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個小孩,分別是84年次的老大(女生)和89年次的雙胞龍鳳胎,老大已經大學畢業三年了,目前是國小代課老師,雙胞胎哥哥就讀公立大學資工系,妹妹則則私立學國企系。我在公立高職擔任教職,看了許多行為偏差學生行為,尤其是「對人不尊敬、對事不用心、對地不感恩、對物不珍惜」的四不學生,因此設立了一些絶不妥協的教養原則。
- 不乖乖用餐就帶出用餐區:孩子還小時我儘量不外食,也不參加婚宴,因為如何能期待在家裡都偶爾出現不受控場面的嬰幼兒,在陌生環境及人群中能乖乖用餐呢?但若真的避免不了要出門用餐,一定是夫妻同行,小孩一有哭鬧狀況,先由我或我先生帶到戶外,另一人快速填飽肚子,再換另一人出來帶小孩,上了幼稚園後,慢慢增加外食的試驗,出門前就告知小孩,不認真吃飯就會被出去外面等大家吃完,反之,乖乖吃完飯的人就可玩預先準備的玩具或看小書,所以不常出現閙脾氣等失控行為,反而常會提醒我隔壁桌的小孩怎麼那麼不乖。
- 不允許用成績換禮物:成績好帶來的成就感就是最好的獎賞,不可以因此要求買什麼禮物,或擁有什麼特權,而買東西給小孩看的是有沒有需要,而不是考了好成績。老大擁有第一支手機是因為老公因工作繁忙,忘了去接星期三半天課的女兒,讓大女兒在校門口等到下午三點多,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替在準備了一支PHS手機(據說幅射量比較低),並規定她放在書包的最深處,緊急連絡時才可以拿出來。後來雙胞胎一路和姐姐同學校,直到上了國中才有爸爸的汰舊手機可用,就算逼不得已需要購買新機,也只買低階手機給他們,看身邊的親友動輒以成績或考上學校為由,買最新款的iPhone手機給小孩,而爸媽卻還在用國產手機的行為,我非常不能苟同。
- 身為家庭的一份子就要分攤家務:家事多如麻,我是職業婦女,孩子在不同年齡會分配不同的家務,小則掃地、倒垃圾,大至洗米、煮飯、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和煮水餃,比較複雜的像洗厠所,都可以循序漸進,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慢慢教,做不好也沒關係,但一定要做,我們是小康之家,家事不可能委外,過年前的大掃除也是一樣全家總動員,不得以任何藉口逃避,也不得有做家事就要給對等零用錢的要求。
- 不給與身份不配搭的奢侈品:衣著服飾以整齊清潔為考量,不必在乎品牌,但鞋子則買名牌的過季折扣品比較耐穿,文具和消耗品也以耐用為主、價格為輔作考量依據,除了書籍,同類型玩具只能有一個,不讓孩子養成收集成套的想法,像樂高玩具每個小孩各擁有一套當生日禮物,交換玩即可。
- 從小培養運動習慣:孩子從還不會走路,就帶到兒童戲水池玩水,我和先生一個有一個人全程陪小孩,另一個大人則可去直泳水道游泳,等到幼稚園階段,就開始慢慢教蛙式和自由式,三個小孩都自然而然學會游泳;假日就分乘腳踏車在河濱公園閒晃,上小一之後開始學騎腳踏車,最高記錄是以華中河濱公園為起點,往右騎到社子島,往左騎至景美,若有長假全家出遊時,必安排臨近地區的山林步道,如至谷關泡溫泉,就近攀爬哨來步道,所以鍛鍊出不錯的體能,年度大事陽明山花季除了上山賞花,一定會走一趟擎天崗,回程至冷水坑泡溫泉。
- 不得偏食:五口之家不能煮太多道菜,因此不喜歡的食物至少要吃一小份,也不可以只吃愛吃的菜,要考慮其他家人的權益,有次女兒的同學來家裡吃飯,只因食物裡有葱和胡蘿蔔,湯裡有豬排骨,從頭到尾只吃白飯和滷肉,讓我大開眼界,反觀我家小孩敢吃青椒和苦瓜,去同學家吃飯,常常被同學媽媽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