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因為一個物件、影像、一種氣味,甚至是一個關鍵字,回憶就像插上電的燈串一樣,一盞接著一盞的亮了起來。讀石井朋彥的小說《回憶修理工廠》,就有這種神奇的力量,展書閱讀時,便讓我想起兒時回憶中那台紅色的長方形老時鐘。
記得是婚後某次回娘家時看見它,一問之下才聽母親聊起,這台老時鐘原來是項陪嫁禮物。小時候的我壓根不知道它所乘載的意義,只是興沖沖的將其視為長了兩隻腳的「玩具」,白天玩它、晚上睡前也玩它,低沉而穩重的滴答鐘響總讓我感覺安心,聽父親說,數不清有多少次,我抱著時鐘便沉沉睡著了。
我猜這台老時鐘應該被我玩了有五年這麼久(從一兩歲到上小學前)。直到現在,我仍清楚記得它的設計與按鍵位置:只要將指針調到正確的位置,會發出「喀」一聲低沉的聲響;除了有計時功能,轉上發條還能發出音樂盒般清脆的悠揚旋律,我清楚記得,那旋律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
一台老時鐘,竟意外勾起好多好多差點被遺忘的時光掠影。我不禁想著:
- 如果這台老時鐘搬家時便被丟棄了,我還會記得它嗎?
- 我會想起從前有個小女孩老喜歡躺在床上,一面聽著天鵝湖音樂,一面幻想自己在旋轉跳舞嗎?
- 如果不幸遺忘了,日後的我可能修復這段回憶嗎?
- 如果不是這台老時鐘,我會問起母親當年從外省家庭嫁入本省家庭的故事嗎?…….
讀完《回憶修理工廠》,我不由得猜想作者石井朋彥也是個念舊之人。或許目前擔任吉卜力工作室動畫製作人的他,本身就是個具有匠人精神的職人,無論是創作一部動畫、一本小說等,重要的不是成品本身,更必須考量透過創作想傳遞給人的意義與力量。書中的這幾段話便顯露無遺:
無論畫的時候、製作的時候,或是修理的時候都一樣,不能只局限於一種意義,要思考多種意義,於是,拿到那樣東西的人,內心才能誕生各種不同的故事。
……必須先拋開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傾聽物品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夠看到真相。
另一個有趣的閱讀體驗是,這本書運用套色印刷呈現兩種不同的頁面顏色,區分作者筆下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注重進步與發展、講求改革與效率的智慧型社會「現在進行式世界」,另一個是由匠人透過修護舊物、喚起人們遺忘回憶的「回憶修理工廠世界」。
這樣的世界觀投射出作者對於追求物質的現代社會,「重視製造,遠勝過修理」的敏銳觀察,引導我們進一步思考:當我們一味追求城市發展的同質化,卻在無意間消弭了傳統的價值與美好;當我們使用著智慧型手機,卻並沒有因此變得更有智慧;當我們依附著物質世界邊緣的虛擬世界,卻主動拱手讓出一塊塊珍貴的心靈空間,甚至於,因為不想要跟別人不一樣,因為無法安於貧窮,寧可讚美醜惡(原句源自詩人羅智成:「我們可以安於貧窮,但不可讚美醜惡。」),逐漸失去對於美與善的判斷。
我們是否應該用力的按下暫定鍵,停頓下來,認真的整頓自己的心,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回憶修理工廠》是一本值得生活步調忙與盲的現代人靜心閱讀的小說。也相當適合國小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
但願大大小小的回憶都能化為養分,滋養我們的生命,正如書中那句:「人生路上光是一直向前看還不行,無論是高興的事還是悲傷的事,都要好好呵護,讓它們變成美麗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