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的飢餓感是正常的?揭開GLP-1與「報復性進食」的生理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運動後食慾大增?了解如何聰明控制「報復性進食」

raw-image


許多人在運動後都會遇到一個常見的困擾:「報復性進食」。覺得自己消耗了大量熱量,於是放縱大吃一頓,結果攝取的卡路里超過了運動所燃燒的量。

這篇文章將探討運動後食慾變化的原因,並說明特定醫學輔助工具如何幫助管理這種衝動。

為什麼運動後會特別想吃東西?

  • 能量消耗: 肌肉運作需要大量能量。高強度運動後,身體處於能量赤字狀態,大腦會釋放「需要補充熱量」的強烈訊號。
  • 荷爾蒙波動: 運動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飢餓素」(ghrelin)短時間內上升,進而增加食慾。
  • 心理補償: 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覺得自己努力運動了,應該給予獎勵,因而合理化大吃一頓的行為。

醫學輔助工具如何幫助管理食慾?

近年來,一些特定醫學輔助工具,如 GLP-1 或 GIP+GLP-1 受體促效劑,在體重管理領域受到關注。它們主要透過以下機制,幫助使用者更好地控制食慾:

  • 延緩胃排空: 使食物在胃中停留較長時間,延長飽足感。
  • 提升飽足感訊號: 這些工具能影響腸道荷爾蒙,讓大腦接收到更強烈的「吃飽了」訊息,減少進食量。
  • 影響食慾中樞: 透過作用於大腦中與食慾相關的區域,降低對食物的渴望,特別是對高熱量食物的依賴感。

有研究指出,在專業醫療指導下使用這些輔助工具的人,在運動後出現暴食的機率可能較低,能更穩定地控制總熱量攝取。


運動後控制食慾的實用小技巧

  • 聰明補充營養: 運動後優先補充蛋白質水分,而非精緻澱粉或含糖飲料。
  • 事先規劃點心: 準備小份量的健康點心,例如無糖優格、豆漿或雞胸肉,避免在飢餓時做出衝動選擇。
  • 循序漸進: 結合醫學輔助工具,能更自然地建立「吃剛好」的習慣,而非依賴意志力對抗強烈的飢餓感。

重要提醒

任何體重管理計畫都應在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指導下進行。如果您對運動後食慾失控感到困擾,或想了解更多個人化的體重管理策略,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院所。

本文章僅供衛教知識分享,不構成醫療建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LP-1 時代的美學醫學筆記
2會員
20內容數
加入訂閱,一起用醫學打破減重與老化的迷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固定讓幾種食物輪番上陣,並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好像沒吃到各種美食就是過得不好,一樣可以安排去吃美食,只不過平日就試照自己安排的去吃。這樣的一天四餐吃法可說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然不必與其他人相同。也有人採取168斷食法,直接跳過一餐不吃,一樣是可行的。既然自己有自己的作
Thumbnail
   隨著接近2023年年底,也更容易感到肚子餓。這是因為身體沒有累積那麼多脂肪,所以要消耗時變成要隨時補充才行。像月光最近就有一次在走路運動時,遇到血糖過低而餓到全身發抖的情況。思索著當日不同的狀況是下午吃了一片白吐司,可能是因為吃了碳水,因此血糖降得太快。而這樣思考所得的暫時性答案,只是
Thumbnail
   隨著接近2023年年底,也更容易感到肚子餓。這是因為身體沒有累積那麼多脂肪,所以要消耗時變成要隨時補充才行。像月光最近就有一次在走路運動時,遇到血糖過低而餓到全身發抖的情況。思索著當日不同的狀況是下午吃了一片白吐司,可能是因為吃了碳水,因此血糖降得太快。而這樣思考所得的暫時性答案,只是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這些累積起來,很容易就在月底時逼近吃土的境界。為了打破這樣的循環,那就更應該利用吃得少這樣的優勢才行。將食慾和物慾降低,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以前的心態是,好不容易等到週末了,就會想要吃點不一樣的食物,反正都已經證明只要平常日能努力一些,體重是不會因此持續增加的。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這些累積起來,很容易就在月底時逼近吃土的境界。為了打破這樣的循環,那就更應該利用吃得少這樣的優勢才行。將食慾和物慾降低,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以前的心態是,好不容易等到週末了,就會想要吃點不一樣的食物,反正都已經證明只要平常日能努力一些,體重是不會因此持續增加的。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要能夠接受體重是會有區間變化的,就算今天吃進比較多食物,也不代表明天早上量的時候就會發現體重增加,但如果持續維持這樣的進食數量,那體重增加是指日可待的,逃都逃不了。所以策略是:如果有一天或兩天吃多了,那麼之後的幾天就要調整一下飲食內容。換言之,發現吃多了就要馬上處理,如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要能夠接受體重是會有區間變化的,就算今天吃進比較多食物,也不代表明天早上量的時候就會發現體重增加,但如果持續維持這樣的進食數量,那體重增加是指日可待的,逃都逃不了。所以策略是:如果有一天或兩天吃多了,那麼之後的幾天就要調整一下飲食內容。換言之,發現吃多了就要馬上處理,如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若你經常無法剋制自己對垃圾食物的渴望,這篇文章將會解釋你的飢餓感可能不只是肚子餓。文章分享了五種飢餓的類型,並提出了一些解決飢餓的方法。通過心理社會飢餓、想法飢餓、情緒飢餓、行為飢餓和人際飢餓這五種飢餓的類型,作者提供了應對「嘴饞」問題的方法建議。最後,文章結尾鼓勵讀者通過飲食和運動習慣來維護健康。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月光清楚的記得,當改變早餐的內容之後,體重就從先前的瓶頸,慢慢往下降了兩公斤左右。在一樣持續運動的前提下,僅是改變早餐,就可以有成果出現,代表控制吃的食物,會比加強運動還要有效。當然,在那段時期,也經歷過在等中餐前餓到不行的感覺。等到習慣早餐少吃一點後,再來是晚餐的飯量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月光清楚的記得,當改變早餐的內容之後,體重就從先前的瓶頸,慢慢往下降了兩公斤左右。在一樣持續運動的前提下,僅是改變早餐,就可以有成果出現,代表控制吃的食物,會比加強運動還要有效。當然,在那段時期,也經歷過在等中餐前餓到不行的感覺。等到習慣早餐少吃一點後,再來是晚餐的飯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