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展覽類型或創意,近年的策展話題可說是遍地開花,也讓更多人跨足這個領域。但是,我們該如何看待策展的優劣定義呢?
開始策展的緣由,無非是老闆交辦,也可能由業主委託,每個專案出發點可能不同,但目標其實都一樣:「請策畫出一場優質的展覽」。
所以問題來了,到底什麼叫做「好展覽」?真的有任何條件或資格去評斷嗎?
策展人其實就像導演一樣。
同樣一套劇本,交給不同的導演去執行,他就會找來不一樣的團隊,如攝影師、演員、設計、道具,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特效比例與廣宣風格。
一百名導演,就會拍出一百種作品,策展人亦同。
從初期的主題定位,中期的企劃定調,到後期的設計執行,都是環環相扣的架構脈絡延伸。
那麼,是不是代表策展也跟拍電影一樣,所謂好壞,就依據票房的高低來決定就好啦?
但我們也知道,電影史上很多票房佳作,可能在上映時反應不佳,卻在日後才被逐漸被人驚喜發現,進而口碑相傳。
甚至有的在幾十年後,才被世人奉為神片。
所謂「策展的好壞」,其實就跟片商當初想要找哪位導演很像, 會依其目的性來決定,也就是「預期目標」。
有的很會拍撈錢的商業片,有的擅長質感絕佳的藝術片,有的則大膽挑戰世俗極限,還有純粹深入議題的紀錄片,以及所謂的實驗性電影。
也因此,只要策展人最終有呈現核心概念的形式,接觸到預期客眾,達到設定目標,就可以說是成功的策展作品。
我也依據經驗,列出四個常見的策展預期目標 :
- 內容銷售:以「商品獲利」為目標,如特色市集、主題特賣等。
- 話題曝光:以「品牌行銷」為目標,如期間快閃、新品發表等。
- 互動強化:以「價值認同」為目標,如VIP活動、深度體驗等。
- 知識傳達:以「教育推廣」為目標:如課程講座、科普特展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電影。無論愛情片、動作片、 恐怖片或藝術片。
熱門電影不一定比冷門片來得「好」,很多幾乎沒人知曉的作品,反而是電影學系的經典教材,也發揮了更巨大的影響力!
所以策展前,必須一開始就認真思考,自己對於這個專案的「核心價值」與「目標成效」。
策展跟電影一樣,都是運用「場域」與人溝通。 吸引到你真心想互動的人,絕對是策展企劃的好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