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大品牌的成功故事,總覺得那離我們很遠,好像只有有錢、有資源的人才能做到。
但 Dyson 的這段經歷,其實藏著很多「普通人也能應用」的心法。
前一次我分享透過「破局五步驟」 觀察Dyson 走出死局的歷程:
1. 看見死局
2. 換個角度
3. 小規模試驗
4. 打開局面
5. 形成新局
今天我想聚焦在我們每個人都能用上的3個步驟:換個角度、小規模試驗 以及 打開局面。
1. 換個角度:別困在同一條路
James Dyson 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他沒有跟著市場去「改良集塵袋」,而是直接換個角度思考:能不能不要袋子?
這個轉念,徹底改變了吸塵器的命運。
「換個角度」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 你在做副業,覺得「市場競爭太大」?不一定要硬碰硬,也許可以換個族群切入。
• 你在工作中遇到瓶頸?試著問自己:「如果不能用現在的方法,我還有什麼其他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停滯不前不是因為問題無解,而是因為我們的思路被框住了、覺得只有眼前的這一條路。
換個角度,往往就是破局的第一步。
2. 小規模試驗:先動手,不要空想
Dyson 做了超過 5,000 個原型。這聽起來很瘋狂,但背後邏輯很簡單:
先小規模嘗試、不斷修正,而不是一開始就追求完美。
這一點,對普通人尤其重要。
• 想創業?不需要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你可以先開一個網路商店、先跑一場試賣,累積信心與成績。
• 想轉職?不用立刻辭掉工作,可以先嘗試兼職、做專案,累積經驗、拓展邊界。
• 想學新技能?不用先報名昂貴課程,先自學一些、試著做出作品,看看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保持動力。
很多人停在「想」這一步,因為害怕失敗、越想就越怕。
但 Dyson 告訴我們:其實沒有所謂一次到位,所有的成果都是一次次小試驗累積而來的。
3. 打開局面:找到你的第一批支持者
當 Dyson 把無袋吸塵器做出來後,所有大公司都拒絕他,因為大公司靠賣耗材賺錢,他的創新等於要動別人的蛋糕。
Dyson 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先去日本市場。因為日本消費者願意為設計和功能多付一點錢。
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受用的啟發:
不是所有人都會在一開始就接受你,但一定有人比其他人更願意先嘗試。
• 你在做新產品嗎?先找到那一小群對你理念有共鳴的人,不用急著取悅所有人。
• 你在寫內容嗎?不用追求全世界都愛看,先找到一群忠實粉絲,他們會幫你把聲音放大。
• 你想在生活中推行一個新想法嗎?先說服願意支持你的人,然後慢慢就會擴散出去。
「打開局面」就是找到突破口,而不是一開始就想征服全世界。
Dyson 的故事看似遙遠,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能成為故事的主角:
1. 換個角度 —— 不要被原本的框架限制思考。
2. 小規模試驗 —— 不要怕失敗,先小步快跑。
3. 打開局面 —— 找到願意支持你的第一批人。
所以,當你覺得卡關的時候,不妨先問自己:
我是不是還在用同一個角度思考?
我是不是還在空想,而沒有跨出一步、動手去做?
我是不是還在想著要一次取悅所有人?
答案,或許就會隨之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