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或有人認為只要把神棍(領導)抓起來、解決掉便能迎來世界太平,而神棍組織亦將樹倒猢猻散。然而答案是否定的,且又落入了二元宗教思維陷阱,即把魔鬼(神棍)消滅後問題就能解決。
別忘了神棍喜歡對立與衝突,神棍被打、被抓、被解決將被信徒當成為了正義大無畏地犧牲,反倒使其神格化了,並且信徒會變得更為激進不理智。此外,神棍的基礎在於廣大信徒,倒了一個神棍,立馬有下個神棍出來頂替而沒完沒了,因此必須依據神棍組織與信徒特質來制定應對策略。
應對之道
首先應把握幾點原則:
避免激化
神棍不僅會跟立場相近的神棍結盟,也會與貌似敵對的神棍相互衝突各取所需。以影視角度觀之,好人壞人形象愈是鮮明其劇情表現愈有張力,別忘了看似水火不容的兩伙人實際上皆屬同一劇組。也別以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極端激進份子正是神棍手中工具。
因此應保持冷靜並以莊重肅穆的態度面對,在審慎考量後再做出應對行動,切勿為了一吐為快而嘲諷謾罵或輕言報復,以避免落入神棍圈套火上澆油。若成功穩住局面並降低威脅感,那麼信徒少了激情催化便不容易失去理性,甚或可能意識到邏輯矛盾反倒瓦解其凝聚力。
事實陳述
神棍判斷對錯並非依照事實證據,而是與自己(或神)是否一致,且擅長以煽情、指責、抹黑、侮辱、貼標籤等方式妖魔化與自己不一致之人。神棍辯論不是為了追求真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永遠都是對的,與自己不一致都是錯的,所以別指望說服神棍。
然而信徒卻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應以客觀事實數據來陳述,避免陷入指責、羞辱等人身攻擊行為,是否相信讓人自己選擇,有些立場較為中立的信徒會有所動搖。
打破封閉
信徒之所以善於抵抗「魔鬼的話語」,乃因長期處於訊息封閉的環境所致,在此條件下講大道理很難起到什麼作用,倒不如設法打破資訊阻隔待其有所轉變。
當所接收訊息違背於自身信仰,將引發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之不適感,故起初會以排斥或極力維護信仰的方式保有安全感。隨著外界接觸漸增,信徒將逐漸意識到自己並非站在對的一邊,意味著鬆脫神棍對其施加的控制。若信徒有明顯的非黑即白特質,日後反倒會表現出對神棍異常敵視。
把人當人看
由於神棍持續地進行妖魔化,導致了激進信徒的極端行動(如私刑、刺殺等),並認為自己是在消滅魔鬼拯救世界。破解之道除了讓信徒恢復理性,且要使其認知到他們所針對的不是什麼魔鬼,而跟自己一樣都是「人」。
既然大家都是人,那就不應該有雙重標準,而都以對待人的標準,因此不把人當人看的神棍才是問題所在。當信徒理解到原來其他人並非要消滅自己,而是針對有問題的神棍,於是在急迫威脅減輕之後較能回歸冷靜態度看待,亦削弱了採取極端行動的意願。
揭露神棍
神棍依靠神聖光環來號召集結信徒,故削弱神棍光環將直接影響其支持基礎,等同打擊了神棍組織。偉大、光明、正確的反面為庸俗低劣、醜陋邪惡和歪曲錯誤,透過揭露蠢事、髒事、壞事以還原神棍真實面貌,便能有效使其光環褪去。
這個道理天知、地知、神棍皆知,故亦成為神棍打擊對手的慣用手法。畢竟神聖光環之形成,與其煞費苦心也不見得能做出令世人稱道的事蹟,倒不如以他人醜陋和假大空襯托容易得多。待光環盡數散去、眾叛親離之時,才是嚴厲處置神棍及其同伙的大好時機。
背後網絡
單打獨鬥型的神棍並不多見,其背後時常潛藏其他組織蹤影,可以是立場接近或對立的團體,亦或貌似毫無關聯的機構。原因在於神棍擅於衝突對立搞破壞,卻缺乏創造財富的建設能力,因此除了靠信徒供養外還得依賴外部資金才能運作,說白了神棍不是花別人的錢就是搶別人的錢,沒有自力更生這回事兒。
反過來說,若能事先掌握其人際、資金網路,再逐一切斷支援管道與資金來源,勢必將對神棍組織造成沉重打擊。
以其人之道
對待神棍信徒應用同一套標準,至於是用正常社會規範還是神棍組織那套見解呢?由於目標並非報復或消滅信徒,而是希望信徒意識到神棍邏輯矛盾之處,並能感受到對於自身危害促使醒悟,因此用信徒深信不疑的其人之道來還治其人之身是個值得考慮的做法。
首先是一致性,由於用的是信徒再熟悉不過的思維,這將使其難以拒絕否認,若再稍微變本加厲則更加彰顯其悖離常識與荒謬矛盾,從而社會大眾也能看清事實不再支持同情。此外,雖然正常社會規範是多數人覺得比較好的做法,但在信徒眼裏卻像威逼吃素之人沾葷、迫使穆斯林吃豬肉般不可接受,反不如以其人之道來得尊重(對等)。
所謂「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凡事仍應有個界限不宜過度傷害,特別是針對同一國家社會的人們要有所節制,大小、多少應拿捏得當,一旦做過了頭就難以彌合了。
信徒歸宿
縱使信徒得以醒悟脫離神棍組織,然其思維模式並不能在朝夕間輕易改變,一段時間內仍將維持原本慣性,容易再度落入其他神棍手中,因此必須認真思考其去向與歸宿。
良善宗教
信徒之所以誤信神棍,歸根究柢在於對現實和未來的焦慮和無力感,若自己有足夠能力應對,或可透過學習累積經驗,豈會輕信神棍話術?換個角度思考,若人們脫離了神棍組織,不再一如既往地確信走在正確道路上,則須重新面對未知所帶來的迷茫與恐懼,因而心靈上必然空虛無助。
由於信徒早習慣於以宗教邏輯思考,若能有個良善宗教為其歸宿,亦不失為可行替代方案。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擺脫二元宗教思維,待在良善宗教裏整體上不致有所偏差。
良善價值觀
總的來說,讓信徒擁抱一套良善價值觀才能正本清源。所謂價值觀是用來判斷是非對錯的一套標準,而且每條準則之間有著相互協同的關聯性。僅憑東拼西湊而來難逃前後矛盾、進退失據之命運,因此價值觀的形成往往伴隨著悠久歷史軌跡,一味抄襲恐怕東施效顰。
舉例來說,「民有、民治、民享」乃小政府(有限政府)概念,而「萬能政府」則為大政府思維,若將兩者硬湊在一塊兒,豈不同時放大縮小、左右背道而行?同理,既要「地方自治」又想「中央集權」,只會落得雙頭馬車、中央地方相互推諉之下場。
雖說傳統價值觀的衰敗讓一些人得以從束縛中解放,卻產生了價值觀真空而導致是非對錯混淆,不僅似是而非的言論大行其道,對神棍而言更是千載難逢之機。
譬如民間常說的「死者為大」,原本也就是殯葬場規矩而已,要是全社會都認同死後一筆勾銷,那又如何實現抑惡揚善?因此自古以來強調「蓋棺論定」,意思是人活著的時候隨時都能改過自新、放下屠刀,死後管你是天皇老子照樣遺臭萬年。這個觀念在西方教會叫做生前應當悔改,而死後必須接受審判。
理解失敗
俗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任何成功之前往往需經歷多次失敗,而人正是在反覆失敗與挑戰之中學習成長。
然而信徒卻尤其需要正確,意味著對於失敗格外害怕憎惡,可能源自於自身特質、家庭教育、成長經歷等,或曾發生過重大失誤而十年怕草繩。害怕失敗所帶來的是不敢嘗試錯誤,因而要想成功除了複製他人一途,又或行之以偷拐搶騙。
面對失敗風險,最重要的是學會並做好風險管控。當跌倒後仍具備重新站起的本錢,便能少去對於失敗的大部份擔憂。隨著朝向成功的失敗經驗積累,反而能夠看得更加全面、細節掌握愈好,其成果則益發不可動搖。
人際學習/再社會化
缺乏適當人際互動之信徒,易因人際經驗不足而產生誤解或被誤解,例如將善意解讀成威脅,卻對玩笑話格外認真看待。由於不懂得如何應對進退,難以做出符合他人預期的回應,故經常陷於人際焦慮、孤立無援甚或時有衝突。因此提供人際學習之管道與環境,方能有效使之重新融入人群。
人與人相處有如高手過招,彼此往來有著一定套路,若出現不符預期回應便將亂了套路,而人們將此不成文默契稱為「禮貌」。譬如熟人見面彼此打個招呼,算是過招前行禮並擺好架勢,然後看誰率先出招,另一方則解讀意圖、預判動作後予以拆解,雙方一邊交手一邊思考合適策略,幾經反覆直至收招解散為止。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際套路有所不同,往往不足以一招半式闖蕩天下。隨著經驗積累愈是能夠準確解讀與適當回應,其人際網絡亦發擴大,從而獲取更多社會資源。當成長到有能力面對多種情境,知道何時需要容忍等待、哪種狀況應該坦蕩直接,且由於預期不會受到傷害,因此得以展現出尊重與包容的態度。
除了信徒熟知的服從與對抗兩種模式之外,學習更多人際策略諸如:各讓一步、妥協交換、且看且走、以退為進等,或有過協力合作、平等互惠、各不相犯、化敵為友之人際體驗,則有助於淡化非黑即白、正邪不兩立之思維。
降低依賴
信徒習於依賴偉大領袖和權力結構,故神棍組織乃建立在依賴性的基礎之上,信徒愈是依賴組織愈是穩固。自主則與依賴相反,當自認擁有足以自己決定和行動之能力,便容易擺脫對於強大的渴望與依賴。
因此能夠理解失敗,即使不正確也沒關係,並透過學習訓練提昇自我能力,以及藉由人際成長獲取更多社會資源,正是走向降低依賴、獨立自主的過程。反之,愚昧無知、無力無能、孤立無助、六神無主則增強其依賴性。
行於大道
讓我們重新解讀「神是真理」這句話,不去崇拜神的至高無上權威,而是認為神存在於真理之中,追求真理就是追隨神明、事奉上天,如此將產生全然不同景象。
何謂道家
真理亦即真實不變的道理。上天先以其力構築了各種道理,其於宇宙時空之中無所不在,繼而創造天地使之運行不已、化育萬物繁衍綿綿不息,故曰「道泛乎,其可左右也。」因此道理成為上天幫助世人之最簡單形式,順應道理善始且善成,違逆道理則挫敗無果,故古人謂之「順天休命」。
《老子》乃道家集大成之作,認為上天的道理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存在於平常事物之「常自然也」,且人人皆可藉由學習道理來運用上天之力,不需要什麼超能力便可得上天庇佑,並以反覆不斷發掘研究的「玄之又玄」形式,作為解開各種難題的「眾妙之門」。
終歸於道
西方基督新教對於「上帝就是真理」亦有類似解讀,視追求真理為親近、榮耀上帝的行為,而說謊造假則等同於褻瀆上帝。此舉啟發為人處事與科學研究的真誠嚴謹態度,並奠定了現代科學基礎,可謂與道家殊途同歸。試想若非心懷「舉頭三尺有神明」之信仰,在龐大利益誘惑下又如何求真求是、堅定不移呢?
此外,創建美國的國父們雖認為美國乃上帝之國度,卻不立國教也不行政教合一體制,恐怕是擔心未來再來個神棍政權吧。
擺脫宿命
每個人生來都很弱小,皆由完全依賴狀態起始,並從翻身坐爬到站立行走、啞啞學語至喋喋不休,幾曾因反覆受挫而退縮不前?奇怪的是,多數人卻能在往後教育成長中習得無力感(demoralized),甚至覺得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現實。
人們相信唯獨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女才能夠擺脫依賴,殊不知這群幸運兒的最大優勢並不在於錢權,而是異於一般人的學習條件與環境。他們不需要學習無力無助,也不必渴望金錢權力,僅是單純地去認知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於是透過不停學習和思考積累,能夠更好地運用金錢權力以實現其理想。
古人所謂「知天命」並非認為凡事命中注定,而是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逐漸了解自己的天性,亦即特長與弱項所在,進而規劃出最有利的生涯方向,又叫做「事天」。因此知天命非但不是宿命論,反而正是擺脫一切命中注定之最佳良方。
自主判斷
道理只看人會不會用,而不分誰可以用、誰不能用,故可憑藉天性稟賦、透過學習訓練以獲得個人能力。有了個人能力,便自然而然地產生自我意識,想要自己做決定而不願任人擺布,也就是說自我成長的結果終歸於「自主」。
自己做主不代表凡事都得自己親自動手,畢竟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必定在許多方面需要他人提供服務,因而社會上得以有各行各業存在。對於陌生領域,若想自有一套思維邏輯篩選資訊管道,並用以判斷出有助於自己的行家,這也叫做自主。反之,僅憑專家權威頭銜或坊間口碑就一律全盤相信,則屬於依賴行為。
結語
神棍主義之所以行不通,在於依靠權威卻不按道理做事,並且大搞驅邪除魔、製造衝突對立,所造成的破壞遠大於建設。信徒雖以希望助人行善居多,由於無力感作祟而選擇了依賴貌似強大的神棍,最終被神棍視為棋子而已。當信徒愈是無力無助,神棍對其控制力愈強,所以神棍越發強化信徒的依賴。
反之,唯有重視道理才會有好的開始、好的結果。所謂「為學者日益」,意味著藉由學習培訓不斷累積壯大個人能力,並形成自主意識;而「為道者日損」則透過思考歷練去除贅餘心態,免於自我膨脹、虛偽不實的權威嚮往。於是這樣的群體必定推崇個人能力與自主判斷,其選擇領導者的標準必然以能力為依歸,故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形塑以道為上的社會風氣,才是解決問題、發展進步、繁榮富足之不二法門,並引領人們走向個人自主、擺脫權威崇拜,故為消除神棍主義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