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什麼書?
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
- 作者:Austin Kleon 奧斯汀・克隆
- 譯者:張舜芬、徐立妍
- 原文出版:2014 年・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 中文出版:2014 年・遠流出版
- 閱讀時間:90 分鐘
這本書是創作者的心理導航,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健康的公開分享心態。
👀 為什麼想看?
我工作的環境很重視分享文化,常常鼓勵設計師把專案經驗或日常的學習整理出來。我雖然喜歡這樣的氛圍,但也常常為到底什麼「值得分享」而感到困擾,總會冒出那種「這大家應該早就知道了吧?」的聲音。
更讓我在意的是,我發現自己那些沒準備、只是隨口講講的內容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鳴,而我認真準備的內容,反而反應平淡,這種落差讓我感到有些疑惑。
我把這些煩惱分享給 ChatGPT,於是它推薦我這本《點子就要秀出來》。
🔖 讓我停下來的段落
書中總共 10 個概念,以下僅分享我特別有感的段落:
✦ 把社群當作公開筆記本
作者拿了經濟學「存量與流量」的概念做舉例,流量像是日常的限動、推文,是短暫但能即時提醒別人你還在的方式;而存量是那些能放數個月都還是有價值的內容,是經過消化與組織的。
好的存量內容,是從日常的碎片中慢慢整理出來的。
可以把社群當作自己的公開筆記本,而不是非得說出什麼結論才值得發。
✦ 出處即是信任
網路上有很多內容被轉貼、擷取改寫,但往往只留下幾句話或一個漂亮的觀點,卻沒有任何原文出處。對讀者來說,如果想深入理解,就要自己花時間自己去找。而對創作者來說,這樣的轉譯也可能會錯誤解讀。尤其在 AI 生成內容越來越多的今天,出處即是信任。
如果你想讓一個社群接納你,你就該先成為那個社群中的好公民。
在轉分享別人內容的時候,請記得標註原創並附上連結,不只是基本禮貌,也是在建立你想參與的社群文化。
✦ 永遠保留充電時間
書中提到有位設計師,每工作七年就會完整休息一年,把這段時間拿來充電、探索下一階段的自己。雖然我(亞洲社畜)應該沒有辦法長時間休息,但這個想法讓我意識到,規律生活的意義是帶來穩定節奏,雖然會讓人安心,但長時間反而會讓人變得遲鈍。
那些創作的火花,很難是來自例行會議或沒日夜的加班,而是那些你對新事物的著迷與好奇。再忙都要劃出不被生產效率綁住的時間,重新點燃心中的火。
🧐 解決我的問題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本書解決了一部份的困惑!書裡第一章〈你不必是天才〉提到一個觀念我非常喜歡:用業餘者的姿態去分享。不是要假裝不專業,而是放下那種「我必須證明自己很厲害才能講話」的壓力。
專業身分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包袱。一是心理學上說的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當你對某個領域太熟悉時,會難以判斷哪些內容對別人來說是有價值的。第二是我認為我可能犯的錯誤,被自我期待和外在目光綁住,怕說錯話顯得不夠聰明,那些我曾認真準備的分享內容,可能掉入了「證明自己」的陷阱裡。
有次我在團隊中隨口分享了自己與 PM 的摩擦與修復,沒想到同事們反應很大,原來那些不經意的選擇,反而是他人心中難得的行動。那次經驗讓我學習到,「大家都知道了」的,正是別人最需要聽見的。
最後想寫在這,提醒正在持續分享的自己:你的分享是為了回頭幫助曾經卡關的自己,也順便陪伴那些正在經歷類似處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