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單單在台北市就有數百家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雖然「共同工作空間」時常跟新創圈連結在一起,事實上並不必然一定跟創業有關。共同工作空間的原始定義,是提供辦公空間讓不同的個別工作者(或團隊)共同工作,並於過程中交流或創發新的合作可能。共同工作空間雖然可能提供給創業團隊,但也包含了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和出差者,作為住家工作和咖啡廳之外的替代方案,因此未必等同於「創業空間」。
全世界第一個共同工作空間,發源於美國舊金山。布萊德紐伯格在美國舊金山,將他自家倉庫重新打造,租給三位從事科技產業的工作者,白天則開放給其他人租用。自此後共用工作空間如同雨後春筍般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
共同工作空間在台灣:從交流到創業的百花齊放
台灣的共同工作空間,大約在2010年代初期出現。不同團隊以各自理念引入了台灣,也讓台灣的空間產業,出現新變化。雖然出發點各有不同,卻共享了分享、社群、工作等核心概念。
例如2011年成立的政治大學「創意創新創業交易所(創立方)」,是台灣第一間符合共同工作空間定義的空間。最初便著眼創業者,期望透過共同工作空間促發團隊的功能,幫助台灣的青年創業團隊。
而2012年開幕的民間第一間共同工作空間「混hun 空間」,並非一開始就服務創業者,最初理念的核心反而是「交流」。2014年混空間整合進Plan b(第二計畫)企劃公司。2016年Plan b進一步在原中山足球場的閒置空間,創立了台北創新中心(CIT),除了提供大量場地供「新創公司」進駐之外,仍保留了「共同工作空間」的規劃,讓一般民眾或獨立工作者可以租借使用。
台灣第一個商業共同工作空間CLBC,也備有展演空間,更時常舉行大型的創業聚會和活動。CLBC至今仍是台灣頗具規模的商業共同工作空間,有多個據點。有別於一般商務中心的沉重與壓抑,CLBC訴求自由、愜意但是又具現代感的氛圍,讓工作者感到放鬆與溫馨。共創空間內的休息區有著鮮明色調,讓新鮮的點子與創意能不斷在一個明亮靈活的空間迸發。
從CLBC的營業項目,可以看出共同工作空間所屬的空間產業,背後的有趣變遷。雖然CLBC包含共同工作空間,但也同時發展出活動場地、辦公空間租借等服務。因而,走訪CLBC的據點,可以看到半開放式的共同工作空間區域、更為寬敞的活動空間,或隔間的辦公空間。然而,不論是何種空間型態,都環繞著新創團隊、自由工作者等相同客群。
在美國,共同工作空間已經成為一項「產業」,與矽谷的創業文化緊密結合。例如指標性共享辦公室企業Wework,在2019年年初獲得了軟銀的投資,估值突破400億美元。雖然近期遭遇了不小的經營困難,不可否認地,共享辦公空間,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工作趨勢。
為什麼要到共同工作空間工作?
共同工作空間的主要客群除了自由工作者、數位遊牧族群外,也包含了小型的初創團隊。在共同工作空間出現以前,這些工作者/團隊,大多只能選擇以咖啡廳或者分租辦公室解決需求。那麼,共同工作空間究竟提供了什麼有別於前者的功能?
總結來說,「社群互動」跟「資訊交流」是共同工作空間最核心的創新價值。在共同工作空間中,不同領域的工作者比起傳統辦公室更有機會接觸與互動,進而增加了專案合作及資源互惠的可能。此外,開放式的空間有助於討論,搭配共同工作空間業者主動舉辦的交流活動,促進資訊、知識交流。在瞬息萬變的數位產業中,成為進駐團隊及工作者的絕佳助力。
除了這兩項最核心的獨特之處,當代工作形態的轉變,使得自由工作者增加,創業團隊小型化,相較於傳統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不論在租金與空間彈性上,都具有優勢。
本文應CLBC「CLBC:攜手創業的好夥伴」專題邀請撰稿。你的團隊正在尋找辦公空間嗎?CLBC提供台北最貼心的獨立辦公空間,分別靠近捷運圓山、大安站。為1-15人專業人士、微型企業或成長中公司完備設計,公司登記與經營必備設施與服務不漏交!,全年無休24小時可自由進出。歡迎到CLBC參觀看看。 CLBC官方網站:
https://clbc.tw/ 獨立辦公室租借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