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不是問題-讀書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主觀認定的現實,不是問題」一開頭看到這句話真的太有感了,尤其是認定我們所看到的,我們都會很自動的去判別「我是對的,因為我看見了事實」,但是真的如此嗎?這只是每個人的大腦加工出來的主觀。然而大家都會依照自己大腦判斷後,再建構自己的主觀!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


就像我不喜歡吃青椒,從我的大腦經驗判斷它的味道是我無法接受的,所以我一聞到味道就會自動判斷說這個青椒很臭。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歡,如果我朋友相當喜愛,我跟他表達這是個很差勁的食物,對方一定不能接受。所以這就是每一個人的大腦依照建構主義來創造現實,而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


既然「觀點」能夠慢慢地依照各式各樣的訊息來形成自己的信念,那自然也能分解。薩提爾的對話就是在「分解」對方是如何塑造這些看法。


這讓我想到書中提到英國詩人的一句名言:「心決定自己在何處,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這不就是淨空法師說的「境隨心轉」嗎?


如果要說得更深層的禪意,就如同六祖慧能法師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類是有認知性的動物,才能夠長時間的存活在這地球上,所以當面臨困境時都會想盡辧法去解決「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當然我們的大腦能夠去依照以往的經驗去判斷應該如何解決,所以在這個綜合評估過,去做出以往的「決定」,但是這個「決定」是確實能解決問題嗎?其實不管是不是正確的,我們都急於去求「答案」,至於「答案」是不是真正的「答案」郤不見得!


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真的是問題嗎?我們一直把很多過往的經驗拿出來做綜合判別,所以讓我們自己也被這樣子的框架給困定,所以產生了「偏誤」的現象。在書中提到的「自我提升偏誤」,其實我自己也有產生這樣子的「偏誤心理」,因為自己都會覺得在這段言論的過程中自己並沒有任何失誤並且是有理據,所以希望得到認同。但是就如同書中提到的「這世界從來都不是道理正確的一方會得到最多人的支持,而是能夠連結內在渴望的人在牽動著我們的驅動力。」所以傾聽並且同理對方才是我們真的需要去做的。


那要如何去做到傾聽並且同理呢?當然要取得對方信任感!那要如何取得對方信任呢?要保持的一種「我是可以改變的」信念,就像「水」這個物質一樣,保持著「可變性」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像水一樣包圍著他是有安全感,才會有好的對話基礎。在談話過程中能夠洞察到自己內心的價值及潛能,也正同如「冰山理論」水面上的冰水跟水面下的冰山是不一樣的!當然對話的目的不是想著去解決對方的問題,而是透過探索過程中去接近他,幫助他在對話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正向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vy Chen的沙龍
9會員
55內容數
分享我自己的一些讀書心得,僅是個人的輸出想法
ivy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0
萬所矚目,沒錯~郝哥又出新書了,老慣例身為腦粉應該第一時間來捧場,所以電子書上市就立馬買了,實體書的部份還是有的書友在等預購來,這本也是致富覺察跟人生成為後的第三部曲,也符合了第一本致富覺察也是以終為始信念。
2025/06/10
萬所矚目,沒錯~郝哥又出新書了,老慣例身為腦粉應該第一時間來捧場,所以電子書上市就立馬買了,實體書的部份還是有的書友在等預購來,這本也是致富覺察跟人生成為後的第三部曲,也符合了第一本致富覺察也是以終為始信念。
2025/05/20
每次在拜讀劉潤老師的書,我都能很快速的了解到作者如何觀察運作模式及世界的驅勢變動的底層邏輯,幫助我們身處於這個不確定的環境裡找出確定性. 不確定性有兩種:一種叫作已知的未知,另一種叫作未知的未知。 在之前我會把[未知的未知]改成為天命,一種我不知道全部交給命運來安排,例如新冠病毒的流行是一種[未
2025/05/20
每次在拜讀劉潤老師的書,我都能很快速的了解到作者如何觀察運作模式及世界的驅勢變動的底層邏輯,幫助我們身處於這個不確定的環境裡找出確定性. 不確定性有兩種:一種叫作已知的未知,另一種叫作未知的未知。 在之前我會把[未知的未知]改成為天命,一種我不知道全部交給命運來安排,例如新冠病毒的流行是一種[未
2025/05/20
每次在拜讀劉潤老師的書時,我都能快速了解到作者如何觀察運作模式及世界的驅勢變動的底層邏輯,這幫助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出確定性。 不確定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已知的未知**,另一種是**未知的未知**。在之前,我會把「未知的未知」看作天命,將一切交給命運安排。例如,新冠病毒的流行就是一
2025/05/20
每次在拜讀劉潤老師的書時,我都能快速了解到作者如何觀察運作模式及世界的驅勢變動的底層邏輯,這幫助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出確定性。 不確定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已知的未知**,另一種是**未知的未知**。在之前,我會把「未知的未知」看作天命,將一切交給命運安排。例如,新冠病毒的流行就是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怎麼說應該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Thumbnail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怎麼說應該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Thumbnail
如何獨立思考與其心路歷程。
Thumbnail
如何獨立思考與其心路歷程。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結合「哲學」與「自然科學」兩種思考方式,應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
Thumbnail
結合「哲學」與「自然科學」兩種思考方式,應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