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經思考過一個狀況,就是如果哪天無法自由自在的行動怎麼辦?為什麼會思考這個問題呢?因為能動就不可能靜,小時候偶爾會有些老師在上課時或是大家吵鬧時,叫大家眼睛閉上沉澱一下心情;但通常很快就會陷入頭昏眼花的情況,因此如果今天少了手、少了腳,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一般人應該也不會沒事的未雨綢繆思考這個問題吧?估計作者也沒先想過,然而就是在一般的日子裏遇上了這樣的事情,成為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存活者。閱讀內容時會想是不是乾脆直接掛了還比較好?不過很多時候危機就是一種轉機。想要推薦這本書給「生命中正在遇到危機的人」或者剛好也是身障人士、特別是失去腳裝義肢的,可能會更感同身受,看看別人的故事、能不能從中瞭解到什麼,甚至長出些力量。
在一個跟平常差不多的日子裡,平凡再也不過的場景,如果遇到一個可以繼續活著;但是要犧牲身體的某個部位,覺得活著好還是乾脆死掉算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看看傷勢再決定吧,那麼直接講明了是失去雙腳,也就是膝蓋以下全沒了,這時候覺得如何呢?如果是自己的話應該會認為那還是死了吧,畢竟不能自由行動實在太痛苦了,而且要一直仰賴別人的照顧跟幫忙,就自己的高自尊來說也是無法接受的;可是有時候人生是這樣的,光只是活著就足以帶給別人支持、勇氣、信心等等。生命就是這樣的難以解釋,因為一個活動、一張照片、一個事件等等,從此就展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做那些自己沒想過的事情。
只是如果這一切是要用身體來當作代價,甚至扯上一堆人進來,這還是一件不會讓人想要遇見的事。
「波士頓人最堅強」這句話或者說「波士頓」三個字,大概是看整本書裡出現最多次數的詞彙了;但想說的是,對於這個城市唯一知道的就是有隻棒球隊叫紅襪、跟紐約的洋基隊是世仇,另外就是擁有歷史悠久的馬拉松賽事,特別是有衛斯理學院的尖叫隧道、以及心碎坡的存在,沒了。那麼這三個字為什麼特別想提出來呢?曾經遇過一個大哥,住在桃園的平鎮,他說這輩子認為對於自己最有歸屬感的,就是臺南人跟宜蘭人,以桃園人來說要嘛說自己是桃園人或是中壢人,其他的區域就很少聽人有自信的說出口。當然從很久很久的歷史來看,以前桃園確實就分成兩個區域而已;但不論是對於地方甚至是國家的歸屬感,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來說實在是太難了,畢竟經歷跟存在著太多太多的文化了。也因此特別嚮往書中這種描述的感覺,一群不認識的人,為了一件甚至自己沒有參與的事,共同的支持著、努力著、付出著,但願有天在臺灣這個土地上,遇到了什麼需要大家一起團結的事時,也可以這麼的有向心力。
「一堆為什麼佔據我腦海中?」在好事降臨的時候,相信應該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去想這樣的事情;但如果今天是不好的事情時,通常就很容易開始出現這樣的思維。特別想分享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是作者的身份就是個一般人、一個因為繳不出九百美金而要從大學休學的人;但是他也不是靠著自己的力量走出來的,有很多不認識他的人,在網路上捐款給他、寄東西給他、甚至波士頓當地的店家、球隊啊等等,都在為他加油打氣、稱呼他是這個城市的英雄;但是事情都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哪怕看起來好像光鮮亮麗,內心的不安、脆弱跟憤怒,還是持續的在腦海裡、在身體展現出來,應該怎麼辦才好?作者花了不少篇幅內容的敘述,用簡單的幾個字去重點整理也就是「堅持下去就會有好事發生」這就是需要做的事、也是唯一能做的事;但這麼作似乎就可以給未來、給身邊的人事物帶來很不錯的反應,畢竟事情發生了,不面對、不處理、不堅持,那還能怎麼辦呢?
閱讀到書裡面的某段文字時,覺得非常有意思「我沒多喜歡心理學者在復健中心帶的團體諮商課、也不喜歡在團體諮商時看到別人情緒崩潰,他/她們哭著說心裡很鬱悶害怕,這種時候我很想給予支持但也只想逃開。」老實說在這段文字裡覺得這是很值得思考的,特別是從事助人工作的人們。
每個人都是獨自的個體;但很多時候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個體,因此如果覺得透過設計好的方案、弄出一個好的團體動力,就能在短時間內大量處理許多人的情況,那也只能說要嘛不是天真爛漫、要嘛不是懶惰、那就是沒做好成員篩選。當然像作者這樣的人是不是漏網之魚?肯定會有這樣的人,因為一開始就說了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啊,普通人會不好意思拒絕、會選擇從眾、這些都是很合理的事,我也曾在團體活動的過程中感到不舒服,最後在自己的網路個人頁面發洩情緒。因此也許時間有限、場地有限;但面對需要處理大量人們的需求時,個人認為還是應該花費足夠的心力跟人力才是。而像作者這樣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一般男性,後面提到最喜歡的是「私底下的團體重訓」特別是要裝上義肢的他,在看到有人使用的模樣出現在他面前,並且跟他說你肯定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勝過千言萬語了。很多時候對於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懼,這時候需要的是一個榜樣而已、一個跟自己狀況相似甚至一樣,可是努力之後挺過來的榜樣,人心真的是一件很難以言喻的事情,就如同男女性別雖然只是兩種的簡單區別;但在面對事情上卻有著天壤之別。
這段是書裡面最喜歡的一段內容了「他們殺了人,包括一個小孩。讓作為爸媽的人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小孩斷氣,只有禽獸才幹得出這種事。」當作者的家人替他跟其他受害者抱不平的時候,作者心想的是「不對,他們是人。不論他們做了什麼,都還是人。」雖然作者提到也不確定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想?但認為至少這是一個很好的念頭,因為如果為了去論述事情而扭曲事情的本質,那也只是帶有情緒在看待事情,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這樣也不會解決問題、而是只可能製造更多的對立跟傷害。不過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今天事情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哪怕是心理學大師或權威們,也不見得可以冷靜下來,因此更覺得值得分享的理由是這是當事人自身的想法,而這個念頭的重要性在於他知道事情的本質是什麼?不要被情緒帶著走,時間無法倒轉、挽回不了那些已經造成的傷害、回到原本擁有的正常身體。然而如果能好好地走過這段,並且面對這段新的關係跟將來,會發現一切有了新的開始,不能說好不好但至少沒想過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小人物,雖然失去了雙腳但好像世界整個都因為自己而有點不同,是變好的那種不同。
閱讀整本書的過程有時候覺得沉悶,也許不是因為在這個事件有受到影響的人、也不是波士頓人;但是它確實讓人有所啟發跟鼓勵,倘若哪天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時間會再找這本書、或者去聯絡相關人員等等,畢竟有些路已經在別人走過之後,變的沒有那麼困難了。最困難的是自己的內心,要怎麼樣的度過眼前難關、要怎麼面對身邊親近的人、以及那些關注自己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要知道逃避是絕對無法解決問題的,害怕、恐懼、憤怒、傷心甚麼都好,都是很正常合理的,只是終究要去面對,作者散發出不只是正向的態度,還有更多自己的內心不安跟糾結,都是覺得值得跟大家分享的理由。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