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10 | 你跟我講第四遍了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freepik
從我跟阿嬤平日的互動,我時常覺得阿嬤在某些時候其實沒有失智;確切的說,我是在一個神智清楚的老人談天說笑。前陣子跟系上的教授討論到我阿嬤的狀況,教授乍聽之下,他認為阿嬤根本就是個沒有失智症的老人呀!我也呼應,因為在我也是這麼認為;但教授這時候突然丟了一個問題:
「會不會我們其實把沒有失智症的老人,當成失智症患者在照顧,結果長時間的累積下,這些受照顧者真的變成失智症了?」
當時我們都沉默了一會,因為這的確值得讓我好好思考。老化帶來的身體機能衰弱是必然的,有時甚至會連帶影響大腦的記憶功能;可是這一些指標並非足以說明一個人罹患了失智症,何況我自己也不會用「罹患」來描述患病者。在我目前訪談的對象,有家長、議員、個案專員、長照服務員,他們經常跟我說,是家人認為自己家中的長輩罹患失智症,或者會直接拿身心障礙手冊給我看
「上面都說我爸失智了,不然還能是甚麼?」
彷彿我們可以用這些證明、診斷書去概括我們對家人幾十年的認識。聽到我採訪的對象這麼回應我時,我經常會提出這樣一個假設:
假設今天家中的長輩有80%的失智行為(提問、忘記自己吃過藥、或是記不得今天星期幾)﹐20%的正常行為(平常的聊天、對談、開玩笑)。在這樣兩者交織的狀況下,你要如何分辨呢?
我用阿嬤的例子舉例;有次我坐在阿嬤旁邊陪她看電視,我問阿嬤
「阿嬤要不要去洗頭?」
倒也不是我真的要帶阿嬤去洗,只不過平時我會利用這些小問題來跟阿嬤互動;不過次很特別的是,我重複問了四次,問到阿嬤都覺得我很煩(很像平常手足間的打鬧)當我問到第四次的時候,阿嬤突然說
「诶~阿維(阿嬤都這麼叫我)你是要問幾遍,你已經跟我講第四遍了耶!」
當下我覺得好笑,便打住了繼續問下去的念頭。因為阿嬤竟然知道我問了四遍!之前在長期照護的個管師來評估時,不管個管師問了甚麼阿嬤都記不太清楚,也回答的支支吾吾。然而,在那一次半開玩笑的打鬧間,阿嬤的那20%充分地在跟我互動;或者說,其實不只20%也許會更多,就如同我對於失智症的觀點,是一種連結的缺失所導致的行為異常。
滿足了長輩渴望被關愛的心情,正常化的跡象並非不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9會員
202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每周的一到五我都要回學校上課,禮拜日我需要去台北家教,唯獨禮拜六的完整時間我能陪伴阿嬤。我有個不明究理的堅持; 星期五下課時一定要趕回家跟阿嬤說晚安
阿嬤在飲食上有個習慣,她只吃「食物」不吃「食品」;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的是天然食物所製成的餐點,後者則是我們經常能看到加工過後的食品。一直到了阿嬤80歲,早午晚三餐都是她親自下廚,她總是會跟我說:「自己做的菜也感覺比較好吃」
我們很難跳進別人的腦袋,實際去「體驗」別人的世界;就如同我們很難跳進失智症患者的腦袋,去經歷記憶無法形成有多麼的痛苦。
每次跟親戚談到照顧這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我感覺跟他們活在一個沒有交集的世界,而最終都會淪為「該做而沒有做」的是非辨證。似乎我們對於照顧這件事,是可以轉讓跟交易的
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
每周的一到五我都要回學校上課,禮拜日我需要去台北家教,唯獨禮拜六的完整時間我能陪伴阿嬤。我有個不明究理的堅持; 星期五下課時一定要趕回家跟阿嬤說晚安
阿嬤在飲食上有個習慣,她只吃「食物」不吃「食品」;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的是天然食物所製成的餐點,後者則是我們經常能看到加工過後的食品。一直到了阿嬤80歲,早午晚三餐都是她親自下廚,她總是會跟我說:「自己做的菜也感覺比較好吃」
我們很難跳進別人的腦袋,實際去「體驗」別人的世界;就如同我們很難跳進失智症患者的腦袋,去經歷記憶無法形成有多麼的痛苦。
每次跟親戚談到照顧這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我感覺跟他們活在一個沒有交集的世界,而最終都會淪為「該做而沒有做」的是非辨證。似乎我們對於照顧這件事,是可以轉讓跟交易的
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
吃了一顆普拿疼,身體出汗,分不清是冷汗還是散熱的汗,因為溫度並沒有降多少。只知道躺下去,一顆心噗通噗通地狂跳~🎵現在有煩惱但是丟不掉~🎶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專注來自於觀察 觀察就是專注最好的開始, 學會用觀察就學會「等待」👀 有了等待的心更能細細體會那些美好的事物。 分享文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 少了安靜的心, 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 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蔡穎卿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最近和很多家長聊到孩子總是難以維持一個習慣, 為什麼有些習慣這麽難以堅持? 有些卻可以這麼自動化? 分享最近讀的「習慣力」, 作者用科學和研究統計說明習慣其實是來自大量重複行為, 而讓事情越簡單越容易發生, 當習慣慢慢養成後就會取代刻意決定, 更能簡化我們的生活和做事方式 放手給好的習慣好處就是,
吃了一顆普拿疼,身體出汗,分不清是冷汗還是散熱的汗,因為溫度並沒有降多少。只知道躺下去,一顆心噗通噗通地狂跳~🎵現在有煩惱但是丟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