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悅讀摘錄書中文字——
- 我沒有任何運動天賦,跑馬拉松是學習如何掌握步調。我需要運用與平常不同的心態,在長時間中耐心調配體力,而不是一鼓作氣地爆發。
- 碰到不好的事情,你可以正視它,汲取教訓,但不該用它來定義自己。
- 破釜沉舟是主宰自己的人生,給自己最好的機會探索適合自己的旅程,無論是什麼夢想,儘管展現出來,無論別人覺得多不切實際、愚蠢或難以置信,你都要堅持到底。
- 我破釜沉舟,因為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提供我從未得到的幫助。
- 人們臨終的最大遺憾,就是從未追求自己最勇敢的夢想。
比較是習性,計較是人性
人生,是一場看不見終點的馬拉松。
跑步時最大的難處,不在於「奔馳速度」,而在於「與人同行」。人心多詭譎,尤其是親密的人之間,透過「比較」及「計較」的過多調味,立足在各自位置解讀而逐步變調。
「社會比較理論」闡明人類天生習慣透過「比較」來判斷自身的狀況,而且越親近的人群,越容易不自覺地彼此較量。而「受助者惡意 」就是所謂的「升米恩,斗米仇」。當受助者被幫過頭,開始會覺得丟臉,會感到自己不如人,自尊會開始反撲,防禦機制引發的喃喃低語:
- 他願意幫我,不過是想突顯他自己高尚。
- 他有錢有閒,幫我只是應該的舉手之勞。
這樣的自我對話,讓人可以維持自尊,不必面對「我需要別人」的囧態,將表達感恩轉譯為尷尬沉默,甚至加碼詛咒助人者變得同樣無能。
傾聽內在小孩的低語
今天清晨,輕聲地探尋內在小孩的夢想。
她其實只想要無懼地、安靜地在家裡慢慢地吃上1碗統一肉燥麵。
忽然,她開始大吼大叫:
- 我不要擔心爸爸發酒瘋
- 我不想害怕媽媽賭輸錢
- 我不用掩飾自己功課好
- 請停止逼自己再回鬼屋
其實,我只是很害怕接觸血緣家人:
- 詆毀我的努力,歸因為幸運。
- 控訴我的逃離,歸咎為背叛。
我破釜沉舟,因為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提供我從未得到的幫助——安身立命。
我臨終遺憾,竟是是從未放心享受夢想——安居樂業。
我選擇繼續跑下去,但要刻意保持距離、放慢步伐,放鬆地、優雅地欣賞沿途風景。
✨感恩日常123
- 感恩1:一家三口身體健康,平安上班及上學。
- 感恩2:年資夠久,特休夠多,足以因應所需。
- 感恩3:天空下雨了,秋季降溫了,晚餐的鮭魚味增湯材料備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