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每個寶寶剛來到世界,都像是個還沒完全開機的小電腦。
對他們來說,自己和媽咪是合而為一的,媽咪的擁抱就是自己的溫暖,媽咪的聲音就是自己的聲音。
而 Core Self,就是寶寶開始意識到「喔,我的手是我的,媽咪的手是媽咪的。」、「我哭的時候,媽咪會來抱我。」這種最最最基本、最原始的「自我感」。
這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一個從出生就開始,緩慢且神奇的旅程!🗺️ 自我與他人的「分界」與「互動」之路
寶寶是如何在迷濛中,找到自己的邊界呢?答案就在每天的互動裡!
- 1. 透過感官探索,找到身體的「分界線」 當寶寶的小手揮來揮去,打到自己的臉頰,他會感覺到疼痛;但媽咪的手輕輕拍拍他時,感覺是不同的。✨ 這種感官上的差異,讓寶寶慢慢學會區分:「這個身體是我自己的,這個人是別人。」這就是最基礎的**「身體自我」**。
- 2. 透過回應,建立「我」的因果關係 當寶寶肚子餓哭泣時,媽咪總是會來餵奶;當寶寶笑時,爸比會發出有趣的聲音回應。這些重複且可預測的互動,讓寶寶的大腦開始建立連結:「我的哭聲,會帶來食物!」、「我的笑容,能得到回應!」🥳 這就是他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有效的、有力量的。這一步,是發展**「主動自我」**的關鍵。
- 3. 透過情緒鏡像,認識內在的「我」 當寶寶感到開心時,你對著他笑;當他感到不安時,你用溫柔的語氣安撫。你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寶寶的情緒。👀 這種「鏡像」反應,讓寶寶知道:「喔,我內在的這種感覺,原來叫做開心!」、「這個感覺,原來叫做被愛。」這不僅是情緒共鳴,更是寶寶學習認識和調節自己情緒的起點!
👶 寶寶的「Core Self」發展地圖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他們在成長路上,都會遵循一些大致的規律。以下是根據發展心理學,整理出寶寶「自我」意識萌芽的幾個重要階段,讓你看得更明白!👀
1. 0 - 2個月:感官的初體驗
這段時間,寶寶還處於一個「與世界合而為一」的狀態。他們還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但這正是建立Core Self的起點!
- 時程重點:
- 身體感知: 寶寶會感受到冷、熱、飢餓、飽足等生理需求,這是他們最早的「自我」資訊。
- 環境回饋: 當寶寶哭泣,爸媽會來安撫;肚子餓了,會有奶喝。這些重複的經驗,讓寶寶開始理解自己的需求會得到回應,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2. 3 - 6個月:我是「小小導演」!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變得更有「主動性」了!他們發現,自己的動作會產生結果,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 時程重點:
- 因果關係: 寶寶揮舞小手,發現會發出聲音;用力踢腿,小鈴鐺會響。他們開始玩自己的手腳,並透過重複這些動作,享受「我可以掌控」的感覺!
- 眼神交流: 寶寶能更清楚地追蹤爸媽的臉龐,並用笑容或聲音回應。這種互動讓他們確認自己的存在感。
3. 7 - 12個月:鏡中探險家與分離焦慮
這個階段的寶寶,自我意識會迎來一個小高峰!他們會開始認出自己,也開始意識到「你」跟「我」是分開的個體。
- 時程重點:
- 鏡中自我: 寶寶開始會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微笑、揮手,甚至伸手去摸鏡子中的「另一個寶寶」。這是他們認識自己的重要里程碑!
- 物體恆存概念: 寶寶理解就算看不到爸媽,爸媽也還是存在的。這個理解同時也帶來了分離焦慮,因為他們知道你離開了,而他們是獨立的個體。這其實是寶寶成長的重要一步,代表他們已經明確意識到「自我」和「他人」的分界。
4. 13 - 18個月:我的!我的!我的!
「小惡魔」時期正式開跑!😈 寶寶開始會說「不要」,並對自己的東西有強烈的佔有慾。
- 時程重點:
- 主動表達: 寶寶開始用肢體或簡單的單字,明確表達自己的喜好或不滿。這代表他們對自己的「意志」有了更深的理解。
- 自我認同: 他們會開始使用「我」、「我的」這類詞彙,這是語言上對「自我」的確認。
溫馨提醒!
這些時程僅供參考,如果寶寶的發展有任何疑慮,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職能治療師的評估,他們能提供最個人化的建議喔!別忘了追蹤我們,我們一起為寶寶的成長加油打氣!
工商時間:
謝謝收看,歡迎贊助我🫰
https://buymeacoffee.com/summer3(此頁面金額為美金🫣)
🥹如果我的筆記對您有幫助歡迎逛逛這個蝦皮分潤網址(商品推薦)
您的支持是很大的鼓勵🫶可以重複點唷~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