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第二篇【製作幕後故事】《嫌疑犯X的獻身》那麼厚一本小說,要怎麼濃縮進舞台劇中? 中,我有提到我想儘可能保留原作的時代背景與情感氛圍,排練至今,這些背景與時代也更加明確下來了。
【演出的時代背景】
原作出版是在2005年,原著小說中並沒有特別指明時間是在過去的年代還是未來,綜觀全書觀察科技使用的情況似乎設定在寫作當下的時間相當合理。因此我們決定把演出的時代背景,設定在2000-2005年這段時間的日本東京。

小說中的重要場景附近,東京隅田川旁的河堤
若我們要這麼做,可能就會變成石哲哉先生、湯川學教授、曹俊平警官、花小姐等…我自己是覺得很不對勁啦。而且劇中關鍵的暖桌,在2000年初期的台灣,實在是很難想到合適替代的東西。
反過來想,拜日劇、日綜、日旅、日本動漫之賜,台灣人對日本文化非常熟悉,暖桌的作用、騎腳踏車到車站等各種文化符號,都不需要刻意解釋,甚至很多場景及元素如河堤、便當店、酒店、遊民等,與台灣的都有類似之處。那我們是不是直接讓場景設定在日本,一切會比較簡單也能更貼近原著?
於是我們就這麼做了。排練前我最擔心的,其實是用中文叫出日本名字的中譯如「石神先生」、「草薙警官」等,會不會很彆扭。還好第一次排練後馬上就順耳了,多虧了這群演員,我甚至在看伽利略的其它作品時,看到湯川/草薙/岸谷等角色,都可以直接在腦中出現文豪/英軒/孟庭的聲音了。我這次的目標就是把他們的聲音刻進各位觀眾的腦海中,下次當你們在看《真夏方程式》、《沉默的遊行》的小說,就會在腦中出現台灣演員們的聲音!
【00'初期的世界模樣】
2000-2005年左右的世界與科技長什麼樣子呢?那時是我本人大概高中到大學之間的時候,政治上陳水扁在第一任期、921、911及八掌溪事件還印象猶新;台灣的網路普及了,家用電腦上網也變成ADSL,網路上是BBS跟無名小站盛行,FB跟youtube已經有了,但要再過幾年才會流行到台灣,iphone還沒問世,手機開始可以拍照也有彩色的但最常見的還是蝴蝶機,相機是電子的小巧簡便,聽音樂可以用隨身聽,ipod才剛出現。
而日本,或者更限制地說是東京,這裡提供幾個名詞給大家做為回憶的參考:《美麗人生》、《池袋西口公園》、《大和拜金女》、《白色巨塔》、《HERO》、《Good Luck》、《Orange Days》、宇多田光、濱崎步、SMAP、嵐、KinKi Kids等等。
以演出需要的科技來說,數位相機、筆電、可以拍照但畫質很差的手機都有了,電視還在電漿跟液晶之間的爭奪,但更便宜的CRT電視則相對常見。有網路但報紙、書本、寄信等方式仍然還在黃金時期的尾端,串流什麼的還沒出現但youtube在西方國家剛開始。

傳統的CRT電視,我還記得大學搬家有搬過…
世界大致上是一個現在與過去準備換檔的時期,人與人之間仍然以面對面的相處為主,公共電話仍然普遍但已不像90年代那樣必備。人們的外在形象則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一些日劇。
再寫下去要變成懷舊的內容了,就先打住。
總之,我們2025年的《嫌疑犯X的獻身》,將會以2000-2005年這個時間軸上的日本東京做為時空背景,呈現一段關於愛的推理劇。
愛?是的,犯罪是緣於愛,這部份容我下下週聊主視覺時,再來說說。
…次回へ続く
《嫌疑犯X的獻身》舞台劇,將在2025年12月26日至28日於國家劇院演出四場,台北場目前票房九成,快賣完了!2026年3月在高雄、4月在台中各演三場,相關資訊預計下週公佈,還請期待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