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在看的書籍是《我刀槍不入》,由David Goggins,大衛.哥金斯所撰寫。
David Goggins,大衛.哥金斯,美國退役軍人,前海軍海豹部隊成員。他沒有顯赫的背景和學歷,憑藉著無法取代的意志力、毅力、韌力,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硬漢,目前是超馬選手、超鐵選手及激勵全球的演說家。
本書是David Goggins 的自傳,這篇讀後感也將同步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目錄
1)悲慘的童年生活
2)畢業前的轉折:問責鏡
3)因恐懼而退出訓練
4)心智如鋼的海豹突擊隊隊員
5)讀後感
1)悲慘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童年,只要不服從父親的命令或是惹父親不高興,哥金斯就得脫光衣服,光著身子穿過家裡的走廊,走到父親漆黑的房間,等待承受父親羞辱式的毆打。哥金斯憶述,真正讓他恐懼的不是被打,而是在等待的過程中,那種對未知的煎熬,令他焦躁不安。
漸漸,哥金斯萌生了對父親的恨意,被父親虐待的時候,年幼的哥金斯儘管內心害怕仍咬緊牙關,堅決不在父親面前掉淚或示弱。不僅哥金斯自己,哥哥與母親都是被父親家暴的對象。
目睹母親被毆打加上自己承受家暴,已是童年時期的家常便飯。
母親帶著哥金斯和哥哥逃離
某次,哥金斯因內耳出血,父親為此痛斥母親將他送去診所,回來後母親仍被父親毒打一頓,長期受盡苦楚也目睹2個孩子遭受虐待的母親再也不願忍受,在親友和已搬走的鄰居幫助下,母親毅然決然的計劃帶著他和哥哥逃離。
作弊的求學生涯
逃離父親後,母親帶著他們來到印第安納州的特雷霍特(Terre Haute, Indiana)投靠外婆,在那裡重啟生活(後來,哥金斯的哥哥自願回到父親身邊)。
雖然可以如其他孩童一樣正常上學,但因童年創傷、環境變化、早期教育和資源不足、目睹母親男友的死亡現場、目睹車禍事件所造成的創傷及被歧視,哥金斯在學習上面對重重困難,難以跟得上同儕的學習程度,為了不被退學,哥金斯學會了投機取巧,以作弊蒙混了整個小學和中學求學時段。
2)畢業前的轉折:問責鏡
身為非裔美國人,哥金斯在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的情況下,自中學開始飽受因膚色帶來的種族歧視,這當中不僅是言語上的侮辱,也包括被路過的司機持槍威脅、被不明者在作業本上以畫畫留下對他的死亡要挾,這些都無法讓他在平等的環境裡,專注的學習。生存,遠比學習更為迫切。
直到中學畢業前,得知自己心中渴望成為的空軍「傘降救援隊員」(Pararescueman, 簡稱 PJ )職位,需要通過武裝部隊職業能力測驗 ( ASVAB - Armed Services 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才能符合錄取條件,由於已作弊多年,當時的識字能力根本不足以讓他應付這項考試。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事實,哥金斯站在問責鏡面前,嚴厲的質問自己:「我現在算什麼?」,「要繼續爛到什麼程度?」,他清楚知道,若想要得到成為PJ的入門票,他必須在畢業前考取足以應付考試的成績,否則,他將徹底失去成為PJ的機會。
在問責鏡面前徹底反省後他將自己重新梳理,自那天起,哥金斯將學習目標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問責鏡前每天提醒自己。他決心奮力苦讀全心貫注在學習上。
問責鏡,後來也成為哥金斯再次陷入低潮時,重新振作自我的激勵方法。
3)因恐懼而退出訓練
經過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與不懈的努力,哥金斯終於在畢業前達到錄取標準,成功獲得了成為空軍的入門票。
未料,在進入艱苦的訓練後到了溺水環節,哥金斯因對水的極度恐懼及患上肺病,最終選擇退出了訓練。接著哥金斯轉換了幾份工作,成為了滅蟲專家。當時,哥金斯因沒有完成空軍的訓練深感自責,體重飆升導致嚴重肥胖。早期負面生活經驗的累積和債務問題,導致哥金斯陷入深沉的憂鬱,生活再度意志消沉。
糜爛中的希望
在那段糜爛的日子裡,某天,哥金斯在電視上看到了海豹突擊隊 (Navy SEALs)的記錄片,讓哥金斯重新燃起了希望。哥金斯決心再次加入軍隊訓練,經過無數的電話詢問,哥金斯終於找到了願意給他機會的招募官,他也下定決心,要在短短幾個月內減掉已嚴重超標的體重,重回軍隊訓練。
永無止盡的「自我折磨」
再次踏進軍隊訓練後,哥金斯變得比以往更堅韌。他不僅克服了溺水的恐懼,更展現出激勵人心的領導能力,帶領整個隊伍度過了艱難的訓練初期。然而,在進入新的訓練之際,因身體的狀況,哥金斯非自願的退出了訓練。
在家修養的那段時間,儘管腳尚未完全康復,哥金斯再次要求重新加入訓練。那次也是哥金斯最後的機會,如再有任何因素退出,他將永遠失去成為軍人的資格。
4)心智如鋼的海豹突擊隊隊員
經歷多次跌倒後重新站起的不懈堅持,哥金斯終於成為海豹突擊隊隊員。但是,「好日子」並未就此降臨,痛苦和折磨仍在延續(後續哥金斯參加了超級馬拉松,並挑戰了全球最艱難的惡水馬拉松賽事,到這裡我就不再敘述)。
但對哥金斯而言,他愛死了這些折磨。每一次跨越極度痛苦的體驗,都成為他「餅乾罐」裡的精神補充劑,更是讓他的心智長出了繭皮,將他鍛造成為一個傳奇的硬漢。
哥金斯的人生,不斷的在面對及克服恐懼。某次,哥金斯鼓起勇氣跑過那條讓他心生畏懼的道路(源於青少年時期,因種族歧視被陌生人持搶威脅生命的經歷),心中的陰影終於消散,而這正是他「心智長出了繭皮」的關鍵方法──持續面對並超越恐懼。
哥金斯曾因患有幽閉恐懼症而不敢搭乘飛機。成為海豹突擊隊員後,他不僅克服了這份恐懼,甚至踏上了飛機進行跳傘練習。儘管這段書中並沒有詳細描述,但從他能進行跳傘練習並被派駐到各戰地,足以證明他已成功戰勝了幽閉恐懼。
哥金斯之所以堅韌無比的另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他手上握著的「爛牌」。沒有背景,沒有人撐腰,他知道自己必須成為海豹突擊隊隊員!當時的哥金斯認為,身上背負著沉重債務還有妻小(當時與前妻未出生的孩子),他也已沒有任何退路,成為海豹突擊隊隊員是他的渴望,也是必要的任務!
關鍵影響人物
除了哥金斯堅韌的心智,他的人生轉變,也深受幾個關鍵人物的影響,包括:哥金斯的外公。哥金斯因渴望像外公那樣成為空軍,促使他在中學畢業以前奮力學習,成為他人生轉變的重要起點。此外,中學時期Scott Gearen(美國空軍的「傘降救援隊員」)的一場演講,也深深的震撼並激勵了哥金斯。
5)讀後感
推薦大家去閱讀這本令人震撼的書。
本書印象深刻的部分,在哥金斯於多重不利的條件下,鍛煉、克服甚至超越心智,最終將自己的人生角色反轉成功的過程。單看這篇讀後感,你無法想像哥金斯是用了什麼「超能力」,屢次超越身體的極限。
「隔著螢幕都感覺到痛」
如果這本書是部電影,這句話用來形容我閱讀時的感受,再貼切不過。
用「長繭的心智」,為自己的人生轉換角色
哥金斯的一生遭遇就如他所說,從小他拿到的就是張「爛牌」。
我認為哥金斯的這些不利經歷,並非他為了扮演受害者角色而加諸於己。事實上,在他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當他缺乏足夠的能力、經濟條件與決策權時,這些遭遇的確將他推入了受害者的位置。
然而成年以後他能夠掌控的,就是跟隨著他這一生的心智。哥金斯說,在面對無數的困境和歷經的痛苦中,真正要面對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對於他自己手上的爛牌,他選擇用唯一能掌控的──堅不可催的心智,來克服內心深處的恐懼。
「餅乾罐」:推動你前進的燃料
事實上,我並不樂見哥金斯經歷如此辛苦的早期經歷,來讓他的心智變得堅強,到激勵他人。每讀完一個章節時,總以為他的痛苦可以告一段落了。又或者至少希望可以看到他在新的章節裡,躺在沙發上喝個巧克力奶昔,或是在家裡治療他那雙被用殘了的腿(他曾用斷腿來進行訓練、執行瘋狂的任務、跑超級馬拉松)。
並沒有。
他在身體還沒有康復以前,便再次讓自己投入「痛苦和折磨」之中。面對屢次的超越了痛苦的極限後,他對痛苦和折磨的態度,已經達到了一種近乎瘋狂的程度。你似乎可以想像到,他咧著帶血的嘴角,在超越痛苦的瞬間露出勝利的微笑。
每一次對痛苦的突破,都成為他「餅乾罐」裡的「餅乾」。哥金斯鼓勵讀者,平常要多為自己的「餅乾罐」添加「餅乾」(那些儲存起來的大大小小成功經驗),他們將是你在身處逆境時,能推動你向前的強大補充劑。
調節器
哥金斯認為,我們身上都有一個調節器,它會在你感覺苦時,告訴你要放棄。
「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會失去機會。」
而哥金斯形容調節器,就像是火箭的限制器那樣,只要你將它拿掉,身體和心智就可能像火箭那樣衝刺。書中能看到哥金斯在面對許多挑戰時,就好像「拿掉」了那個調節器。例如,他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去參加超級馬拉松,即使途中已出現血尿、糞便失控的極端狀況,他依然堅持完成賽事。
我個人認為拿掉調節器太危險,仍需要依照自身程度去斟酌。而哥金斯認為,這是他每次能夠突破痛苦,找到更多「你所不知道的潛力」的關鍵。
這或許就是硬漢之所以成為硬漢原因。如果我是他的超級馬拉松隊友,絕對會是那個拖累他的「拖油瓶」,沒有其他。
總結
最後當你想要放棄時,想想哥金斯。
想想哥金斯的「餅乾罐」,以及他使用的各種自我激勵法,例如:問責鏡、電影激勵法、將重要他人視為標杆。這些都是讓他在想要放棄時,將他推進向前的方法。還有他那該死的、他X的,字典裡沒有「放棄」這2個字的堅定信念。
當你想要放棄時,想想哥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