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實驗性摸索的
前篇中,大頭老師介紹了一系列使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紙板與迴紋針─構成的物理機構驗證手法,確立了雙轉軸膝關節內部軸設置點位、清除了多數零件潛在的干涉。
本回將延續前篇的進度,進一步將製作推進至腿的全面連結機構、微調膝對腿佔比例等細節。
與直接CG開發大不相同的,在巴力初期規劃的CG粗模建置中,大頭老師為了保持機身外殼製作的公差彈性,沒有制定雙轉軸膝部的硬性數據。
為了能讓後續的膝、膝裝甲製作能有確實的數據基礎,也讓每個零件累積變動後的腿─身比能盡可能貼近原始設計稿的詮釋,於是設計師、原案與製作者三方的開發團隊再次集結,以當前全機假組、貼近設計稿站姿型態的攝影圖比對法,評估合理的微調方向。
依循會議得出的結論,巴力當前的膝必須進行適當的微調。
特別須注意的是:衡量開發有限的時間、同時避免多次改修的操作造成關節強度降低至無法承受非垂直荷重的狀況,老師建議膝關節外殼的膠板最多只能選擇單側做轉軸區間延長或縮短、受加工區極限重複加工次數不應超過兩次為限,且加工的時序應當早先於封閉與細節增添之前。
在本回的內容中,老師將介紹長短微調中常見、也較適合接受再次修整的縮短法。
同樣使用鉛筆與尺,借助膠板邊緣是平行線的區域或之前裁切時留下的指示線,盡量取兩圓孔邊緣最短距離的中央點往左右進行縮減安排。由於造型的因素,如果有某一側愈縮短的範圍會干涉到坡面,則應向對應的反向側微調縮減。
注意:縮減量如果過大會使膠板穿孔處結構容易在切割時受力歪曲,如果評估切除量太多,重製一片較短的版本也是一個選項。
切除後,將取得的縮短兩段借助原始直線的幫助,在L型的立壁輔具面上靠齊,並在切面點上少許瞬間膠。單純只靠瞬間膠的黏合力其實並不能維持膠板足夠的力矩抗性,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上回的內容文中會標註「非最終厚度」的字樣,並特別提到對大腿殼開口預留「略比插入的軸加上膝蓋殼兩面厚度略寬些許」敘述的原因─必須做額外的加厚。
由於需要追加對一體成形的底板貫通,在貫通前有兩種處理方式:其一是事後需要對開通口做垂直校正的直接打孔;其二則是較小心地複製母板數據運用較薄的優勢單獨對下板打孔後再貼合減少校正需求。各位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來安排。
加厚的方式如上圖。使用造型膠板疊待裁切的膠板後剪紙複製,將兩面間沾上瞬間膠固定便可完成。至於關節上的PC件插入點是否要貫通,則視原始膠板厚度與PC件插入棒的突出長度來做決定。本處以追加貫通為主。
儘管填入大小腿的簡易骨架中空部位的膝轉軸延伸實心件本身是單體複製的產品,但在後續的製作中,仍需要配合大小腿上下區塊的設計進行差異化。 如果這只是自製給個人作品的關節,則無設置防呆的必要─不過巴力本身是商品,為了能使購買人有著最佳的製作體驗,這種貼心細節的設計,往往是加分的關鍵。
為了能使大腿內構與膝轉軸零件能更好的貼合,在實行膝轉軸打孔之前,老師會建議針對複製品的轉軸接觸面進行整平、調整至合理的接面使兩者的密合度提升、有利整體組裝的緊湊度。
如何使用立柱插銷的方式連結兩件的做法並不困難,如有參考需要可點選「此處」跳轉到之前的講解中查看。本處稍有不同的點是:使用了超薄的膠板配上大圓實心膠棒減少了立柱校正的需求。接下來的講解,都以大腿部防呆設置的方式為主。
最簡單的大腿部防呆口設置法是在固定好的立柱膠棒上切出L形的斷口。
和頭部製作篇的犄角插槽所使用的直接壓印法不同,因為膝轉軸實心零件與大腿後側的基座接觸面大、插入量深,所以汽車補土不容易完全填入內部構成造型,可能會留下翻模死角。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此處的逆立柱校正 (被插入點的立柱校正) 將必須直接將略大於插入軸棒直徑的孔打穿實心零件,如上圖留下讓補土溢出的空間才能有效成形。至於剩餘壓印的手法,則比照過去凡士林包覆保護法辦理。
壓印中的樣子如上圖所示。待靜置等待補土硬化後,即能取下帶有缺口造型的防呆插銷。經過重新整平去除不必要的汽車補土、配合大腿殼的集成重新校正兩零件的立體各面中軸切齊狀態,本區的製作就告一段落。
為了減少大腿內部的空間避免零件搖晃,大頭老師在防呆孔完成後在膝轉軸頂段貼上了一段填補用的膠板,藉此恰好與髖關節連結處的支架底部相抵,增強組裝穩定。
小腿內構與膝轉軸延伸的連結部分,在其內部當前仍是中空的狀態下可相對單純地分成兩種方式建構:
- 沿襲大腿的追加立柱膠板法製作。缺點是額外增厚的部分會使得組件發生新的干涉,必要時要打磨實心膝轉軸零件來補正。
- 使用圓孔鑽 (一次鑽出圓形保留內部圓形膠板的圓形鋸) 或謹慎地使用手鑽進行通穿。缺點是很有可能會破壞小腿已經做好的腿背軌道。
如果是安全取向的製作,老師推薦各位使用方法一。若使用此一製作路徑,則立柱步驟應優先於後續膝裝甲連接點的設置、即是本篇小節排列之順序。
不過在上圖的相片中,大頭老師使用方法二取其厚度不會增長的優勢。如果發現鑽孔時對原本完成的造型有所傷害,則另以瞬間膠補土和膠板進行替換修飾。底部的開口則是後會以打磨平整的立柱填入取代。
實際製作時,方法二為優化流程,會建議在膝裝甲插銷設置好PC件固定點後才行開口,並在整修汽車補土的同時對上蓋和前端追加輔助設計。詳細的內容請見下一小節敘述。
其餘的步驟與大腿的立柱防呆設計相同,但防呆位的方向和大腿相反,此為未來模型發售中說明書提示「以防呆口方向區分膝轉軸大小腿用的差異」一文的由來。
為了使膝蓋在膝關節活動的同時能分段的「展開」增加機體的資訊密度,膝裝甲經獅子心老師與大頭老師討論後,以二段分件的形式分拆製作,各自設置於膝關節與小腿脛骨前。本處將介紹替次回製作優先於膝關節細節的「膝裝甲製作」篇打下基礎、同時輔助小腿轉軸的衍生插銷設置技法。
當前內部一片空白的小腿為了找出最適對應小腿殼正面 (腿脛骨側) 的開孔位置,必須先借助膝關節轉軸協同定位。此處利用標記出零件中軸後彼此切齊的方式,經鉛筆做好實心零件的輪廓定位標記後,便能向下設置PC件的安裝口,進而達成腿脛骨側開孔的粗定位目標。
其實也可以特意挑選超薄膠板嵌入07號零件的凹槽內強化固定性能,但是因為超薄膠板厚度累積受限於膠板品牌固定因素,實際操作時要恰到好處的填滿比較麻煩,故最後選擇切除環狀外簷。個人單件製作時可以視情況捏拿。
本處緊銜接於膝轉軸下方的ㄩ形樑零件,是借助雙立壁直角輔具的彼此的切邊、膝轉軸實心件與PC-001-07或01號零件配合膠板進行夾組搭建的產物。本零件一共要製作兩個,分別為上端與下側各一,以此夾組零件形成下圖示意的固定槽。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PC-001-07號零件和01號兩者開孔區塊內部尺寸相同,但是外側軸突的造型不同。選擇07號製作GK版巴力時,須把外圍軸突的衍生邊削除以利安裝。後續的圖片中會以01號件繼續示範,有請製作時注意說明書的註記。
固定時,為了避免失手導致零件偏斜,大頭老師推薦使用平行切割器進行輔助。下二連圖中,我們可以注意到該ㄩ形槽的定位緊切著鉛筆記號的最外側。
在固定靠膝轉軸側的ㄩ形零件後,借助PC零件的固體本質緊壓零件定位,然後反轉同樣使用平行切割器協助瞬間膠貼黏,完成後就能得到扣具的雛型。
當然,同樣考慮密合度帶來的零件安定性紅利,老師會運用PC零件不沾瞬間膠補土的優勢進行壓印,使弧口凹槽顯出。
之後,配合前一小節的開孔與加工的手法設置防呆立柱。
請注意各位選擇的立柱安插方式,本處延續「方法二」的路線繼續前行。經整平汽車補土溢料的步驟,便可於小腿後側基座板的上段側追加如下圖的H形固定樑。此時膝裝甲固定插銷、膝轉軸實心組件可透過小腿後側基座板完成如下圖的總集成。
而為了能使後續的腿殼穿孔步驟有其對應的根據,經評估零件密合狀態後,大頭老師選擇以膠板黏貼於膝關節小腿轉軸段的頂側、填實小腿內購上段的空隙。借助已經成形的PC件安裝槽,可以有效的標記此蓋狀構造的開孔點,減少立柱校正的需求。
最後,為了使PC零件能更加穩定的設置於小腿內、減少受連動機構的摩擦牽引而發生膠板外翻而拉出的可能,老師削去下圖PC零件安裝位置的些許頂端邊緣膠板,補在上蓋加了同樣厚度的側邊邊條,使實心的膝轉軸零件包覆下方突起的區塊。
鉛筆線標記為削去的ㄩ形定位點膠板量。切除量不需太多,只要約1mm左右即可。
最終的組裝品如下。此時,大小腿兩件原本只是單純複製的膝關節轉軸實心零件已經各自完成獨立的特化。
事實上,防呆缺口的切口設計也可以提供止轉的些許阻力,提升零件彼此咬合後的穩定性。
次回,突發的膝關節裝甲製作篇。
為了釐清雙段膝關節的展開、確認小腿脛骨設置點與膝蓋的複雜關係,在最後的膝關節美化製作前,還有最後一哩的路程要走。如何活用瞬間膠補土與膠板製作多重稜面複合的嵌合型零件?
超絕、極致、巔峰,所有的內容,盡在《Developer 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