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面對殺人犯可能也有的另外一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沈重的議題,進了戲院其實感到很痛苦,因為沒有人想主動面對「悲痛」、「爭議」、「衝突」,我們都想把「好」、「壞」分清楚,但真的可能嗎?
你不願面對的沈重話題,不去看,就不會發生了嗎?
這是我對自己的。
電影劇照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當時看完 #與惡,我深深的相信理解、同理,是我們共同在追求的事情,沒有人能接受,我如果是受害者家人,無法原諒,因為我可能無法同理,即便我知道事情有不同的面向,但全民與家屬的悲傷跟憤恨不斷湧上,此刻真的不知道怎麼學習同理,也許他們能做的事只有先麻痺自己,然後這就是社會說的這樣無法解決問題。

也有人說,許多台灣人的價值觀都是會只存在著「殺人償命」,其實我覺得社會層次應該是隨著時間有提高的,還是很多人想要去理解「為什麼」,但很多答案是不可能立刻浮現的,社會價值觀、一個人無意的行為、一部電影、一本漫畫、父母的愛等,都是影響我們的行為,外界急於想知道「為什麼你要殺人」,也許那個人也只能回覆「一時衝動」,也我們可能以「憤恨」的心情在看待,其實當事者也許連正常思考或是冷靜下來的能力都沒有。要怎麼能要得到一個「我們需要的」合理答案呢。
看著加害者的家屬「無奈」、「自責」、「痛苦」,這一生都必須被一個大問號困住「為什麼?」,為什麼自己每天相處的人要如此殘忍呢?我做錯什麼了嗎?而
而日子就是要繼續過,死刑定讞也可能等到你老死還沒判刑,活著的人持續的都沒折磨著。好多的問號衝擊出來,我一時也無法回答我的情緒是什麼。
我了解的是,仇恨不會一天被堆起,仇恨在每個角落都有可能累積。造成的是無限的悲痛,讓所有人都不知道怎麼繼續「正常的活下去」的折磨。
我最痛苦的部分就是要去正視鄭捷家屬對著媒體自白與跪拜的畫面,那一刀不剪的衝擊,讓我想著,如我是我,我會去責怪他家屬嗎?天阿,這實在是我沒有權利回答的話。說與經歷永遠是兩回事。我只願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而這就是全體國民關注的事情。到底,為什麼?不過...不好的事情就是發生了,生命也不會再重來,加害者後悔或是以命償還都沒有用。

我能做的就是,在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可能還有一絲機會能試著思考,也許我們都有那個「掉入黑洞的時候」,強大的恨可能被轉變成另一種發洩,但卻有些人是無法去控制情緒的(也許是多年來的累積)。
反過來,也許我也只能在這個社會多一份同理,不是屬於要原諒殺人犯的那種,而且當有人犯了錯,說了負面的話,我能不能給他一個機會,讓善有機會傳遞給別人。


「可能就是一個很糟很糟的一天,形成了黑洞,不再能看見顏色、聽見聲音、失去感覺,成了小丑。只需要一個很糟的一天。即便看得見,就是有某些人的世界是黑色的,黑色甚至稱不是上是一種顏色..」

我經營的IG: 微小交集

這是某天我在強烈失落時寫下來了,當時我也覺得「為什麼要活著」,只不過我的表達失落的管道不同。

我們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慾,有其比重跟表達的方式,但種有那些日子是失控的。你能同理自己失控,你需要別人理解,而別人也需要你的理解。

最後我想,我會試著去提醒自己,別人發生小錯的同理心,不是一味地責怪,當你選擇原諒對方,或是不對此有情緒的作為,其實也許我們都能阻止那「負面的基石」,那個可能無意間被社會累積的黑暗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9會員
74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關生命,你會怎麼形容一個人擁有生命力呢? 活著是各種的行為加總,擁有自己的生活模式,看得見的行為、數以百計的自我挫折與懷疑,然後再走出來,繼續生活著。 然而,生命力不是以去了多少的地方、換了幾個工作、擁有多少興趣、能吃多少苦、戶頭裡有多少錢,來計算的。經歷不能代表什麼,不完全能看出一個人的生命的力
先有愛,才定義愛。還是先定義愛,你愛。 愛是什麼樣子,愛是什麼,我們生存在物質的世界,不管是用觸覺、聽覺、視覺,都能讓我們只感覺到「外界」。擁有這樣能力的我們,當然會很容易想要用「能瞭解的事物(物質)」去證明「無法清楚定義(抽象)」的事情,因為「量化」比較能有安全感。 我們開始證明著「愛的定義」是什
沒有人喜歡面對「限制」、「傷害」、「未知」,只是這一次光照到了這個「裂縫」,我也看見了「團結」、「希望」、「簡單」,我們都興起了珍惜當下的意念。 2020年一整年,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世界一起感冒,這可能人類史上最快同步所有事情的一次。我們同感著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會被奪走的。
我們能一起感受到快樂感是因為我們容易擁有相同的經歷,但悲傷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不習慣分享悲傷、挫折,因此在發生時我們不容易理解,我們該怎麼靠近一個受傷的人,我們漸漸地失去了安慰的能力,從我們不知如何表達「脆弱」開始。 我們一起分享食物、分享喜歡、分享快樂。 但我們無法分享悲傷,面對悲傷我們得到外
這是篇自言自語的閱讀心得。 作者:Micheal Singer 英文書名:The untethered soul  這本應該是我2020年覺得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在這個時間點遇到書,是我的榮幸,我覺得他可能就是一直在那裡等我長大到,我應該可以看懂的年紀,直到我似乎能跟這本書對話。
每次跟某位朋友聊天完,都會有滿滿的學習動力。你也有這種感覺嗎? 我思考著,因聊天而獲得行動的力量,我感覺到這種力量來自一股共鳴,我們雖然沒有共同目標或要一起完成什麼。但我們每次分享的想法,都擁有一點點的共鳴,不管是對書的一句話、一個想法的延伸、對於一個感受的同理,雖然可能在線性時間上我們好像認識不久
有關生命,你會怎麼形容一個人擁有生命力呢? 活著是各種的行為加總,擁有自己的生活模式,看得見的行為、數以百計的自我挫折與懷疑,然後再走出來,繼續生活著。 然而,生命力不是以去了多少的地方、換了幾個工作、擁有多少興趣、能吃多少苦、戶頭裡有多少錢,來計算的。經歷不能代表什麼,不完全能看出一個人的生命的力
先有愛,才定義愛。還是先定義愛,你愛。 愛是什麼樣子,愛是什麼,我們生存在物質的世界,不管是用觸覺、聽覺、視覺,都能讓我們只感覺到「外界」。擁有這樣能力的我們,當然會很容易想要用「能瞭解的事物(物質)」去證明「無法清楚定義(抽象)」的事情,因為「量化」比較能有安全感。 我們開始證明著「愛的定義」是什
沒有人喜歡面對「限制」、「傷害」、「未知」,只是這一次光照到了這個「裂縫」,我也看見了「團結」、「希望」、「簡單」,我們都興起了珍惜當下的意念。 2020年一整年,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世界一起感冒,這可能人類史上最快同步所有事情的一次。我們同感著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會被奪走的。
我們能一起感受到快樂感是因為我們容易擁有相同的經歷,但悲傷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不習慣分享悲傷、挫折,因此在發生時我們不容易理解,我們該怎麼靠近一個受傷的人,我們漸漸地失去了安慰的能力,從我們不知如何表達「脆弱」開始。 我們一起分享食物、分享喜歡、分享快樂。 但我們無法分享悲傷,面對悲傷我們得到外
這是篇自言自語的閱讀心得。 作者:Micheal Singer 英文書名:The untethered soul  這本應該是我2020年覺得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在這個時間點遇到書,是我的榮幸,我覺得他可能就是一直在那裡等我長大到,我應該可以看懂的年紀,直到我似乎能跟這本書對話。
每次跟某位朋友聊天完,都會有滿滿的學習動力。你也有這種感覺嗎? 我思考著,因聊天而獲得行動的力量,我感覺到這種力量來自一股共鳴,我們雖然沒有共同目標或要一起完成什麼。但我們每次分享的想法,都擁有一點點的共鳴,不管是對書的一句話、一個想法的延伸、對於一個感受的同理,雖然可能在線性時間上我們好像認識不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
Thumbnail
當時我暗自嚮往著某種生活狀態,在京都旅行,坐在木質調的青年旅舍裡,吃著茶泡飯當早餐;擁有幾副歐洲跳蚤市場買下的骨董耳環,笑著對身邊的人說「大英博物館我永遠逛不完呢」
Thumbnail
「全片精彩絕倫無懈可擊! 劇本高明綿密,案情發展撲朔迷離真假難辨,視覺特效流光迷離,音效震嚇人心,絕不容錯過牛年開春懸疑燒腦第一片《複身犯》,2月19日等你搶先來挑戰 !
Thumbnail
李家驊導演的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講述的是台灣三位死刑犯案例,還在服刑的A,陳昱安和鄭捷。一直以來我並不太常思考死刑議題,近年卻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勢,提供了我更多的想法。​
Thumbnail
蘇啟誠是網路私刑不正義的犧牲者。在爆料文化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和毀掉了媒體原本的功能和操守後。整個台灣的環境變得更加利於被顛覆手段操弄。台灣的媒體在大量中國化之後,「第四權」的角色從原本的廣傳真相,成了流言擴大機。於是在台灣會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新聞...
Thumbnail
再過不到一年,「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將面臨公投,然而核四是否足夠安全一直是啟用與否最大的癥結點。我們真的準備好為台灣決定未來了嗎?在做出決定以前,我們不妨先回顧過去發生過的重大核災事故之一: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Thumbnail
拜網路之賜,中國的「腦癱詩人」余秀華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驚世駭俗」的詩,在 2015 年初爆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
Thumbnail
當時我暗自嚮往著某種生活狀態,在京都旅行,坐在木質調的青年旅舍裡,吃著茶泡飯當早餐;擁有幾副歐洲跳蚤市場買下的骨董耳環,笑著對身邊的人說「大英博物館我永遠逛不完呢」
Thumbnail
「全片精彩絕倫無懈可擊! 劇本高明綿密,案情發展撲朔迷離真假難辨,視覺特效流光迷離,音效震嚇人心,絕不容錯過牛年開春懸疑燒腦第一片《複身犯》,2月19日等你搶先來挑戰 !
Thumbnail
李家驊導演的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講述的是台灣三位死刑犯案例,還在服刑的A,陳昱安和鄭捷。一直以來我並不太常思考死刑議題,近年卻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勢,提供了我更多的想法。​
Thumbnail
蘇啟誠是網路私刑不正義的犧牲者。在爆料文化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和毀掉了媒體原本的功能和操守後。整個台灣的環境變得更加利於被顛覆手段操弄。台灣的媒體在大量中國化之後,「第四權」的角色從原本的廣傳真相,成了流言擴大機。於是在台灣會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新聞...
Thumbnail
再過不到一年,「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將面臨公投,然而核四是否足夠安全一直是啟用與否最大的癥結點。我們真的準備好為台灣決定未來了嗎?在做出決定以前,我們不妨先回顧過去發生過的重大核災事故之一: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Thumbnail
拜網路之賜,中國的「腦癱詩人」余秀華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驚世駭俗」的詩,在 2015 年初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