輕信「公司制度就是這樣」,有些惡意逼退或不當解僱,是可提出申訴的。 若無法負擔律師費,可找「法律扶助基金會」協助申請法扶。 3. 加入工會或自組勞權團體 有組織的聲音比個人更有力量。 與他人分享經驗,彼此支持,組織成社群或聯盟,有時能促成制度改革。 🧘♀️二、心靈層面:悲傷接納、自我修復 1. 允許自己痛苦與失落 那不是軟弱,而是正視現實。 可以寫下內心感受、過去的付出與心碎,讓自己慢慢消化這段經歷。 2. 從「受害者」角色走出,重拾主體感 問問自己:「即使制度對我不公,我還擁有什麼?我還能選擇什麼?」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良心,但可以選擇不讓這些傷害繼續定義我們。 3. 轉化經驗為智慧 把這段經歷寫下來、分享出來,或許能成為他人前路的指引。 人生的意義,有時就在於我們怎麼回應困境,而非困境本身。 🌱三、長遠層面:推動改變與新生可能 1. 倡議與發聲 如果願意,可以將自身經歷公開說出來(例如在方格子、社會議題平台發表)。 這不僅是療癒自己,也可能喚醒更多人關注制度不義。 2. 再學習、再出發 如果年齡與狀況許可,可考慮學習新技能、轉換跑道,尋找新的生活方向。 有許多人在五十歲後開始創業、投入公益、發展副業,活出第二人生。 3. 建立善緣,重新信任人生 並不是每個人都傷害你,社會中也有善良的人與支持的力量。 找到志同道合者,或參與支持性團體(如社區、宗教、志工組織),逐漸重建信任。 📖總結:你可以這麼想
你不是失敗者,而是被制度犧牲的人。 你不是無能,而是遇上了不正義的體制與惡意的人。 但在這之上,你仍是有價值的生命,有選擇與重建的能力。 📌你可以立刻做的三件事: 1. 寫下你這段工作的辛酸歷程,整理成「我如何面對失去退休金的事實」小文。 2. 聯繫一位可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說出你的遭遇,尋求支持。 3. 選一個你想嘗試的新技能或活動(例如寫作、園藝、烘焙、志工),為自己重新點一盞燈。

當你經歷制度的不公、被逼退、退休金無望或人生在晚年跌入困境時,自我療癒不是奢侈,而是一條找回尊嚴與力量的路。以下這些書寫練習,設計為溫和但深入、引導性強的自我對話工具,每一題都搭配一段簡短引導語,可連續書寫,也可挑選心有所感的開始。 📘《失落中的自我療癒》書寫練習題 1. 我曾經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 回到你曾努力工作的那段日子,回憶你每天早起、奔波、忍耐與堅持的畫面。 寫下你當初努力的原因,無論是為了家庭、責任、夢想、還是對工作的熱愛。 👉 我曾努力,是因為…… 2. 如果我可以對當時的自己說一句話 想像自己正在對那位剛被逼退或失去保障的「自己」說話。 他/她可能正困惑、悲傷、自責,甚至懷疑人生。你會怎麼安慰或鼓勵? 👉 親愛的你,我想對你說…… 3. 這個傷口,藏著什麼未被看見的價值?
這場不公不只是失去,它也可能是打開某種更深認識自己的門。 那些憤怒、悲傷與不甘,是不是也提醒了你,曾有一顆認真的心?一種渴望被善待的願望? 👉 我發現,這段經歷其實讓我看見…… 4. 我還擁有什麼,是誰一直在我身邊?
在失去與困難中,也許還有一些沒有消失的力量:一位家人、一位老友、一個興趣、甚至你堅強的心。 寫下那些「沒有被奪走」的部分,感謝它們的存在。 👉 即使失去了很多,我仍擁有…… 5. 我想過怎樣的晚年生活?現在,我還可以怎麼實現? 用想像力描繪你想要的未來樣貌,即使改變了方式,也許仍有希望:種花、寫字、煮飯、陪伴孫子、旅遊。 嘗試把「失去」轉化為「重整」的契機。 👉 我真正嚮往的生活,是…… 現在我可以開始的第一步是…… 🌿溫柔提醒 不需要寫得多漂亮,只要誠實。 可以每天選一題慢慢寫,也可以反覆回到同一題深化。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分享給信任的人或寫信給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