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編輯這一行》:編輯應有的技藝、思維與靈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書在2021年5月於臺灣初版上市(在日本於2015出版)。
首先,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一提。

「現今」編輯這一行


市面上以「出版/編輯」為主題的書其實不少,但它們不是寫給大眾的書,而是寫給從業人員還有少數有興趣的讀者,市場相對一般的商業書小很多,所以這類書籍無論是翻譯書,或是臺灣人寫的,大多已經斷版,而且出版距今也相隔了一二十年。
因此,《編輯這一行》多少帶有「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明知不大可能成為暢銷書,依然有某種使命感,將「編輯」的精神和技藝傳承下去──更重要的,它是屬於這時代的「編輯」之書。
相較於一二十年前的觀點,這本書更「與時俱進」,在「應該跟上潮流」之處靈活務實,於「不可動搖」的部分又能發揮「教育」(傳接繼承)的功能。
作者片山一行為什麼寫這本書?
他認為──編輯的職責在做出好書和暢銷書,但如今出版業卻一片混亂,編輯才更應該找出「編輯這一行」的價值與意義。

編輯之「術」與「道」


我為什麼買下這本書?
起初的動機確實只是為了增進專業能力,但越讀下去,越覺得這本書絕不只這樣──比起「術」(方法、技巧、技術),作者傳授的是技藝中的「道」(根本、原則)。
曾有前輩告訴我,她當編輯時,全靠自己摸索,沒人教她。
我雖然相對幸福,有前輩「話先說在前頭」指引迷津,並在地圖上標示出容易出錯的地方,不過,他們或隨時提醒,或親自同行,新手編輯能學到多少本事,終究是個人造化──前輩提供的是經驗,但能否活用,必須靠本人自己「體會」;比起學習「這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做」的思維。
畢竟,準則和流程是死的,然而作者、書稿和讀者都是活的;每份文稿有各自的身世、脈絡和精神。
前者教導編輯如何避免錯誤(固然十分重要),卻沒能教導怎麼激發創意;前者教導編輯怎麼按圖索驥打造品質均一的書,卻沒能教導怎麼「超越」上一本,甚至其他同類型的書。
在這一點上,片山試圖把模糊的經驗系統化成可以依循的準則(大至企畫發想和人際關係的經營,小至書名、標題、版面設計到圖解,無一不包),並始終強調「創新」的重要。
他舉出現今普及的編輯手法,其實源於過去他本人或某個編輯的「突發奇想」,在他們之前,沒人這麼做,然而那些在當時看起來相當大膽或「異想天開」的做法,一但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不但蔚為流行,也為出版業開拓新局。
是的,他始終強調,編輯最重要的是「企畫力」。
唯有如此,才能因應時代的變化,也不會隨波逐流。

編輯的自我要求


此外,片山是個信念堅定的編輯。
所以,這本書不只是「編輯的技藝」,更是「編輯如何定義自己的工作」──誠如他本人所言,他是為了在出版業快速變化的時代,把「編輯的價值和意義」說清楚,才寫下這本書。
老實說,編輯的工作內容大同小異,每個人卻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和理念。
然而,根據我的觀察(即使入行不久),我認為:編輯雖然沒有「對錯」,卻有「高下」之分;有些人是我的榜樣,但讓我覺得「絕對不要像他那樣」的編輯也大有人在。
看完這本書,我心目中理想的編輯樣貌逐漸清晰。
前輩們的指教都很寶貴,但我深知無法完全複製他們的模板,必須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有些東西得靠我自行歷練和印證,片山藉由《編輯這一行》幫助我畫出藍圖。

編輯要對自身權力有自覺


編輯應該具備品格、風骨、品味和個性。其中,最讓我獲益良多的,是片山對「權力」的理解。
他說:

「我希望編輯在判斷原稿好壞的時候,必須要有『責任感』,
說得誇張點,不管編輯認為一份原稿過關與否,
都可能左右作者的人生。」
「不管多麼年輕的編輯,對寫作者來說,
都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當權者。
編輯必須要有自覺,知道自己是帶著這份『權力』在工作。」

必須了解何為編輯的「權力」,由此產生的「責任感」才是真實的。
我如果不時刻將這點放在心上,就會變得「傲慢」;一但把「權力」視為理所當然,對片山來說,「就不配當編輯」。
無論面對作者、寫手、翻譯、設計師──片山說:

「我認為有權力的人,更要謹慎運用自己的權力。」
「只有面對比自己更強的人,才要刻意使用自己的權力,
如果總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使用權力,這個人的價值就低了。」
是的,這也是我的心願。
畢竟沒有人可以獨力完成一本書,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盲點。
我希望大家是「對等」的夥伴關係,共同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就算意見分歧,也希望彼此能充分地溝通,讓一整個團隊的人都能成長進步,互相栽培。
而且,要是編輯不設法跟作者站在一起,了解其心思,看見他眼中的風景,如何成為作者和讀者間的橋梁?
我想成為既與作者同心,也總是為讀者著想的編輯。
我想聽見作者說:「我的編輯是你,真是太好了。」

編輯要致力推出暢銷書


其次,片山作為「商業書」編輯,其務實的觀點十分適用於現在的書市。
他擁有業務和行銷的思維:書是商品,賣不好不行。
但他的本質依然是編輯:書是作品,要做「只有我才能做出來」的書;就算有樣學樣,也要有「超越先趨」的骨氣和氣魄。
一直保有這樣的意識,編輯才有機會琢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企畫,並在執行的「術」的層面有所突破。
這樣的觀點多少修正了我的「傲慢與偏見」。
無論日本或臺灣,出版界或多或少彌漫著「文藝書比商業書更高」的氣息,只把商業書當作維持出版社營運的工具,用來填補文藝書「薄利」的缺口。
然而,片山作為資深商業書編輯,大大提升了「商業書」的「高度」,實現「商品」同時成為「作品」(好懂又美觀的商業書)的理想;他以實際經歷整理出編輯商業書的技藝,甚至其他書種的編輯也該反過來學習他務實的思維。
片山做書的精神,或能以本書最後一章(大標是〈出版界瞬息萬變,編輯如何因應?〉)的這段話總結:「編輯是綜合藝術家,也是優秀的行銷人員。最重要的是,編輯要有骨氣。」
最後,在成為有骨氣的編輯前,誠如某個推荐人所言:得先有專業。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輕編輯高野在大家還沒進辦公室的早晨,先為自己倒一杯滿滿的咖啡,然後坐在案前閱讀書稿;隨著情節越來越精采,翻閱書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專注的閱讀後來被一通電話攪擾,嚇了一跳的她打翻了咖啡,打溼了書稿……。
能吸引大眾持續關注的人,肯定有獨特的地方。 對表演者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對作家來說,文學雖然相對「文靜」,似乎也是這麼回事──這是「個人魅力」(與眾不同的力量與特質)的體現。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年輕編輯高野在大家還沒進辦公室的早晨,先為自己倒一杯滿滿的咖啡,然後坐在案前閱讀書稿;隨著情節越來越精采,翻閱書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專注的閱讀後來被一通電話攪擾,嚇了一跳的她打翻了咖啡,打溼了書稿……。
能吸引大眾持續關注的人,肯定有獨特的地方。 對表演者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對作家來說,文學雖然相對「文靜」,似乎也是這麼回事──這是「個人魅力」(與眾不同的力量與特質)的體現。
相較於《重版出來》的熱血,《寫不出來?》的無厘頭,《總編的復仇》整體的敘事風格懸疑而沉鬱,但它還是帶來啟發,尤其針對出版業的現實,無論是亟需轉型的困境,還是變化莫測的人心。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有一次和某作家聊天,她忽然像想起什麼似地推荐《蜜蜂與遠雷》,說:「這本小說描寫聲音的技巧很厲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Thumbnail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價值觀落差,容易導致彼此心生不滿,當「溝通無效」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回應?其中一篇名為【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主要探討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溝通與衝突,以極端又帶點諷刺幽默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心理差異。
Thumbnail
邊境是一系列四本的故事,四本書分別描述不同男女主角所發生的事。而這是第三本,所以本書中的許多角色都在前兩本書中出現過了!
Thumbnail
這本 後來,我告了報社老闆:一本直擊新聞製造內幕的前總編輯回憶錄 作者是 大衛.希門內斯 (David Jiménez)他是西班牙人。 書的封面長這樣: 他本來就是個記者,在他接手世界報總編輯之前,他其實是二十年以來奔走於世界各地的戰爭、災難及革命現場的記者等於是很圈圈外的資深人,不太可能接
★在日本,大家稱他「天才編輯」「出版界的金雞母」,他不崇尚菁英主義,也沒有特別努力,甚至曾經是混吃等死的魯蛇上班族。作為一個編輯和上班族,他的風格並不尋常,在旁人眼裡也許就像個瘋子,但他跳脫框架的工作哲學,卻同時為他贏得了金錢和名聲! ●你覺得自己值多少錢?卸下公司的光環,你仍是個人才?
★眼前有一個飯糰,要如何得知裡面包什麼餡料?從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不能聞味道,也不能用手掰開飯糰。請在十秒內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出來,你就該讀這本書。(回答請見文末) ●思考=「橫向拓展+垂直加深」 ●成果=思考技術×思考的時間×行動 ●問題答案:用菜刀切開、吃吃看、直接拉到文末。
Thumbnail
文:陳芳蘭(本書責編的母親大人) 我把書拿給五歲的阿孫看,讀書名給他聽時,阿孫說:「我要穿藍色因為我媽媽知道我喜歡藍色」。我想,生死是從小就要開始了解並珍惜的,新聞社版才不會傷人砍人事件不斷的發生。 這是一本邊看邊想哭又有點好笑的書的,全家都適合閱讀。
Thumbnail
  在某個修稿的下午,其中一間合作的出版社編輯敲我了。   他推薦我去看一位Youtuber,跨界出版小說,還為出版的小說拍影片宣傳的影片,同時似乎也推薦給其他旗下作家。   我想可能是因為,Youtuber是時代的潮流。   門檻乍看下很低,好像只要一支手機和google帳號就可以開始上傳影片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工具書,不談故事內容,不談劇情架構,只著重說明如何將一篇故事好好寫出來。什麼時候該「演」?什麼時候該「說」?這本書都有很詳細的解釋。這很重要,畢竟寫出來的文字若會讓人昏睡,想「快轉」,故事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Thumbnail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價值觀落差,容易導致彼此心生不滿,當「溝通無效」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回應?其中一篇名為【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主要探討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溝通與衝突,以極端又帶點諷刺幽默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心理差異。
Thumbnail
邊境是一系列四本的故事,四本書分別描述不同男女主角所發生的事。而這是第三本,所以本書中的許多角色都在前兩本書中出現過了!
Thumbnail
這本 後來,我告了報社老闆:一本直擊新聞製造內幕的前總編輯回憶錄 作者是 大衛.希門內斯 (David Jiménez)他是西班牙人。 書的封面長這樣: 他本來就是個記者,在他接手世界報總編輯之前,他其實是二十年以來奔走於世界各地的戰爭、災難及革命現場的記者等於是很圈圈外的資深人,不太可能接
★在日本,大家稱他「天才編輯」「出版界的金雞母」,他不崇尚菁英主義,也沒有特別努力,甚至曾經是混吃等死的魯蛇上班族。作為一個編輯和上班族,他的風格並不尋常,在旁人眼裡也許就像個瘋子,但他跳脫框架的工作哲學,卻同時為他贏得了金錢和名聲! ●你覺得自己值多少錢?卸下公司的光環,你仍是個人才?
★眼前有一個飯糰,要如何得知裡面包什麼餡料?從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不能聞味道,也不能用手掰開飯糰。請在十秒內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出來,你就該讀這本書。(回答請見文末) ●思考=「橫向拓展+垂直加深」 ●成果=思考技術×思考的時間×行動 ●問題答案:用菜刀切開、吃吃看、直接拉到文末。
Thumbnail
文:陳芳蘭(本書責編的母親大人) 我把書拿給五歲的阿孫看,讀書名給他聽時,阿孫說:「我要穿藍色因為我媽媽知道我喜歡藍色」。我想,生死是從小就要開始了解並珍惜的,新聞社版才不會傷人砍人事件不斷的發生。 這是一本邊看邊想哭又有點好笑的書的,全家都適合閱讀。
Thumbnail
  在某個修稿的下午,其中一間合作的出版社編輯敲我了。   他推薦我去看一位Youtuber,跨界出版小說,還為出版的小說拍影片宣傳的影片,同時似乎也推薦給其他旗下作家。   我想可能是因為,Youtuber是時代的潮流。   門檻乍看下很低,好像只要一支手機和google帳號就可以開始上傳影片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工具書,不談故事內容,不談劇情架構,只著重說明如何將一篇故事好好寫出來。什麼時候該「演」?什麼時候該「說」?這本書都有很詳細的解釋。這很重要,畢竟寫出來的文字若會讓人昏睡,想「快轉」,故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