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是論說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篇文章是部定的15篇核心古文,高中學生必讀的國文篇章。很多老師(包括我)都是以上遊記文體的方式在教學,只是教了幾年後,有了不同的體悟!突然發現也許我們都教錯了!這篇〈晚遊六橋待月記〉其實是論說文,而非單純的記敘文。
西湖一隅。網路圖片。
  原文很短,容我引用湊湊字數: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簀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我想以形式跟內容兩部分來說明,為何我覺得它是篇論說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則優劣見矣。」換言之,要了解作品的真諦,必須從形式著手,因此,就從這討論起。

一、論說文的形式

  王鼎鈞先生在《講理》一書,明白揭櫫論說文的簡單定義,即是價值判斷。簡言之,凡是涉及價值判斷的,就是論說文。
  我們一段一段來檢視。
  第一段「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西湖最漂亮的景致是在春天、月景,一天中最漂亮的時間,是在白天與傍晚的煙霧、山氣。四個「為」字,白話解釋成「是」,也就是「判斷句」,何謂判斷句?涉及價值判斷的,就是判斷句。是以,首段在形式上完全吻合論說文形式,告訴你作者認為西湖中最美麗的景色與時間點在哪。
  第二段先敘述梅花、杏花、桃花等三花並開的奇異美景,再說明自己因迷戀桃花,並未聽從好友石簣的建議前往賞梅。「尤為奇觀」,「為」字與第一段意思一模一樣,是對三花爭相開花的評斷,大家都認為是奇特的景觀。隨後作者以自身的行動「不忍去」來敘述對這個價值判斷的想法。
  第三段描寫綠柳如煙、桃花似霧的自然風景,以及遊人如織的人文之景,看似記敘文,但作者卻在最後加上「豔冶」二字。桃紅柳綠,顏色相當鮮艷搶眼,粉汗、羅紈更是仕女、遊客精心打扮的妝容,更稱之為「豔」。「冶」的本意是陶鑄之意,有「規範」的意思,柳樹桃花瀰漫的範圍就僅「二十餘里」,仕女遊客也跟著時尚潮流穿著,遊歷時間也是隨俗──「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上午11點至下午5點,故稱之「冶」。職是,「豔冶」二字,是作者對於西湖自然與人文風景的價值判斷,色彩亮麗,但有限度。
  第四段陽光照射下,湖中倒映出碧綠山色的精巧、山間霧氣渲染的精妙,作者提出兩個字的解讀「濃媚」。「濃」就是化不開,是色彩上的濃郁,湖光山色彷彿漆上一層一層飽滿的顏料,是謂「濃」。「媚」是柔媚,破曉與黃昏的光線,較於亭午時分的熾熱,多了份柔和、嫵媚之情,故言之「媚」。這部分比較難以理解,各位如果有看過日出與夕陽的經驗就能夠體會,清晨與黃昏時常會有霧氣,在陽光照射下,會有一塊一塊堆積的層次感,一如油畫上色,此乃「濃」之所在。同時,因為水氣與光線角度改變,造成景緻每分每秒的不同,正如千變女子般的嫵媚,正是「媚」。爰此,作者才對這樣的美景評價為「濃媚」。
  第四段月景的部分,有版本額外獨立成第五段,不過這不妨礙我們的討論。面對月景,袁宏道對此品評為「趣味」。這箇中奧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必須自己親自走一遭,躬身體驗後,方能曉悟,所以才說「月景尤不可言」。另外,「安可為俗士道哉」,「安」是反詰語氣,是一種明知而故問讀者的句型,常見於論說文,除了製造語調上的起伏外,主要闡發自己的理念與思想。
  綜上所論,通篇文法上有「判斷句」、「反詰語氣」的運用。判斷句上,如「為」字的使用、對於景色「豔冶、濃媚、趣味」的評價。最後再以反詰語句收束,不僅製造文章的波瀾,不致呆板平淡外,更是前後呼應。走筆至此,通篇論說文的形式已昭然若揭!

二、論說文的內容

  看完形式,接著探討內容。歷來論述非常多,是國文考科的重點之一,更是學校、補習班教授本文時,一定會深入、延伸講解的部分,故而不詳細探討了,僅針對核心主旨「獨特審美觀」進行論述。
  顯現作者獨特審美觀的地方,主要有二:其一,作者選擇桃花而非一般文人喜愛的梅花。其二,遊賞西湖時間點迥異於午未申三時的大眾。同時,這兩點也正是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實踐。
  論說文必備要素有三:論點、論據、論證。
  本文的論點就是袁宏道傳達出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而這獨特的審美觀來自於公安派「獨抒性靈」的主張,殆無疑義。
  論據部分,藉由「棄梅就桃」、「遊湖時間」呈現出自己品味的奇特、與眾不同的一面。
  論證指的是推導的過程,全文採凡目法,先凡後目。作者起段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提明西湖六橋最盛的,是春景、是月景,而一日最盛的,是朝煙、夕嵐,明白揭示自己認為的美景。接著以「梅、杏、桃」相次開花與「歌吹」、「羅紈」來寫春景(目一)。而後末段「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來寫朝煙和夕嵐(目二)。最後以「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拿花柳、山水點綴,以寫月景(目三)。結構上相當綿密,的確是篇製首通尾、體必鱗次的佳文。另外,第二段看似與內容不相干,但經由作者選擇桃花而非梅花,告訴讀者自己的觀點,從而開啟下文對於杭人遊湖時間的批判,也才有機會提出自己獨特的賞景時間,層次井然,有條不紊。
  總此,本文吻合論說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不得不說是以遊記包裝而成的論說文體。

三、結論

  〈晚遊六橋待月記〉之所以是一篇論說文,肇因於形式上「判斷、反詰」的句式,呈現論說的口吻。內容上則藉由具體的論據──「棄梅就桃」、「遊湖時間」,體現、傳達「獨抒性靈」的論點,落實自身的觀點。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5會員
101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學生從國小開始就學了一大堆修辭,不僅花樣繁多且艱深。但,我們要問,有必要嗎?對作文有幫助嗎?我以為學修辭的鵠的是在美化文辭,可如今常常本末倒置,學生很會作答修辭的選擇題,看到關鍵字詞句,就知道運用什麼修辭。然而批閱他們的作文,卻發現連一項修辭也運用不出?試問,這是學習修辭的目的嗎?上課的教學,竟
近來隨著股市屢創新高,外加大家對ETF的吹捧,ETF頓時間如雨後春筍般一檔接著一檔推出,目的就是吸引廣大的指數投資人。然而,台灣最具知名度與古老的原型ETF0050現在已經來到134元左右,對於小資族實在是不小負荷,於是開始有人倡導取代0050的標的,其中最被廣為報導的便是具備ESG因子的投資標的。
新型學測上路後,國文科最大變革其實是作文獨立施測,需在90分鐘內完成兩道試題,一題偏知性,一題偏情意,希冀在傳統引導式作文外,更能跨領域結合,感性理性兼具。基此,本文試著從新課綱與大考評分標準談起,告訴你學測國寫究竟希望考生具備怎樣的能力。 一、為何要從課綱與大考評分標準談起   坊間作文、國寫的參
桃園疫情擴大,防疫保單成熱賣近日商品,只要接獲隔離通知書,就能獲得10萬元理賠,造成民眾瘋搶。除了保險業務員電話接到手軟,影印機熱到燒毀,工作人員熬夜加班外,民眾更是排隊搶購,特別是推出「防疫神保單」的台產更宣布1/25(明日,也就是周一)下午5點停售。 為何會瘋搶   本來沒有想寫這篇文章,但剛好
這篇文章選錄在三民版高一國文課本,老實說,太難了。畢竟文學是個生硬的話題,一點也不有趣,特別當你沒興趣的時候。這篇文章我既覺得選得好,也選得差。選得差是因為艱澀,選得好是因為這道出了高中三年國文課所要處理得幾個議題。 一、白話文也需要教 (一)文學其實很困難   你們以為只有數學、英文、物理、化學很
  這是作者闕又上的第二本書,上一本是《每年每年十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後來改版成去年出版的《阿甘投資法》),去年閱讀《阿甘投資法》時,內容上坦白說沒有多麼驚豔的部分,雖有作者一些獨特的觀點,但大多老生常談。直到近年來股市一直屢創新高,心中不免也擔心起來,何時會泡沫化?何時會崩盤?前陣子重拾書本
台灣學生從國小開始就學了一大堆修辭,不僅花樣繁多且艱深。但,我們要問,有必要嗎?對作文有幫助嗎?我以為學修辭的鵠的是在美化文辭,可如今常常本末倒置,學生很會作答修辭的選擇題,看到關鍵字詞句,就知道運用什麼修辭。然而批閱他們的作文,卻發現連一項修辭也運用不出?試問,這是學習修辭的目的嗎?上課的教學,竟
近來隨著股市屢創新高,外加大家對ETF的吹捧,ETF頓時間如雨後春筍般一檔接著一檔推出,目的就是吸引廣大的指數投資人。然而,台灣最具知名度與古老的原型ETF0050現在已經來到134元左右,對於小資族實在是不小負荷,於是開始有人倡導取代0050的標的,其中最被廣為報導的便是具備ESG因子的投資標的。
新型學測上路後,國文科最大變革其實是作文獨立施測,需在90分鐘內完成兩道試題,一題偏知性,一題偏情意,希冀在傳統引導式作文外,更能跨領域結合,感性理性兼具。基此,本文試著從新課綱與大考評分標準談起,告訴你學測國寫究竟希望考生具備怎樣的能力。 一、為何要從課綱與大考評分標準談起   坊間作文、國寫的參
桃園疫情擴大,防疫保單成熱賣近日商品,只要接獲隔離通知書,就能獲得10萬元理賠,造成民眾瘋搶。除了保險業務員電話接到手軟,影印機熱到燒毀,工作人員熬夜加班外,民眾更是排隊搶購,特別是推出「防疫神保單」的台產更宣布1/25(明日,也就是周一)下午5點停售。 為何會瘋搶   本來沒有想寫這篇文章,但剛好
這篇文章選錄在三民版高一國文課本,老實說,太難了。畢竟文學是個生硬的話題,一點也不有趣,特別當你沒興趣的時候。這篇文章我既覺得選得好,也選得差。選得差是因為艱澀,選得好是因為這道出了高中三年國文課所要處理得幾個議題。 一、白話文也需要教 (一)文學其實很困難   你們以為只有數學、英文、物理、化學很
  這是作者闕又上的第二本書,上一本是《每年每年十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後來改版成去年出版的《阿甘投資法》),去年閱讀《阿甘投資法》時,內容上坦白說沒有多麼驚豔的部分,雖有作者一些獨特的觀點,但大多老生常談。直到近年來股市一直屢創新高,心中不免也擔心起來,何時會泡沫化?何時會崩盤?前陣子重拾書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陽冬梅開滿湘沅 常德路遙思綿遠 會向夢裏池台苑 總是春豔難自掩 學庸2006.11.06 作品號03-0352-03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淡水夏日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和伴侶的之旅,以及在旅途中遇見了一株美麗的開花樹,在樹下引發了一場關於花名的討論和思考。文章描繪了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觀察,並提出了對事物多樣性和變化的思考。最後,他分享了對植物美麗的欣賞和對生命瞬息的珍惜。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真州絕句 清代王士禎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江邊漁村的生動畫面。江邊有很多漁民的房屋,可見這是一個漁村。村邊有柳樹林蔭小路,還有菱形的池塘,周圍環境十分清幽宜人。傍晚時分,太陽西斜,微風也漸漸停息,天色清涼宜人。半江上紅樹林下,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前言 歐陽修頌揚穎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起句即主題,末三字都是”西湖好”,例如「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羣芳過後西湖好」……而其末句,約略可想像置身湖中的情趣,例如: 隱隱苼歌處處隨;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疑是湖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這段詩描述了一幅幽靜優美的春日景象,透露著深沉的情感與淡淡的哀愁。這段詩意豐富的文字,不僅勾勒了一幅幽靜美麗的春日風景,更是透露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
Thumbnail
《早春尋李校書》(818年) 中唐 · 元稹 款款春風澹澹雲un5,柳枝低作翠櫳帬(裙)kun5。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bun5。 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纔分hun。 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kun。 這裡來說兩個疊詞! 款款.徐緩貌。唐杜甫《曲江》詩:“穿
Thumbnail
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專題演講的簡要紀錄。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
Thumbnail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了詩人傍晚時分心情不佳,獨自驅車登上了樂遊原。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但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感慨。這首詩不僅是對夕陽西下的美景的描繪,更是對人生無常的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陽冬梅開滿湘沅 常德路遙思綿遠 會向夢裏池台苑 總是春豔難自掩 學庸2006.11.06 作品號03-0352-03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淡水夏日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和伴侶的之旅,以及在旅途中遇見了一株美麗的開花樹,在樹下引發了一場關於花名的討論和思考。文章描繪了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觀察,並提出了對事物多樣性和變化的思考。最後,他分享了對植物美麗的欣賞和對生命瞬息的珍惜。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真州絕句 清代王士禎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江邊漁村的生動畫面。江邊有很多漁民的房屋,可見這是一個漁村。村邊有柳樹林蔭小路,還有菱形的池塘,周圍環境十分清幽宜人。傍晚時分,太陽西斜,微風也漸漸停息,天色清涼宜人。半江上紅樹林下,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前言 歐陽修頌揚穎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起句即主題,末三字都是”西湖好”,例如「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羣芳過後西湖好」……而其末句,約略可想像置身湖中的情趣,例如: 隱隱苼歌處處隨;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疑是湖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這段詩描述了一幅幽靜優美的春日景象,透露著深沉的情感與淡淡的哀愁。這段詩意豐富的文字,不僅勾勒了一幅幽靜美麗的春日風景,更是透露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
Thumbnail
《早春尋李校書》(818年) 中唐 · 元稹 款款春風澹澹雲un5,柳枝低作翠櫳帬(裙)kun5。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bun5。 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纔分hun。 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kun。 這裡來說兩個疊詞! 款款.徐緩貌。唐杜甫《曲江》詩:“穿
Thumbnail
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專題演講的簡要紀錄。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
Thumbnail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了詩人傍晚時分心情不佳,獨自驅車登上了樂遊原。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但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感慨。這首詩不僅是對夕陽西下的美景的描繪,更是對人生無常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