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太想當個好人,卻忘了要先對自己好。 直到心裡那根弦斷掉,才明白—— 沒有邊界的善良,是一種慢性的耗損。 我有一個閨蜜,從小在大家族裡長大。 爸媽離異後,她被托付給舅舅和舅媽照顧。
那時她還小,懂得不多,只知道「乖」一點,才不會被責備,也不會被討厭。 她很早就懂得看人臉色,有人需要幫忙,她第一個起身,事情交給她,她總是默默扛下來。
她以為,這樣才是「好」,才是被愛的方式。 但那些年累積下來的壓力, 在某天終於讓她崩潰。 她哭著對我說——「是不是我太好了? 好到別人都忘了,我也會累。」 那一刻,我沉默了很久。 然後輕輕對她說:「真正的善良,是有邊界的溫柔。」
善良,不該是無止境地付出,也不該是讓自己一直受傷還強顏歡笑。
我們以為的「好」,
若是讓自己失去了笑容,那就不是真正的溫柔。
後來,她開始練習拒絕,開始讓自己慢一點、鬆一點。
一開始她很不習慣,但漸漸地,她發現世界並沒有因此崩塌,反而,多了呼吸的空間。
她說,
「我終於懂了,愛自己不是自私,
那只是讓善良能走得更遠的方式。」
——
長大的過程裡,我們都在學:
如何溫柔,卻不被世界磨損;
如何善良,卻仍保有自己的邊界。
有時候,愛自己,
正是善良最溫柔的形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