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釐清一部份減肥「不要少吃多動」的迷思,更要往源頭認識自己,釐清為何相信自己需要減肥?是自覺健康、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因為膝蓋、血壓或是糖化血色素?或是身邊朋友覺得?亦或是為了塞下某個明星同款皮褲?還只是一直以來就在體重焦慮中?看到的廣告電視電影,以及各式社交平台朋友的朋友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瘦的壓力,以為唯一需要的是減肥。
身材焦慮不是單一個案
2016 年芭比娃娃的製作公司,決定加入不同身材比例到芭比系列中,對此改變抱持肯定態度,即使他們對女性外貌的設定仍然侷限。然而電玩中的女性形象仍常見曲線裸露,強調不可能的身材比例。最近普遍受到肯定的冰雪奇緣電影,雖然突破了許多傳統框架,但它的女主角們身體形象仍然設定為偏瘦。常見的廣告模特形象已經瘦到低於正常比例,更有廣告標語直接說「唯瘦不敗」。
商業運作架設起來的身體形象焦慮,如同商業模式下的情人節、耶誕節、旅行乃至家居等等,都是給你一個不在日常的夢幻影像,給你一個以為只要買了它們的產品就會幸福,花了高價就可以成真的夢。
商業模式灌輸給我們的身體形象,就是我們難以達到的虛幻,那些投入計算、修整或重拍剪輯出來的身體,因為只有眾人難以達到才有夢想,有夢最美的商品最好賣;或是反向地讓特定身材的配角加深刻板印象,營造出對比區別,包裝身材歧視。唯有分辨商業活動背後的精心設計,開始反思身材歧視與被洗腦的身體形象,才不容易走偏,或誤入陷阱傷財傷身。
過重過瘦並沒有統一指標
大眾對個人(尤其是女性)的身材評斷仗著「為你健康著想」的旗幟,已經大喇喇到不掩飾的歧視程度了,加上近年對自律、自制力的無限上綱,造成社會霸凌身材圓潤的人。
過重,並不是好吃懶做、不是不自律沒有自制力等等,推給個人責任的原因,科學證據顯示更多是由於社經地位、飲食失調。
當然,我並不是聲稱過重沒有問題,只是如何定義過重,即使是大家普遍接受的BMI,都會出現林書豪和連勝文的BMI一樣,卻胖瘦評價不同。
理財目標不是中樂透
如同我們學習投資理財,應該沒有人會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和某某一樣多的錢吧,但是我們為何要追求和誰誰誰一樣的三圍、體重?我們存錢、我們理財,從不是要成為首富,而是經濟的自由可以帶來的其他好處。我們運動、留意飲食、照顧身心,不是為了自拍看起來瘦,目標不是體重少一公斤,目標應該也是希望身體的健康可以給我們自由的行動,可以讓我們活的自由有尊嚴。
小傑與奇犽 小結:奇特唯一的身體
身體是你我在地球唯一的依靠,沒有身體就不能參與地球日常,不能生存在這藍色行星。照顧好身體,不是光希望、期待、夢想自己的身體外觀如同電影明星、運動明星、虛擬人物,而是依照我們各自不同的體質、個人獨特的能力,給身體良好的壓力與充足休息,可以應對我們的日常需求,去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心神愉快。
所以,我們需要的也許都不是減肥,更不是減重,而是,了解身體,了解自己,看清現在的真實自己,不必透過別人的身體形象模型來看;再想想我需要身體一起達成什麼人生目標,而我應該怎麼照顧好這個唯一的獨特的身體。
延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