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脚舊名“嶺腳寮”,據聞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興化人林資成及其父所墾。
嶺腳,聽這個名字一定能馬上猜到這是個位在山腳下的地方。嶺脚舊名“嶺腳寮”,據聞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興化人林資成及其父所墾,因建興化人林資成及其父所墾,因在姜子寮山系的南麓築有小屋,故以此為名。早期由古道串聯基隆暖暖地區,透過貿易而發展成聚落。
嶺腳村以“嶺腳寮庒”得名。村內重要的觀光資源有氣勢滂薄的嶺腳瀑布,是本鄉儘次於十分寮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隨著礦業發展,聚落逐漸轉型,早年有永昌(英隆)、鴻福(大重)和順隆煤礦開採。
隨著礦業發展,聚落逐漸轉型,早年有永昌(英隆)、鴻福(大重)和順隆煤礦開採,以嶺腳車站為交煤站,月台旁有大東吊橋遺跡、永昌煤礦事務所、炭埕、卸煤櫃及大路車舊橋墩;而日治時期遺留於保甲路旁的嶺腳古橋橫跨基隆河,與百年土地公、蔡家洋樓、姜子寮山系的南麓刻於岩壁上的市定古跡“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及平溪第二大的簾幕式瀑布“嶺腳瀑布”,為嶺腳的歷史、文化、與自然地景。
而村內靈嚴寺廟旁石洞內的“滴水觀音嚴”,因滴水凝結成狀似觀音菩薩的鐘乳石石灰岩而得名。
而村內靈嚴寺廟旁石洞內的“滴水觀音嚴”,因滴水凝結成狀似觀音菩薩的鐘乳石石灰岩而得名,是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
嶺腳站因地形特殊,設有兩個月台,上行往十分列車停靠現使用的月台(出站房部分是拆除煤斗車股道後新築),下行往菁桐列車是停靠社區活動中心大門口(鐵路旁還可看到舊月台緣石)
嶺腳站因地形特殊,設有兩個月台,上行往十分列車停靠現使用的月台(出站房部分是拆除煤斗車股道後新築),下行往菁桐列車是停靠社區活動中心大門口(鐵路旁還可看到舊月台緣石),站內先後有永昌、大東、英隆、鴻福等四礦設炭埕儲煤,永昌、英隆是利用高差、大東、鴻福是用人工及棧橋將土炭挑運裝車。
本花牆背景立面構造物為永昌煤礦的炭埕(儲煤場、炭櫃),長方形用紅磚堆砌處
本花牆背景立面構造物為永昌煤礦的炭埕(儲煤場、炭櫃),長方形用紅磚堆砌處是送出角炭(塊煤)、二米丫、三米丫、粉丫(屑煤)的“板管硿”,土炭由此管道滑上煤斗車。
嶺腳鐵路微笑彎、車站月台旺德福(望得狐Wonderful),果真有福。
感谢您的支持與閱讀,我們下一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