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眼鏡的前途還沒有定論,但研發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卻讓許多人寄予厚望的Apple躊躇不前。Apple究竟還會做嗎?還是有計畫在秘密進行中?
讓我們先來「前情提要」一下,先講看起來比較好的部分。
過去18個月以來,一直有傳聞指出Apple正在研發某種AR/VR(Augmented Reality/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虛擬實境),以下與兩者混合的MR(混合實境)總稱為「XR」)裝置,類似微軟的
HolosLens、Facebook的
Oculus、 Google的
紙盒眼鏡、或是正在
繼續募資中的
Magic Leap。
這些廠商陸續推出新產品,讓Apple似乎不下場較量一下都不行。甚至有人認為,Apple下個世代的搖錢樹非XR產品莫屬;因為前一隻金雞母iPhone在手機市場飽和之後,只有「智慧型眼鏡」才是唯一可能的出路。
市場上總是少不了形形色色的「分析師預測」,而幾位號稱神準的分析師都同意,Apple很可能在2020下半年推出自家的XR產品。
然而,依照慣例,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會發生。
Apple的「秘密會議」
據說,Apple在以Steve Jobs命名的會議廳中召開了主管全員會議,來討論智慧眼鏡的開發事宜;在會中,該公司副總裁Mike Rockwell對著幾百人(一說上千人)發布了一份時間表:一款融合XR功能、代號「N301」的產品預定在2022年上市,輕量簡化版「N421」則排在2023年推出。
這種大會本身並不特別,但討論的內容、尤其是遠到2022/2023年的計畫就不常見了。要進一步瞭解這個狀況,我們必須先看懂Apple跨進XR領域之前,必須先完成的一些元素。
對於週邊設備,Apple的設計哲學是針對「水平市場」,也就是盡可能讓多數的用戶可以使用,而非針對少數特定用戶的「垂直市場」專業工具;也就是說,Apple不會做例如「外科手術VR眼鏡」或是「機器人維護技師專用智慧型眼鏡」這類屬於特定族群的產品。
瞭解了這一點之後,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個重要組件:中央處理器(CPU)與(繪圖處理器(GPU)。這個組合必須有夠強的運算能力,才能提供逼真的虛擬實境影像。
必要技術「目前還不存在」
目前大多數夠水準的VR產品,都是後面連結著一部強大電腦的頭盔或眼鏡(為了方便起見,以下就統稱「眼鏡」);但Apple設計的眼鏡不會需要連結電腦,而是用本身內建的處理器來運算,就像Apple Watch手錶可以脫離iPhone獨立運作一樣。
要提到這種眼鏡的實用性,還有一個障礙必須克服;就是這組強大的處理器,必須光靠相對很小的眼鏡內建電池來運作。簡單的說,就是它必須有比iPhone更強的計算能力,但電池更小、而且最好可以跑一整天。
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或許正是上市時間還得拖那麼久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交禮儀」問題
接下來要面對的,則是與人有關的「社交禮儀」問題。在Google先前推出智慧眼鏡時,就已經發生過
一些狀況:如果我跟你同桌吃飯,但戴著一副內建攝影鏡頭的智慧眼鏡,你會不會擔心我把談話過程的影音整個錄下來?
或許有人會說,那不要在眼鏡上裝鏡頭就好了;雖然技術上可行,但這樣就會少掉很多有用的功能。所以,或許我們得在眼鏡上裝個「錄影中」的指示燈、或是等到未來大家根本都不介意被錄影。
這些社交方面的觀念與實務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但較早進入市場的廠商,或許可以扮演這種移風易俗(或是提早陣亡)的角色。
在這一點有所改變之前,或許我們要靠開發商的創意,從其他角度來提高大眾對產品的接受度。
想像力是解法之一
例如VR眼鏡在打鬥、駕駛、飛行、以及探險類遊戲領域中,已經有一定的應用發展與接受度;而智慧眼鏡與MR應用(將虛擬物件投射重疊在眼鏡中的實際環境影像上)的領域,則有待開發商進一步探索。
在MR應用中,我們可以一邊開會、一邊在眼鏡上看到最新訊息或email通知,或是一邊走路一邊讀書,不需要擔心撞到人或電線桿;甚至可以一邊逛博物館,一邊看展品的指引介紹。
不過,這些都不是目前的iOS等手機或手錶系統可以做到的:
必須由新系統來提供互動程式架構,再搭配更強、更省電的硬體,才能實現真正的XR功能。
因為目前這幾家公司都算不上成功,所以Apple對於「消費等級XR產品」暫時持保留態度,也自然是意料中事。而Apple執行長Tim Cook
最近也提到了未來可能遭遇的困難:
「……今天我可以告訴大家,現有的技術還沒辦法以兼顧品質的方式把XR產品做出來;無論是顯示技術本身、或是帶來理想體驗的頭戴裝置,目前都還可以說並不存在。」
耐心等候
關於Apple這次主管會議,筆者個人的猜測是該公司確實有XR產品在開發中;但因為發現要在2020年上市有太多障礙需要克服,所以決定先停下來看看風向。也因為這個「暫停」,所以讓外界出現了
產品計畫取消的傳聞。
在重新檢討過產品開發路線圖,規劃出可行的消費性XR產品方案、並平息內部疑慮之後,高層才召開了這次會議,對軟硬體團隊重新發布一次相關計畫。
不過因為這次會議外洩的資料有點多、甚至連產品代號和開發時程都出現了,所以或許這些訊息又是另外一顆市場風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