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又到了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日子,翻了翻曜同的相簿,原來第一次走是在2010年,趁記憶尚未完全淡去前稍作記錄。
當時大四比較閒,參加了劇團的工作坊,之後也成了梵体劇場的團員,而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是每年劇場界的盛事,這又要從優人神鼓的前身優劇場的「溯計劃」說起。
簡單來說,劉若瑀在國外與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學習時,曾被點評:「你是西化的中國人!」,這句話對她甚至台灣劇場界影響甚深,回國後成立優劇場,進行為期五年的「溯計畫」活動,藉由探訪東方傳統武術、擊鼓、太極導引、民間戲曲、技藝、宗教科儀等元素,結合西方葛羅托斯基的身體訓練,發展出獨特的「當代肢體訓練法」,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即是項目之一,而黃誌群加入後,表演改以打鼓為主,也導致許多理念不同的團員相繼離開,各自成立劇團開枝散葉,例如吳文翠、王榮裕等等。
而另一條在台發展的葛羅托斯基體系是黃承晃成立的人子劇團,陳偉誠的訓練體系,而人子也積極研究葛吉夫的第四道,現在這兩條匯合成優人神鼓的主要訓練方式:打拳、打鼓、打坐與神聖舞蹈。
文翠是
梵体劇場的藝術總監,所以也延續了優的早期溯計畫,藉由白沙屯媽祖進香,透過徒步來鍛鍊身心、並了解台灣這塊人文土地,追本溯源,而優人之後也發展成
雲腳訓練。
葛羅托斯基有個重要的觀點叫「藝乘」,也就是「藝術作為乘載的工具」,在體系中,演員不是要做表演,而是透過藝術這種載具,
呈現身心的狀態,所以身心的鍛煉是最主要的訓練方式,參考
《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至九○年代台灣現代劇場的修「身」》可發現劇場界基本上可說是個修練身心大本營。
談到劇場又講個沒完,回到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跟修行有什麼關係呢?最容易結合的就是經行了,經行指的是在行走之中,心念不要被妄念及外界的環境打斷。更進階的則有般舟三昧、回峰行等等。
當然一般人很難挑戰,而徒步進香、徒步環島就可視為簡易版的般舟三昧,登山、台北天際線健行也可視為簡易版的千日回峰行,以前健走在
健行筆記也有留些記錄,現在人往往打坐坐不住,上班又坐太久,不如以動中修行。
會跟隨白沙屯媽祖的,就算透過直播,看著粉紅超跑隨著鑼聲律動前進,應該常有種莫名感動的經驗,帶著這份感動徒步,一步一步將心意印在台灣這土地上,也感受著這塊土地人文的回饋,本身就是洗滌身心的一種靜心,然後將會發現,徒步只是承載那份莫名感動的呈現方式,重要的是那份感動在洗滌身心,而不是跑馬拉松式的多巴胺。
資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