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不單單是用意識去吸引、感知事情發生變化。吸引力法則背後是用選的,不是用吸的。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每個人看出去都不相同。
可以是快樂美好、也可以是悲傷難過,但實質上我們都在同一個世界,它是沒有任何情緒狀態。是我們透過自己情緒「疊加」上去,俗稱「疊加態效應」。
所以每個人感知上對待任何人事物都不相同。換句話說:心如明鏡。這個世界有如心裡的鏡子和倒映。
吸引力法則是透過人的「思想」「在思想裡做選擇」「開啟疊加狀態的大門」,一層一層走過去。當我們對一個人言行舉止產生情緒的時候,
這時候代表「思想沒有在一樣高度而那是他們心裡的世界」。
如何確認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正確」有時並非唯一,而是「合適」或「現在最好的選擇」。
當我們在選擇後如果心裡感到寧靜、不後悔,這通常代表遵從了自己真正的想法和價值觀。選擇前有經過清楚的分析,而非一時衝動,代表把風險和後果都考慮過了,仔細檢查這個選擇是不是和你的長期目標、原則、人生價值一致。例如:你注重家庭,那某些選擇(人事物)是否能夠促進家庭幸福與和諧?
如何更有效的美夢成真。「首先要先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做到真實自在的模樣」
為什麽有些人常常被騙或者不相信任何人,不是這個世界很黑暗,而是在個體內心「常常自欺欺人騙自己」,這個騙自己可以用來描述「逃避」任何事情,使得內心產生恐懼效應。
當我們在自己內心世界做到真實自在,所投射出來的事物,都能很輕鬆自然的面對它。
這其中包含可以過濾掉,外界對我們的聲音和想法,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被外界煽動影響的人。那麼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做到真實自在,就不會因為三言兩語使情緒深陷其中。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寫下我們設下的目標,同時兼具每天學會「感謝自己」。
我們人都在感謝別人,可是往往忘了感謝自己,一路走來多麽不容易。
感謝自己不僅是最有效的將自卑轉向自信,也是讓自己往心想事成裡走進。感謝自己無論好的壞的,過去犯下錯誤的自己,都要感謝自己那麼努力,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
我們都急著跟別人相遇,才發現很難。可是相遇之前,你要遇到最好的自己,才能在他人心上留下最好的你。
寫下的目標不能太遙遠一步登天、要實際。
可以是我想跟一個「明確的人在一起」、也或者我想在「今年存到多少明確數字的錢」,等等...
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思考想著怎麼辦,然而思想就在這時候打開了。
當你想跟這跟人在一起,你就要變得跟他一樣的人,這個一樣是「思想」。人的思想是傳遞共鳴的一種方式,當你們的思想達到一定的頻率,這時候產生的共振就越平衡,可以是多分享、多交流、多溝通、多傾訴與傾聽。
而錢也是有思想的,我們怎麼對它它就怎麼對我們,錢不是一直靠賺就能一直擁有。整天想如何賺錢是沒有任何效果,這時候我們的心態就會漸漸崩塌。
我們要想如何讓錢陪我們走長遠,將眼光放長不拘限於現在。
換句話說保持平常心,不要在金錢上疊加太多情緒效應,例如:不計較、不吝嗇、不小氣。
當我們在給出去、幫助出去那一刻,錢就在這時候開始產生流動和生命力。
好比我今天有100塊,B是我的家人、C是需要幫助救濟對象。
我分給B、C各40,這時他們都很開心。
然而我的大腦就在這時候產生獎勵機制,回饋給我B、C情緒反應。
這時候錢就在這個當下裡輪迴,於是產生「物極必反」。
這個「物極必反」就會為我們創造所設定的目標,可以是「機會」「貴人」「運氣」。這時候所帶來的效益就是錢跟著我們走。
如果今天100塊,我放在那裡不動它無法感知流轉,就只能是一張紙。
當我們和錢沒有連結的時候,它就無法為我們帶來更有益的滾動。
人生變化快速,即使當下認為正確,也不急著檢查、反思,在必要時隨時調整與改變。
最重要的是「不要迷失心中的自己」,不要因為過去的害怕,擔心未知,也不要因為受傷而膽怯,停在哪裡。「愛」是堅強、勇敢的,愛使人更加依靠和仰望,愛成為生活的美好習慣,愛使彼此能夠成為深厚、身後的避風港和後盾。
「心在哪裡,愛就在哪裡。心之所向,心只會朝著愛的方向前行。」要相信一切都在通往心愛的人事物道路上,這些選擇都在閃閃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