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賴筱彤(「繪本任意門」版主)
偶爾,還是有人會問我,區區幾百字的圖畫書(甚至無字書)到底有何好看之處?我心裡總會想起這段威廉.布萊克的詩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而會如此提問的人真小看了圖畫書,也小看了自己。
巧的是,近來地方社團不約而同、陸續有家長焦慮提問,應該替孩子選讀哪間小學/國中?公立或私立?以上這兩類問題看似不搭軋,對我來說,卻有一樣的答案。
大人當久了,會忘記自己曾經也有小孩的純心。
想起當年自己在父母安排下跨區就讀明星國中A段班,可能是當乖乖牌久了,習慣被安排,習慣凡事有標準答案後,人生也就跟著無趣起來;直到當了媽媽...領悟到人生有太多事沒有標準答案可依循;直到掉進繪本洞、卻再也不想爬出來後,才發現,那個長期被忽視的內在小孩一直都在。
每回為親職講座選書,我總愛挑出幾本看似不明究理的『童心測驗指數』圖畫書來考驗現場家長的純心。當家長買下/翻開一本圖畫書,心裡只想著,要拿這本來教我小孩什麼...或者邊翻看邊納悶,這故事到底在說什麼?會提出像後者這類疑問的家長,反倒有萌芽的純心。
我並不是那種生孩子前就熱愛閱讀的文青媽媽;坦白說,剛開始跟兩姝睡前共讀,本只為了跟兩姝喜愛的故事姊姊互別苗頭,始料未及的卻是從此一頭栽進圖畫書的世界;常自嘲以前大學時代都沒那麼認真唸書的我,卻在大量接觸歐陸繪本後,成為求知若渴的重度繪本控;教育目的?早就消失!如今的我,只為取悅自己的內在純心而閱讀。
一定也有人想知道,當孩子成長至青少年,還跟著我看圖畫書嗎?會!不過,不知是青春期的緣故,還是好書看多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大女兒如今選書眼光極度挑惕,若是書名無意義的長、構圖圖像太普通,或敘事顯而易見的說教意圖,都會被她棄若敝屣。我想以不斷搜尋藝術與美學底蘊豐厚的圖畫書,來餵養一個生來便富創意的靈魂。
先來看《L'Alfabeto del Mondo》(世界字母表),這位創作者Eva Montanari先前在台灣出版的圖畫書不算少,但大多絕版。擅長各種創作媒材,將眾所週知的童話,大風吹後再重新拆解組合新創的Eva,總會打破傳統框架,再發展出另一趟童心冒險之旅,是我成為Eva作品鐵粉的主因。
我愛上此書書封這小男孩手持不成比例眼鏡的圖像。讀歐陸繪本過癮之處便在,既然完全不懂文字,倒不如先憑圖像語言與創作者說故事的張力來推敲、之後再看譯文驗證,保證有趣加倍。
本以為是關於勸進近視孩童乖乖配鏡的題材(童里的選書當然不可能如此了無新意)而是個關於如何『重新』『看』這世界的妙喻。
當主角保羅不情願地戴上『魔法眼鏡』之後,重新環顧四周,卻發現周遭充斥著許多奇怪的景象。看書的小讀者會如何解讀?而一般大人如你我,又會如何看待孩子的『看見』?是否也會像其中一個玩伴阿爾貝托一樣,橫眉豎眼的認定對方無中生有?!旁觀一切正在書裡發生的大人我,看見了保羅所見,也看見過去那個曾經像阿爾貝托的自己。想起了大師安野光雅曾說過的:『孩子只顧著當下的事情,很正常,或許孩子的生命力就是如此。大人只看重未來,完全不重視現在。』
好的圖畫書會讓眼界進化,視野開闊。『對事物看法不同』究竟是可被接受?還是不被允許?也許,連我們大人都必須摘下『有色眼鏡』,改換上這副『魔法眼鏡』來發現隱藏世間許久的另一套世界字母表,發掘每個孩子身上各異其趣的獨有特質,像是甜蜜、歡笑、自由與無可比擬的好奇心。當圖畫書被莫名賦予的教育目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體察到圖像與故事完美結合的這門藝術美學並非高不可攀,只是需要多『看』多鍛鍊自己那雙能洞察細節與繪者巧思的眼睛,說穿了,只是喚醒原本就屬於自己還是孩子時的那份童心。
如果說,紙本圖畫書之所以無法完全被取代,是因為翻頁造成的圖像瞬間視角轉換,可以讓讀者有如看著舞台換幕般的劇場驚喜與滿足,那麼,頁頁有挖洞的雙面圖像設計,還需考慮前後圖像的連貫與敘事邏輯上的合理性,就更如同變魔術般的移形換影,我常覺得,這樣的內頁設計比起健達出奇蛋還更好玩許多,因為巧克力吃掉就沒了,而挖洞書所帶來的驚喜大滿貫,可是能夠無數次翻看、回味,享受次次不同的腦內連結與迴響。再者,也是後來細究出版相關後才知道,『挖洞書』類型的印刷(特殊刀模裁洞)製作成本和門檻頗高,引進出版實不容易(如果又是無字書)也因此,這類特殊裝幀的圖畫書便成為我多年來尋書收藏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品項。
數年的沈浸式閱讀化身成為重度書蟲,喚醒了內在純心,也似乎驅動了內建好書搜尋引擎。去年因緣際會在書店遇見了《Le tout petit》(頭兒肩膀膝腳趾)這樣一本『洞』察內心的好書。原以為是少見的攝影繪本,幾乎是翻到第二頁,我就立馬決定買下它,因為挖洞鏤空又能兼具創意的設計向來並不多見。
全書無文字只有圖像,每頁都有具驚喜感的挖空設計,有時框線隱沒,有時凸顯,翻頁瞬間如魔杖揮起,一頁頁翻看、一頁頁點化內在小孩的世界與視野,創作者的心意滿足了自己貧乏許久的創意發想。孩子的視角與探索大自然的起點,將大自然的花葉樹木,石板地面,砂礫斜坡,火焰,屋瓦,沙灘,溪流,石頭,與孩子的頭、手、腳、膝等身體部位,或物品如長褲、毛衣,或臉紅、流淚等肢體表現結合,最後則以天上的星辰收尾。與此同時,還必須注意到翻頁後的對稱感,一定要實際翻書後才能接收到的驚喜,絕對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創意發想啊!
別以為只有這樣翻來翻去好玩,其中幾頁(或許是每一頁)的哲學暗喻可能需要人生通透的讀者才能意會;如此童趣盎然的挖洞書,在曾經不敢自由外出的宅家防疫時期,何嘗不是個令人賞心悅目,心之所向的秘密『洞』穴呢!
想起去年五月中突來的『停課不停學』,兩姝整天在家對著我和隊友喊好無聊,為娘在生存法則逼迫下靈機一動,叫兩姝在屋內尋找FACE遊戲,於是乎,牆上的油漆斑駁、鐵門上的防窺孔,乃至天花板的防煙偵測器,落地箱扇的背後...孩子們陸續找出吶喊,戴帽稻草人等臉孔;變成找臉遊戲後,平日生活中覺得再尋常不過之熟悉景物,卻因為無窮的想像力喚起好奇&尋找對應的本能,哪裡會無聊?!
也許就因如此,看到Anne Letuffe創作的這本書當下,有種莫名遇上知音的親切感,想著~啊哈!真有人懂我們腦中的奇思異想,還把它們都具象化做成圖畫書了呢!美好一直存在,只是欠缺發現的眼睛。另一本《Touche à tout》(觸及一切)是系列創作的第三本,真心佩服創作者Anne Letuffe能繼續玩創意的梗,依然是用實景攝影照片和簡單線條手繪呈現,只不過這回擴大到大型的人造機械設備,卻能激發出照片、圖像與讀者的三方對話,看似無字安靜,實則無聲的喧鬧叫人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揚。
『咦?月球跟太陽都能當球踢?!』剛翻頁就是個驚喜!
接下來,當樓梯、大型吊車、消波塊、風力發電機都一一變成了兒童遊戲(區)的一部分,照理說,本應熟知創作者伎倆的我,卻還是會在每回翻看時,腦中不時發出讚嘆:
『居然連建築工地現場、果園... 等等也能設計出這樣的發想連結?!』
一路翻看著書中兩個孩子遊戲與嬉鬧,卻百看不膩,還被感染了歡樂的我,也只能敲碗許願尚未入手的第二本可以快點再刷再版啊!
出生即是滑世代的現代孩子們與同樣在滑的我們,即使週末全家上山露營,仍離不開手機”義肢“,更多的是還沒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孩子卻已遠離自然、逃避現實生活中本應有的人際互動;現代家長多會擔心孩子對未來缺乏目標、想像與熱情,憂懼孩子會隨同儕前仆後繼墜入3C迴圈而不可自拔;3C並非萬惡之物,只是不該是孩子童年的全部,但拿掉3C,我們能提供孩子什麼有趣的替代物呢?
與其只以教育為目的導向,替孩子選擇那些“有用“的書,是否我們也願意嘗試_透過不同語言文化的精彩圖像去吸引孩子,用有趣富設計的歐陸繪本誘惑孩子重回閱讀,如此假以時日、經過潛移默化之後,我們才可能期待孩子藉此開啟、甚至累積更多元豐厚的視野與美學鑑賞力。
上述這三本不光能挑起孩子無限興味與想像,就連大人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孩子跟圖畫書之間能成功建立起情感連結,多看多聽多刺激多互動討論,滿足孩子與生俱來的五感探索,那麼圖畫書只可能會是帶來更多美好美感的載具,讓美學美感內化為孩子和我們本質的一部分。
作者:賴筱彤
重度繪本控、嗜看圖像說故事的文字獸、零廢棄生活愛好者。
︿︿︿︿︿︿︿︿︿︿︿︿︿︿︿︿︿︿︿︿︿︿︿︿︿︿︿︿︿︿︿︿︿︿︿Copyright ©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包含商業空間)做任何他用。如欲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 All texts and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Maison Temps-Rêves Co.. Unauthorized excerpting and copying are prohibited, and any other use (including commercial space)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purposes is prohibited. If you want to share, please repost in full and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