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剛好看到擺在好市多的書籍區,加上朱家安腦闆推薦,也覺得自己在面對各樣批評指教上,可以再更聰明些,於是買了電子書,趁閒暇的時候看。
這是一本說明如何從各種回饋中得到益處的書,而且廣泛的針對各種人際關係說明,包含主管/部屬、夫妻、同僚、親子、師生等可能的溝通情境,試著說明評量的種類、功能、引起的反應、哪些有益、哪些無益甚至有害。與新聞事件上常看見的謝謝指教不同,這裡談的謝謝你的指教更像是從中獲益而產生的感謝,讓溝通交流的過程達成部分共識。
溝通建立在訊息交換上,但經常免不了受情緒影響。因此,透過釐清溝通的類型,以快速的判斷對方所做的溝通指向的目的,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情緒摻雜和干擾。訊息交換時,留意自己是否正確解讀對方想表達的內容,首先需要平心靜氣不帶偏見的去看到溝通中的各樣資訊。因此先覺得憤怒或開心都可能使得原先的溝通無法達成預定的效果。
而接受別人提供的訊息以修正自己,需要讓溝通的多方聚焦在同一件事情上,排除不必要的干擾,或者排出先後次序,以便達成共識。將對方的建議理解成改進的方向有助於建立新的目標,倘若將對方給予的回饋視作批評甚至是性格上的攻擊,就可能流於情緒甚至認為自己在遭受挫折的部分缺乏改變的可能。
針對產生情緒的回饋,作者提出了嘗試套用的建議。當你認為對方的回饋偏離事實或和自我認知大異其趣時,可以嘗試把這些建議、回饋套在自己身上觀察,以便瞭解這些回饋是否真如自己想像的那樣荒誕。而且嘗試的成本通常不高,給自己一個用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機會,有時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突破,就算是嘗試失敗了,也就只是加深自己原先的信念是正確的,並沒有太多損失,是個上算的決策。
面對問題,太快的希望釐清責任甚至有人負責並不是好的溝通回饋機制,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只出現在一個環節,彼此都各自檢視可能產生的失誤,並且透過不同視角的觀察來確認可能的問題產生點,大概才是比較有意義的回饋機制。
不要忽略情緒的作用,並且真誠、注重對方需求的方式提供回饋,是溝通的要件。很多時候當下的失敗並不事件的全部,給自己第二次機會去回應這個不成功的結果,就有機會讓事情改觀。並且,第二次機會是較有思考介入的空間,也較能夠視自己的狀況有所改進。
為溝通畫下界限,避免不必要的無效溝通和情緒影響,並且透過嫁接人際影響因子及正向回饋機制幫助自己改善都是有效獲得回饋後可以選擇的改善途徑。此外面對長期的溝通不良以及溝通歧見的狀況,作者也提供了許多案例來說明,如何面對回饋,不管在個人層次上或者是組織層次上,都有明確而可行的策略可供試驗選擇。
度過溝通的歧見,把對話帶到同一個軌道上,以使對話具有實質影響。在行為改變時,度過向下的陣痛期以等待後續的反轉改善,都需要較為穩固的心理素質,這本書正好提供了這些素材,讓讀者可以更了解有效的接受回饋是怎麼一回事,以及如何正確而恰當的給予回饋。
推薦給每一位受溝通、回饋所苦的朋友,這本書將能提供許多具體的策略,以改善這種回饋帶來的負面情緒。也推薦給想要規畫自我成長的朋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之外,或許你也會需要知道怎麼和朋友以互相提升為前提給予對方成長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