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SEA Voice 滿三個月了🧕🏼 🥳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時間過得真快🥹 轉眼間,Project SEA Voice 已經走過三個月。

今天想和你一起停下腳步,做一個小小的回顧。

過去三個月的文章,大致圍繞著幾個方向:

  • 初衷:想把跨文化的經驗與思考留下,分享自己的看見。
  • 偏見與土地:寫給台灣讀者的反思,從「最美的風景」到「偏見的存在」,邀請大家拆掉心裡的牆。
  • 身份認同與語言:寫給東南亞青年的陪伴,談生活已經夠累了、為什麼還要探索身分?談語言切換,其實是一種優勢。
  • 《看見彼此》訪談系列:記錄東南亞朋友的真實故事,讓聲音被聽見、被理解。

這些內容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在書寫的過程中看見更多的自己。


一、文字梳理的療癒 ✍️

老實說,過去我常覺得自己的跨文化身份是一個壓力。

在思考自己的身份時,腦中總是閃過好多答案:馬來西亞華人、畢業僑生、跨文化的游牧者,好像必須要選一個最正確的身份,才能被外界理解。

但這三個月的書寫,讓我慢慢鬆了一口氣。

我發現:

  • 「身份認同」不一定需要被外界認可,只要是自己舒服的狀態就夠了!
  • 「跨文化表達」並不是負擔,而是我的獨特視角。

當我把這些困惑寫下來,不只是釐清了自己,也意外發現這份游移與複雜,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這三個月,透過文字釐清自己,也發現身分的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圖/ Pexels)

這三個月,透過文字釐清自己,也發現身分的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圖/ Pexels)


二、訪談帶來的力量 🧉

《看見彼此》的訪談中,我聽見很多東南亞朋友的故事。

他們談自己對身分認同的想法,也談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感情。這些真誠的分享,讓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過程中,有好幾位受訪者在訪談後特別跟我說:「這個計畫真的很有意義,對我們這些來自東南亞的青年來說真的很重要!」

收到這些反饋的當下,心裡實在很感動。因為我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不只是我在記錄他們的故事,而是我們一起建立了一個被理解的空間。也許我們的成長歷程不同,但我們都渴望一個不必偽裝、能安心分享的場域。

這些訪談讓我更堅定:Project SEA Voice 並不只是我的計畫,而是屬於大家的。 它存在的意義,是讓更多聲音交會,讓彼此心中的牆可以瓦解一些。

目前的訪談非常需要台灣青年的參與,若你對東南亞議題/身分認同議題感興趣,誠摯邀請你參與訪談,和我分享你的見解,我會很願意聆聽的!

(點擊填寫 👉Project SEA Voice 問卷調查


三、身分認同 ≠ 正確單一答案 🧭

還有一個重要的收穫是,儘管我已經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探索、梳理自己的身分認同,但至今為止我還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我意識到:身份認同是流動,是會隨著經歷不斷調整的。

重要的不是“我到底是哪裡人”,而是我如何用身份連結彼此。

這個頓悟,也讓我開始對未來的探索充滿期待。

身份認同是流動,是會隨著經歷不斷調整的。(圖/ Pexels)

身份認同是流動,是會隨著經歷不斷調整的。(圖/ Pexels)

這三個月來,我給自己設定了固定節奏:每週日發文。

這樣的堅持讓我保持穩定,但有時會發現自己有時候會急著交出文字,而沒有足夠時間去沉澱。

所以,接下來我想做一些調整。

接下來的文章,會改成「每雙週日」上線,放慢腳步讓自己有更多空間去思考與打磨內容,累積更多有厚度的文章。


四、最後的最後

最後,想謝謝一路以來閱讀的你們。

未來,我會繼續走在這條探索與書寫的路上,也期待能和更多人產生對話。

💬 想邀請你分享:

這三個月以來,有沒有哪一篇文章讓你印象特別深刻?

曾經讓你聯想到自己的一段經驗?

👉 歡迎分享這篇文章,或追蹤 Project SEA Voice 鎖定最新文章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roject SEA Voice
6會員
15內容數
South East Asia,一片溫柔但堅定的聲音。 (每雙週日更新) 🌊 東南亞 × 文化認同 📝 用故事改寫刻板印象 👂願這片海的聲音,能被聽見。
Project SEA Voice的其他內容
2025/09/28
Elva 目前準備升大四。三年前,帶著從小到大完整的馬來西亞教育背景,來到台灣的大學課堂,面對不同體系、不同期待,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節奏。她期待台灣社會能多一點國際觀,少一點大驚小怪。當我們理解不同教育系統的養成差異,很多疑惑自然就消失了。
Thumbnail
2025/09/28
Elva 目前準備升大四。三年前,帶著從小到大完整的馬來西亞教育背景,來到台灣的大學課堂,面對不同體系、不同期待,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節奏。她期待台灣社會能多一點國際觀,少一點大驚小怪。當我們理解不同教育系統的養成差異,很多疑惑自然就消失了。
Thumbnail
2025/09/21
你有沒有這種瞬間:和同學討論報告時用中文,轉頭接到家人的語音馬上切成母語。心裡開始對自己產生疑問:「我這樣是不是太分裂?這樣真的好嗎?」 這種語言切換,對在多語環境長大的東南亞青年再自然不過,只是外界常把它解讀成不專精。今天想跟你聊聊:語言切換到底是困擾,還是我們獨有的優勢能力?
Thumbnail
2025/09/21
你有沒有這種瞬間:和同學討論報告時用中文,轉頭接到家人的語音馬上切成母語。心裡開始對自己產生疑問:「我這樣是不是太分裂?這樣真的好嗎?」 這種語言切換,對在多語環境長大的東南亞青年再自然不過,只是外界常把它解讀成不專精。今天想跟你聊聊:語言切換到底是困擾,還是我們獨有的優勢能力?
Thumbnail
2025/09/14
Jane 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在疫情期間,她曾經三、四年不能回到家鄉。終於回到家鄉之後,對家鄉的新變化覺得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14
Jane 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在疫情期間,她曾經三、四年不能回到家鄉。終於回到家鄉之後,對家鄉的新變化覺得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24/8/6滿四年,寫文章對於我是一種情緒的抒發,自從開始記錄工作之後,我發現平均7-10天大概會發一篇文章。純粹吐苦水。
Thumbnail
2024/8/6滿四年,寫文章對於我是一種情緒的抒發,自從開始記錄工作之後,我發現平均7-10天大概會發一篇文章。純粹吐苦水。
Thumbnail
開始決定規律地發表文章,是從去年的十二月開始,陸陸續續也差不多半年了,正好來到一個適合回顧的時機。 以下就簡單的列幾點,在每一項會分別列舉三條做小結當作跟大家、也跟自己聊聊天。如果你對我這段時間寫的內容、介紹的作品、更新的方式等等有其他想法,也歡迎隨時留言和我分享。
Thumbnail
開始決定規律地發表文章,是從去年的十二月開始,陸陸續續也差不多半年了,正好來到一個適合回顧的時機。 以下就簡單的列幾點,在每一項會分別列舉三條做小結當作跟大家、也跟自己聊聊天。如果你對我這段時間寫的內容、介紹的作品、更新的方式等等有其他想法,也歡迎隨時留言和我分享。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二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二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從開始分享我的靈性日常至今已經兩週年,這篇文章想要獻給那些曾經贊助、留言或喜歡我的文章,甚至是現在正在閱讀此文章的讀者,無論是精神或者金錢上支持我,每一次都帶給我很大的感動與鼓勵。
Thumbnail
從開始分享我的靈性日常至今已經兩週年,這篇文章想要獻給那些曾經贊助、留言或喜歡我的文章,甚至是現在正在閱讀此文章的讀者,無論是精神或者金錢上支持我,每一次都帶給我很大的感動與鼓勵。
Thumbnail
匆匆地,一個月又過去了。 跟上一篇進度報告: 2024三月份目標 相比,有了不小幅度的變化。 直接進入主題,來排序一下自己正在做的計畫,以及預期的進度。
Thumbnail
匆匆地,一個月又過去了。 跟上一篇進度報告: 2024三月份目標 相比,有了不小幅度的變化。 直接進入主題,來排序一下自己正在做的計畫,以及預期的進度。
Thumbnail
我覺得3月份過得好漫長,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感覺? 總之這個月也要來好好回顧目標成果。 1:每月文章數量 以每個月10篇文章為目標,本月文章數量(包含此篇):20篇。 其實這個月開始我是想嘗試日更的,只是月初時候感冒結果好幾天沒有寫文章,那時候每天吃完藥過不久就去睡覺了,實在沒有
Thumbnail
我覺得3月份過得好漫長,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感覺? 總之這個月也要來好好回顧目標成果。 1:每月文章數量 以每個月10篇文章為目標,本月文章數量(包含此篇):20篇。 其實這個月開始我是想嘗試日更的,只是月初時候感冒結果好幾天沒有寫文章,那時候每天吃完藥過不久就去睡覺了,實在沒有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每天書寫感恩日記...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每天書寫感恩日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