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9
依戀型態是依幼童因社會與情感需求,而與主要照顧者發展出不同關係。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什麼型態的人,網路上有蠻多提供測試的方法,
而我,則是逃避型的人。
大多數為非安全型的人提供的方法,不外乎多與安全型的人接觸,尋找一個可以真心接納你的安全堡壘,但是坦白來說,這方法我覺得不好用,所以我選擇用另一個方向去試著改變。
人,基本上是習慣的產物,起床後做什麼、遇到老闆說什麼話、今天下雨心情是怎麼樣,在多數的日常生活中不會改變,而習慣,可以是主動選擇,也可以是被動造成。
比如每天運動,每天看書,這是因為想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你主動選擇的。
抽菸、打GAME、依戀型態,則大多數是因為環境影響而造成的
當然這也是主動選擇的,但是身邊的人也很重要。
很多習慣都是由自己主動選擇的,但是依戀型態卻是根據你的照顧者對待你的方式發展,在小的時候,型態就會慢慢養成,但是在那個年紀,我們都還無力意識到,自己是能夠透過改變自己的想法,而改變對身邊其他人的看法的。
但是現在我們有能力了,能知道自己是什麼依戀型態的,也能改變對其他人的看法,我希望你們也要知道,這個型態,是可以改變的,它是一種習慣,一種被動養成的習慣。
習慣,其實就是我們沒有放進大腦思考的動作,而想改變它,就要先把它放進大腦,對我來說,這個習慣就是只要有人靠我太近(不論身體或心靈),我就會不自覺想躲、想逃,對焦慮的人來說,就是不斷的想獲得別人的認同,害怕被否定。
要改變,就要試著去學習安全型的人的做法,這個做法,不用多跟安全型的人相處也能學得會,只是安全型的作法,通常是逆我們自己的人性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改變,就要試著去踏出那一步。
你要知道讓你產生想逃避、害怕被拋棄、不被認同的那些想法是你的大腦,是你從小養成的一種「習慣」,而這一切都不等於你,只是這個習慣從小跟著你,所以你以為你本來就是這樣,沒有人是出生就這樣或那樣的,
也許從小世界對你並不友善,但是這世界上有著70多億人,如果你還沒認識完所有人,就不要因為一些人,而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我還記得在美劇的「犯罪心理」裡有一集,探員Hotchner,在逮捕一個殺人犯的時候被他撂倒在地,還被嘲笑說,你一定沒被你爸痛打過,這個殺人犯因為家庭因素從小被虐待,所以長大後做了這些事,而這個殺人犯要被移送的時候,Hotchner跟他說,像你這樣的人,有些只能去坐牢,這個殺人犯問他說:那另一些人呢?他說:他們變成抓你的人,我當下就了解到Hotchner的家庭背景也跟他一樣,但是他卻沒有變成那樣。
有些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
我們能決定的,只有如何面對的心態而已。
莎士比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