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閒暇時又看了一遍重播電影,Jessica Chastain主演的「決勝女王」,雖然看了很多次,每次觀影後總是產生不同面向的思考,這次的思考停留在片中引用邱吉爾的話:「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夠一再失敗,卻不失熱忱。」
Winston Churchill :"Success consists of go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out loss of enthusiasm. "
人們總是習慣將判斷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有時候甚至不願承認自己常常只看表面就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既然人與人之間不太可能完全知道對方的所有事情,包含心理層面,何需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 也就不需要因比較優劣所產生的自卑感,而覺得痛苦了。
我想成功的關鍵,永遠和失敗脫離不了關係,不管你幾歲,不管你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如果要永遠順遂,那就太俗氣了,也顯得不夠成熟,有點像是小孩子玩疊積木,不小心積木垮了就哇哇大哭,還要我重新疊成原本的樣子,疊不出來就哭到底。最後呢? 還不是接受了「積木會垮,要小心,倒了再重來就好」(還有我沒有要幫你,你哭乾了眼淚也沒用)的事實。
如果最後你疊出了當初你想要的樣子,在「疊積木」這件事情上,你會給自己下個結論:「耶,我成功了。」
人生之所以為人生,就是因為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付出就一定要有好結果,我只能說,跟那些失敗的痛苦相比,不能接受失敗的心理,往往因為沒有韌性,最終只能朝向自我毀滅,或是俗稱的「自我放棄」,綁手綁腳的不是別人,也不是大環境,是你自己。
你說,哪有這麼嚴重?
教育現場有很多腦中沒有「失敗」概念的小孩子,相對的,關於什麼叫「成功」,可能理解上就會有困難。
有些甚至還沒定義自己的成功,就已經定義自己的失敗了,你看荒不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