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更細緻的處理與告知資遣結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遇到P單位的主管送了一張表單給我,明確的告知我有一位同仁經過考核後,確定要予以資遣。
而基於HR的立場,聽完了主管的描述絕對予以尊重,當同仁的表現確實不如預期,並且也給予輔導和改善期限仍未獲得改善,當公司決定予以汰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天想要分享的是,我認為資遣任務最重要的不是把資遣汰除這個結果告知當事人,而是過程中我們是否有做到依照法、說道理,以及顧及人情這三大面向去做細緻的處理。
一、依法處理
這裡所說的法當然就是指所有HR夥伴都一定要熟悉的勞基法。通常公司沒有遇到重大變故,可以合法的資遣勞工就必須得依據勞基法第11條第5項「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才可以合法予以資遣。但也並不是說我們隨便說同仁不能勝任,就可以隨意地予以資遣。
目前在實務上,不管是法院判例或者是勞動主管機關都明確的表示解僱是最後手段,這也代表當公司認定員工不能勝任工作時,應該要先窮盡一切改善措施,包括工作改善、調整工作內容、訓練員工以提升技能等,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如果情況仍未改善,才能終止契約。
二、說道理
有時候當有同仁得知自己要被資遣時,並不認為自己已經到了要被請離的地步。這時候HR在處理時就必須要很清楚這位同仁的狀況與問題點到底在哪邊,並且可以明確的出示相關具體文書紀錄,有憑有據並且要清楚說明為何公司要有結束勞雇關係的決定。
絕對避免出現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就找來當事人並且啟動相關的資遣面談,否則即使我們合乎法律原則,在這個階段沒有說清講明,仍有很大的風險產生勞資糾紛。
三、顧人情
首先我要說明所謂的顧人情絕對不是所謂的「有關係就沒關係」,類似這樣的論調。而是我認為HR的工作是需要有溫度的。 當HR在各種不同的function,或甚至只是提供一般的資訊諮詢時,我想許多夥伴都同意都需要具備同理心吧!否則介於資方與勞方中間的HR,是沒有辦法真正取得員工的個人信賴的,當然也更不用說可以得知同仁的真正問題與需求,進而再提供給公司有關人力資源相關政策的方案與建議。
那麼當我們要進行資遣面談時,難道就不需要帶有同理和溫度了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要讓同仁失去一份時,可能影響的不只他個人更有可能是他身後的整個家庭。
因此,再資遣的晤談的過程中,除了明確表示最終的結果之外,更細緻的過程應該要讓對方知道我們還可以怎麼協助對方,讓夥伴知道下一步可以怎麼走或者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甚至讓員工可以透過這樣的談話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優點在哪,而不會因此完全否定自己。
最後,我相信如果每次的資遣晤談,都可以這樣百分百的落實這樣的三大面向,常常大家認為相對棘手的任務其實沒有這麼困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先前主要分享的個人感想,大多著墨在招募上打轉。今天因業務需求剛好整理到這兩年的離職率,發現降低了兩成多。  因為比對出這樣的數據,進而盤點了自己過去一年多來減少離職率的三點對策行動:
近期在整理我自己的招募數據資料發現,在我自行可控制的招募漏斗變數,仍保有持續的正成長。例如履歷開發數量、求職者邀約面試數量,以及實際到場面試人數。 經過統計,相關數據皆超過25個百分比的成長,但最終檢視實際報到數卻為負增長。進一步檢視其中環節發現,在錄取率上有所下滑。  
先前主要分享的個人感想,大多著墨在招募上打轉。今天因業務需求剛好整理到這兩年的離職率,發現降低了兩成多。  因為比對出這樣的數據,進而盤點了自己過去一年多來減少離職率的三點對策行動:
近期在整理我自己的招募數據資料發現,在我自行可控制的招募漏斗變數,仍保有持續的正成長。例如履歷開發數量、求職者邀約面試數量,以及實際到場面試人數。 經過統計,相關數據皆超過25個百分比的成長,但最終檢視實際報到數卻為負增長。進一步檢視其中環節發現,在錄取率上有所下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如果我想知道公司有哪些福利,那該怎麼看 從薪資結構看起 薪資不是只是一個數字,由很多津貼/項目組成 每間公司薪資結構不同,薪資結構也會因工作性質在設計上而有所差異 例如,業務人員的薪資,像有些業務人員的薪水是低底薪+高獎金,或是沒有底薪,因為這樣設計薪資結構,可以讓業務人員為了賺取更高的業績獎金而
Thumbnail
每當過完農曆春節連假後,各行各業都會興起一波轉職潮,儘管現在工作職務的快速流動已屢見不鮮,然而在這數位科技變化快速的環境中,企業的「人才穩定性」已成組織運作與績效是否優秀的重要關鍵,倘若無法辨別與留住好人才,公司恐面臨不斷訓練新員工的惡性循環,更嚴重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究竟企業可以採取哪些留才
Thumbnail
For your business to continue to grow,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robust and comprehensive HR structure in place.
最近我深深體會到HR工作的多樣性,就我自己目前不算長也不算短的經歷中我發現HR的工作其實可以延伸出幾種工作特性。  1.行政人員  2.業務人員  3.行銷人員  4.輔導人員  5.企劃人員  6.教育人員  7.分析人員  8.思想家  9.策略規劃家  10.實踐家            就我
記得還在Newegg服務的時期,因為公司佈建台中辦公室需要大量招募軟體工程師,大概1年多一點的時間人數就從40多人擴充到快150人,也是在那時候累積巨量的面試量,平均一個工作天會面試5到10人。那段時間接待了很多的軟體工程師面試者,記得一位同事在入職後跟我提到他很欣賞我的專業及給人的第一印象,他認為
Thumbnail
  不是只有我們會花錢買履歷服務,人資也是會與時俱進的 XD #「言語」的力量有極限 - #「實作」比「言語」更有說服力 哥每天在企業的工作都會使用「語言」,我要用它思考、靠它跟工程師討論,這是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如果我想知道公司有哪些福利,那該怎麼看 從薪資結構看起 薪資不是只是一個數字,由很多津貼/項目組成 每間公司薪資結構不同,薪資結構也會因工作性質在設計上而有所差異 例如,業務人員的薪資,像有些業務人員的薪水是低底薪+高獎金,或是沒有底薪,因為這樣設計薪資結構,可以讓業務人員為了賺取更高的業績獎金而
Thumbnail
每當過完農曆春節連假後,各行各業都會興起一波轉職潮,儘管現在工作職務的快速流動已屢見不鮮,然而在這數位科技變化快速的環境中,企業的「人才穩定性」已成組織運作與績效是否優秀的重要關鍵,倘若無法辨別與留住好人才,公司恐面臨不斷訓練新員工的惡性循環,更嚴重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究竟企業可以採取哪些留才
Thumbnail
For your business to continue to grow,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robust and comprehensive HR structure in place.
最近我深深體會到HR工作的多樣性,就我自己目前不算長也不算短的經歷中我發現HR的工作其實可以延伸出幾種工作特性。  1.行政人員  2.業務人員  3.行銷人員  4.輔導人員  5.企劃人員  6.教育人員  7.分析人員  8.思想家  9.策略規劃家  10.實踐家            就我
記得還在Newegg服務的時期,因為公司佈建台中辦公室需要大量招募軟體工程師,大概1年多一點的時間人數就從40多人擴充到快150人,也是在那時候累積巨量的面試量,平均一個工作天會面試5到10人。那段時間接待了很多的軟體工程師面試者,記得一位同事在入職後跟我提到他很欣賞我的專業及給人的第一印象,他認為
Thumbnail
  不是只有我們會花錢買履歷服務,人資也是會與時俱進的 XD #「言語」的力量有極限 - #「實作」比「言語」更有說服力 哥每天在企業的工作都會使用「語言」,我要用它思考、靠它跟工程師討論,這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