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業務眼中看從事業務的自己,這是一種另類的觀察與學習,朋友透過文字記錄下與我第一次見面的印象,原來在別人眼中自己是有著這些特質。第一印象是無法重來的,但除了合宜著裝扮之外,善用自己的特質創造獨特的第一印象,每個人都像是食材,總有合適和不合適的料理方式,就算只是蔥花也能為料理增添美味啊!
臉書的回顧中,看到朋友用文字記錄下他眼中的我,從另一個業務眼中看一個業務,這是一種觀察也是一種另類的學習,也沒想過朋友這篇文字紀錄,除了紀錄當時初見面的第一印象之外,意外的鼓舞激勵今天做著季度業績檢討報告的我,低迷的第二季,雖說打擊不了信心,但是總需要些動力,就像跌跤了站起來就算沒傷,也得拍拍身上的灰塵。
這篇第一印象的紀錄,讓我想起某本書上曾經寫道:「第一印象很重要,但這是沒有辦法重來的。」的確如此,對於業務更是如此,每逢參展時站在代表公司的展位上,永遠無法預料哪個從你眼前走過的會是潛在客戶,也無法預料哪個走上前跟你洽詢的客戶會成為大客戶,但停下腳步或是開口詢問,很多時候都建立在第一印象上,究竟該如何塑造你的良好第一印象?
怎麼穿才得體,這個谷歌一下就有不少的專家意見參考,所以在這裡討論的並不是穿搭,因為穿搭之外,每個人自然顯露而外的氣質與散發的...姑且稱為氣場吧!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自己可以塑造的。
關於專業。不管是你自己的工作或是某種興趣,談起該領域的事物,能夠侃侃而談,舉手投足之間散發的自信,以及眼神中的光芒,無形中就產生說服力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你是懂的人。
我記得第一次遇到我的髮型設計師R,當時我只是想簡單的剪個頭髮,一般設計師多半就是和客戶寒喧,依照客戶意願修剪,然後遞上名片要你以後多多關照,但偏偏R不是這樣做,她走過來先摸了我的頭髮,我後來才懂她是在了解我的髮質狀況、髮量等,然後她一開口就推翻我上一個設計師長期以來給我的建議,先前的設計師總建議我留俐落的短髮,但R卻說:「你不考慮留長髮嗎?你留起來應該很好看!」這句話在業務耳朵中聽起來就是話術啊!還沒來得及拒絕,R隨手拿起她的ipad,快速的從她眾多客戶的資料照中,點了幾個髮型說,「這個很適合你,因為....這個你也可以,因為....」
R從觀察我的外形以及根據她的專業對我頭髮狀況的了解,瞬間她就說服我,她並沒有照我的要求剪短,反而是我就這樣聽她的話,打破十年沒留長髮的紀錄,後來我也成為她的活招牌。
業務也是這樣的,當我面對工程師來詢問商品,往往只要交談兩三句,從對方的眼神與肢體動作的轉變,就可以感受到對方覺得你是足夠專業可以對談的人,所以形塑一個你想成為的專業形象。
關於個人特質。
很多人都認為工作上似乎都得面具示人,但就像演員一樣,再好的演技還是建立在個人特質上,每個人的個人特質會從文字、說話以及行為上展現,多數人無法刻意塑造,但你可以善用這個特質。試著想看看,如果你想到一些形容詞時,你腦海中是不是會自然連結到某些朋友,比如:有趣、嚴肅(臭臉)、努力、親切、可信賴等,臭臉無法改,但可以透過動作來修飾,比如說:主動先向對方介紹,伸出手握手,拉近距離。(這是我碰過幾個臭臉客戶的經驗。)
曾經有個客戶和我老闆說起他看到我的第一印象,他說我是個大膽而且沈穩的人。只因為我第一次去拜訪他們公司時,當他到機場接我,他看到我一個人就這樣拉著行李箱走到約定的地點,雖然是第一次到訪,加上長途飛行,但我卻看起來相當自在,而且很快地環繞四周,馬上就找到碰面的地方,他看我走來問:「你一個人啊?」我毫不猶豫的點點頭,車上他故意在聊天中問些專業,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公司會讓我一個人訪客,隔天他也才放心把我引薦給董事長。
我從來沒想過原來還可以這樣觀察一個人的特質。我也曾經透過客戶的email用字、語法來瞭解客戶個性,後來在與客戶碰面後,印證了有七八成的準確度,顯然某些行為上顯露出來的特質,是無法遮掩的。我還遇過老闆從部屬開車來觀察部屬做事的,會刻意要不同部屬開車載他,通常一次就可以觀察出來。
日劇中一句台詞很有道理:「適才適所,每個食材都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料理。」雖然你不見得知道別人眼中怎麼看自己,但試著去想像自己會是怎樣的食材,可以呈現怎樣的料理與風味,除了外在裝扮之外,食材本身的風味(特質)才是令饕客念念不忘的,即使只是蔥花也能為料理增添美味,不是嗎?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印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