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言文外,面對文學性很強的長篇白話文,學生時常頭疼,所以在此分享一套白話文的閱讀策略,說明自己是如何帶領學生解構一篇記敘文的。
一、方法
我會請學生按照以下的順序思考:
(一)觀看標題,猜測內容
題目〈壯遊〉。先看「遊」,可以是腳踏實地走訪的旅遊,或者是心境上的遨遊。「壯」用來說明遊玩的狀態,可以是具體橫跨大江南北,也可以是抽象心靈的堅毅精神。不只是待會閱讀文章時,可以思考上揭概念,遇到考點是主旨的題目,同樣先從標題上作簡略的判斷。
(二)判斷文體
文體會決定待會步驟(三)核心概念的擷取方向,故要判斷之。單看標題〈壯遊〉,可以是記敘文,記述自己旅遊的經驗與感發,也可以是論說文,說明壯遊的意義以及如何壯遊。
無法從標題來判斷,只好進入文章內容尋找線索,首段是這麼寫的:
我不是一個特別熱衷旅行的人,但半生的際會竟使我不得不時常出門,去到一些熟悉和陌生的地方,與各種人物接觸,讓多變的外界在我眼前轉動,聽各種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交談。可能命中注定就須如此,其實也沒有好惡可說。讓我以回憶的方式,告訴你一些平凡的經驗,使你更放心。
「讓我以回憶的方式,告訴你一些平凡的經驗,使你更放心」,凡是看到「經驗」,就是講故事,講故事就是「記敘文」。
(三)核心概念
了解82法則後,接著看是要找全篇文章的主旨,抑或是段落的主旨,茲論述如後:
- 全文主旨
依據82法則,全篇文章的核心在首、末兩段。
首段業已摘錄在前,由第一句「我不是一個特別熱衷旅行的人」,以及最後幾句「讓我以回憶的方式,告訴你一些平凡的經驗,使你更放心」,得知作者雖然不熱愛旅行,但想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旅行經驗。
末段如下:
你何妨就在內心先確定一個廣泛的目標?先在家裡勾畫出完整的憧憬,布置一些可能發生的情節,以想像的陌生世界為背景,把自己血肉之軀投射進去,堅持自己所追求所要的東西,然後出門。這樣的旅行說不定會因為一切都不如理想而大失所望,但失望何嘗就不是一件莊嚴的理由?這樣的旅行是充滿目的和意志的,是學習的歷程,是考驗,是一種探險。我相信這個方式最適合你。你來信裡提到了夏天出門的計畫,每一個計畫都令我羨慕,而我希望你除了安排行程日期以外,也為自己的心情意志去安排一個方向,嘗試去完成那方向的指引,以最大的敏感去體驗所有的色彩和聲音,人的容貌,文化的形跡,和大自然擁有的一切。那是我們積極的投入參與,那是一種挑戰,而不只是奢侈的觀光旅行。那正是一個青年詩人的自我追尋,一個青年詩人的「壯遊」。
第一句「你何妨就在內心先確定一個廣泛的目標?」,最後幾句是「那正是一個青年詩人的自我追尋,一個青年詩人的『壯遊』。」作者希望青年詩人內心必須要有目標去旅行,而這種旅行就是自我追尋的過程,能夠認清自我,也為題目〈壯遊〉下了清楚的定義。
盱衡上述,我們的結論如下:「作者藉親身經驗,向青年詩人分享自己獨特的旅行方式及心態,並鼓勵他要確立目標,積極投入,完成具有目的與意志的壯遊,最後歸結出壯遊的意義在於自我追尋。」好啦!這其實是高中三民版國文課本的題解內容,我們的理解是不是與之相距不遠呢?但我們可是只有閱讀兩個段落而已喔!
2.段落意旨
前面判斷本課為記敘文((二)判斷文體),記敘文的核心概念是要抓出「人事時地物+情感+體悟」。
我們節錄楊牧〈壯遊〉第三段為例示範:
我曾經很沉默地注視高聳堅實的洛磯山,看蒼松和白楊搖曳交疊飛逝,火車載著我的嚮往和慾望,精神高揚而肉體也因為那景象而覺得痙攣,穿過巨谷深川,進入沙漠荒野,疾駛在點綴農莊的田地上。我曾經怕怕地站在密西根湖岸上,冬寒徹骨,縮著脖子看飄浮碎冰的大水,想像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湖泊,就是將我們整個臺灣島放下去,島還是一個島,回頭忽然為芝加哥狡黠的燈火感到恐怖。有一次我坐在紐約赫德遜河邊的公園長椅上,緬懷世紀以來多少留美中國青年學生的風貌,為他們失落的夢和理想而感傷。在柏克萊那些豔麗疼痛的年代,我大半時間被神祕的高山所吸引。往往學期結束那一天,我把昨夜打字機打好的研究報告放在車子前座,就在後座塞上一些露營爬山的行李,開車先彎到學校交報告,然後就長驅入山,去寧靜的大自然裡度過年輕的假期。旅行是一種滌洗,是一種探索。
具體思考步驟列點如下:
- 先抓出「人」,全篇文章只有作者自己,所以應該不是考點。
- 再抓「事」,都是講旅行經驗,應該也不是考點。
- 「時」,在文中看不出來各處詳細時間,亦應非考點。
- 「地」,出現一堆地名,絕對是考點中的考點。
- 「物」,也看不出來有哪些特殊的事物,故非考點。
- 「情感」,不同地點展現作者不同情感變化,所以應該是考點,得做好配對。前者是地點,後者是情感:「洛磯山/沉默、嚮往、慾望、痙攣」、「密西根湖岸上/冬寒徹骨、不可思議」、「芝加哥/恐怖」、「紐約赫德遜河邊的公園/緬懷、感傷」、「柏克萊/神祕、吸引」。
- 「體悟」,就是講道理,來到這些地點,注入自身情感,理所當然得抒發自身的領悟,這裡應該只有「旅行是一種滌洗,是一種探索」一句,是作者的感悟。
準此,本段意旨在於「描繪作者在美國的多種旅行體驗,經驗廣闊了起來(地點),心靈受到撼動(情感),而得出「旅行是一種滌洗,是一種探索」的旅行觀(體悟)。」對了,這是三民版高中國文參考用書的段析喔!
依照這些步驟完成後,以後不論考題問你什麼,都能精準且快速掌握,這套思維邏輯,其實也是出題老師的思考過程喔!
二、結論
記住!一篇文章,只要利用「82法則」,並把握「標題、文體、核心概念」這三要素,無論是考主旨,還是段落理解,你都能輕鬆應付、無入而不自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