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危險與書|踏上不歸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那本讓我感受人生變化的書?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在本文裡面,書是一種排序好的內容,這些內容集合起來能呈現出一個主題。)
Photo by Samantha Hurley from Burst
書籍能夠帶我們進入不同的想像、學到從沒聽過的知識、解決生活的難題。
這幾句話是提到書籍時,普遍能接受的優點,人們只要閱讀,就會產生新的體悟和感觸。人們不停地閱讀,進入各種想像領域, 思考各種過去沒想過的事情,獲得娛樂與知識。
而作者產出書的內容,也是以閱讀得來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經驗去撰寫的,在作者讀了前人的創作後,用自己方式寫出新的作品。這些作品經過出版社認可後,才會被出版。
但出版只代表一時一地一部份人的肯定,如果總是直接接受書中的思考方式,少了多元觀點的批判,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入極端內容的迷宮,難以走出。思考方式會受到影響出現明顯的傾向,想出的結果會變得狹隘,甚至恐怖。
比方說討論到 1932 年至 1972 年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一種反思就是認為當時缺乏對於實驗設計的批判。因為僅延續既有的科學實驗思考方式,缺乏倫理觀念、亦缺乏人權觀念,設計實驗的人才會讓感染梅毒的黑人患者無法接適當治療,甚至讓患者無法得知準確病情。缺乏批判使這個實驗現在看起來如此恐怖,而美國社會仍在處理實驗造成的不信任感。
Photo by Matthew Henry fromBurst
然而,閱讀不只會遇到極端內容的迷宮。當讀者徹底接受書中的思考方式後,在挑選下一本書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放棄其他看起來類似的觀點。
而這種行為,與書籍的名聲有關,越是暢銷的出版書,越是權威的推薦,我們越是容易完全相信,同時,也越是能讓讀者忽略下一本書的觀點。一旦進入這種循環觀點會逐漸固化,也使得沒有閱讀過相同書籍的人們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在此我想推薦一個方法挑戰這些危險:大量閱讀。大量閱讀能夠克服書所帶來的危險,理解書籍內容有框架,有出發點,閱讀時不帶批判,並始終好奇書寫脈絡與宗旨,去考慮這些論述的目的影響,最終便能用閱讀過的書籍互相批判。
這不僅能夠避免一開始就否定他人的理論,同時也能與自己的思考方式比對,進一步理解自己的如何思考。
而唯有意識到自己如何思考,才能夠進一步批判自己,找出自己的盲點。思考才能變得更有彈性,面對困難的空間也更大了。
所以越是讀書,就越需要讀書,一旦走上這條路我們也只能終身學習,不能回頭了。
最後打一下廣告,2021 年 1 月 26 日~1 月 31 日就是台北國際書展了,邀請大家準備好今年的選購書單,準時入場採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動畫影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有跟別人分食餐點的經驗嗎?比方說點餐時多點一份沙拉或披薩,用公筷公匙平分,同時費用也平分。 我常會被認為食量很大,即便事先約定好特定餐點 AA,也會出現對方吃不下,想拿給我多吃一點,這常讓我覺得不好意思。
誠如前文所說,儀式這種事情是本人賦予意義的,也要能隨心調整。在更之前,我的年末儀式是「吃大餐」,感謝自己今年的努力,也感謝自己又走過一年了。
講了這些,想說的是「沒有被大多數人認為重要的事情,對某些人可能非常重要;而被大多數人認為重要的事情,對某些人來說根本不重要。」這一直都存在,也會一直存在下去。
前幾天跑去查了福灣第一次聲明,那篇聲明稿真的寫得亂七八糟的,能夠早早完結的事情也就被一直延燒。 雖然糟糕的地方很多,看完後我倒是想談一個平常不會這麼嚴格檢視的部分。
看到自信這主題,我想到了各式各樣的自信,但自信也太難溝通,這是個超過就太大意了,不足又太膽怯的詞彙呢。
前兩天有個前輩跟我說寫文章要能感到快樂。但是寫文章對我一直都不是會快不快樂的事情,然而閱讀絕對是快樂的事情。
大家有跟別人分食餐點的經驗嗎?比方說點餐時多點一份沙拉或披薩,用公筷公匙平分,同時費用也平分。 我常會被認為食量很大,即便事先約定好特定餐點 AA,也會出現對方吃不下,想拿給我多吃一點,這常讓我覺得不好意思。
誠如前文所說,儀式這種事情是本人賦予意義的,也要能隨心調整。在更之前,我的年末儀式是「吃大餐」,感謝自己今年的努力,也感謝自己又走過一年了。
講了這些,想說的是「沒有被大多數人認為重要的事情,對某些人可能非常重要;而被大多數人認為重要的事情,對某些人來說根本不重要。」這一直都存在,也會一直存在下去。
前幾天跑去查了福灣第一次聲明,那篇聲明稿真的寫得亂七八糟的,能夠早早完結的事情也就被一直延燒。 雖然糟糕的地方很多,看完後我倒是想談一個平常不會這麼嚴格檢視的部分。
看到自信這主題,我想到了各式各樣的自信,但自信也太難溝通,這是個超過就太大意了,不足又太膽怯的詞彙呢。
前兩天有個前輩跟我說寫文章要能感到快樂。但是寫文章對我一直都不是會快不快樂的事情,然而閱讀絕對是快樂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推薦 ★★★★★   《活著的圖書館》內容圍繞著書,用「故事中的故事」,來說書的故事   有人為了書廢寢忘食、傾家蕩產;有人喜愛書而建立一棟大型圖書館以供書籍存放,建築的外觀也做成書的模樣,收藏大量書籍,卻不閱讀,可謂本末倒置;有人愛書卻不想和人分享,在國破、將死之際將書通通燒毀;有人覺得只有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知識的源頭來自於對世界的研究,知識並非絕對,但藉由學者的不謹慎與自大,研究堆疊出錯誤的成見,研究者一心想著功成名就、想著突破了科學的未知領域,不斷地用謊言告訴自己:「我不可能犯錯的」,那怒顏像是要證明自己的偉大,但在真相下,不過是個笑話,但最好笑的是,大家都相信了。
Thumbnail
邁入現代與後現代化社會之後,人們知識水平儼然提高,但是焚書坑儒已經遠離我們了嗎?統治者眼中的危險分子消失了嗎?事實上統治者的權力只是轉個彎變化罷了。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反烏托邦小說《動物農莊》中以動物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一群動物合力脫離壓榨他們的農莊主人,興高采烈的動物們認為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
Thumbnail
好久以前,曾有人問我,夏目漱石的作品最喜歡哪一本呢? 當時的我其實答不太出來,一方面是因為夏目的書雖然都蠻好看的,但性質其實都非常相像。劇情常常在重複,或很類似。書寫的主題更不用說總是常常圍繞愛情婚姻的苦惱,以及人生的孤獨、寂寞。唯一想到較特別的,是《我是貓》。但有趣的是,要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是《我
Thumbnail
「閱讀很危險」這件事,我向來閉口不談,儘管這是推廣閱讀一定會帶來的風險,但是說了阻力就來了,沒說,有時也得在班級經營時處理這類的問題,所以直到現在,我還從未在公開的場合裡提及。
Thumbnail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推薦 ★★★★★   《活著的圖書館》內容圍繞著書,用「故事中的故事」,來說書的故事   有人為了書廢寢忘食、傾家蕩產;有人喜愛書而建立一棟大型圖書館以供書籍存放,建築的外觀也做成書的模樣,收藏大量書籍,卻不閱讀,可謂本末倒置;有人愛書卻不想和人分享,在國破、將死之際將書通通燒毀;有人覺得只有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知識的源頭來自於對世界的研究,知識並非絕對,但藉由學者的不謹慎與自大,研究堆疊出錯誤的成見,研究者一心想著功成名就、想著突破了科學的未知領域,不斷地用謊言告訴自己:「我不可能犯錯的」,那怒顏像是要證明自己的偉大,但在真相下,不過是個笑話,但最好笑的是,大家都相信了。
Thumbnail
邁入現代與後現代化社會之後,人們知識水平儼然提高,但是焚書坑儒已經遠離我們了嗎?統治者眼中的危險分子消失了嗎?事實上統治者的權力只是轉個彎變化罷了。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反烏托邦小說《動物農莊》中以動物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一群動物合力脫離壓榨他們的農莊主人,興高采烈的動物們認為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
Thumbnail
好久以前,曾有人問我,夏目漱石的作品最喜歡哪一本呢? 當時的我其實答不太出來,一方面是因為夏目的書雖然都蠻好看的,但性質其實都非常相像。劇情常常在重複,或很類似。書寫的主題更不用說總是常常圍繞愛情婚姻的苦惱,以及人生的孤獨、寂寞。唯一想到較特別的,是《我是貓》。但有趣的是,要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是《我
Thumbnail
「閱讀很危險」這件事,我向來閉口不談,儘管這是推廣閱讀一定會帶來的風險,但是說了阻力就來了,沒說,有時也得在班級經營時處理這類的問題,所以直到現在,我還從未在公開的場合裡提及。
Thumbnail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