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語佛典精選 2.《無常 苦 無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1. 無常與無我

「色、受、想、諸行、識」是無常,凡是無常的,它就是苦的;凡是苦的,它就是「無我」,它就不是我的,它不是我,它不是我的「我」。

色:具備實體的所有物質

受:身體感官接觸外在物質得到的感受

想:內心因感官的感受而產生的各種想法

諸行:內心的想法變成動機促成身體的行動

識:分別外在事物優劣好壞的心思

無常:無法永恆存在且會持續變化

無我: 無常的一切,不屬於我、不是我的,也不受我掌控


佛說:色、受、想、諸行、識都是持續變化的,總有改變甚至消逝的一天。任何事物只要是無常的,那必定會帶來痛苦。凡是會帶來痛苦的,就必須用無我的概念來看待。面對這些會持續變化的一切事物,我們不該抱持著「這是我的、它們屬於我」這樣的想法。即便面對我們自己的身體,也不該執著於「這個身體是我的、我要永遠保有這個身體」。

2. 解脫輪迴

已解脫時,即有所謂解脫的智慧。而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該作已做,不再有輪迴」。


首先讓我們再度搬出教育部國語辭典:

解脫:解除、擺脫。

解脫一般作為動詞使用,用於表達結束某種不適的狀態。佛教中的解脫,指的是脫離在不同生命型態中不斷輪迴受苦。

釋迦牟尼佛想找到終結生命中一切苦難的方式,於是歸納各種痛苦並試圖找到其產生原因。最終釋迦牟尼佛發現結束一切苦難的並非「去做某件事」,而是體悟某種智慧。這裡說的智慧並不是高等微積分、量子力學之類的學術知識,而是對於自己內心意念與慾望的透徹了解。釋迦牟尼佛將這樣的智慧稱為「解脫智」,佛教所說的開悟便是擁有解脫智之後會達到的境界。

當我們再回頭看這段釋迦牟尼佛的話語時,便能了解為什麼第一句會說: 當解脫一切生命苦難時,便是擁有了解脫的智慧。接下來釋迦牟尼佛提綱挈領的點出解脫的智慧到底是知道些什麼事。

生已盡: 這裡指的並非這輩子的生命結束了,而是終結漫長的輪迴循環,不再被迫輪迴進入下一個生命形式中遭受苦難。

梵行已立: 梵行指的是遵守戒律、練習禪定、學習佛教智慧等完整佛教修行方式。梵行已立的意思是,這些該學會、該執行的修行方式都已經執行完畢。

該做已做: 該做的善行已經做完、該學的佛教智慧已經學會、該做的修行已經完成


這段話描述了解脫輪迴苦難需要完成的事項,並詳細敘述了這個狀態帶來的效果。

當已經解脫輪迴的循環苦難時,便是擁有了解脫的智慧。而這個時候會意識到,自己不會再被迫輪迴進入下輩子,釋迦摩尼佛教導的所有修行已經學會,該做的一切都已經做完了,輪迴的循環已到此終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成功佛愛好者的沙龍
4會員
40內容數
源於對泰國佛牌聖物的好奇心,一頭栽進佛教世界。除了研究佛牌聖物之外,也研讀巴利藏南傳佛教原始經典。一邊分享佛牌的同時,也分享在佛經中所學到的一切。佛法不該只用於面對生命的消逝,更應該被活用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