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之前文章提過的~啟點文化推薦的這本書,準備來慢慢針對十九個步驟翻譯的關係,台灣書名叫「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大陸叫做「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我用分手兩字只是單純希望標題不要太長,將肯定句改為疑問句是因為我自己,正站在原點,還沒踏出第一步,無法回頭看那個原本的自己來比較,哪種狀態叫做更好?
如果離婚後,找到真的愛我的人,給了我想要的婚姻生活,是否就證明那是更好的自己?還是要冷靜的度過這段危機,等雨過天晴時,慶幸那個當初沒有做傻事的自己?就像我之前理解的,任何事情都有好與壞的兩面,也許這樣的安排就是老天給我的課題,終究是要面對的~所以不管未來的自己是否「更好」,總之是要度過這個關卡的,所以要用很平靜的方式來面對~
在前面三區塊中,否認與恐懼還可以理解,先是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再來就是害怕接下來會有怎樣未知的狀況,這部分就像學生考作文一樣,看標題就可以唬爛五百字以上,但是提到適應這個區塊時,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例如我如果是「過分」負責的人,我在找對象,可能會找一個不怎麼負責的愛人,這樣我就可以「適應」原本那個很有責任的自己,慢慢的自己越來越極端的負責,然後對方越來越不負責,這裡說的負責,也許不是那個傳統的責任感的負責,舉凡喜歡的事情,例如做飯這件事,其實我也沒有這麼愛~但是相比之下,老婆不愛下廚,然後我就為了表現愛她的行為,扛了這樣的工作,然後漸漸的又表現得不錯,越來越凸顯這方面的優勢,老婆也就漸漸的拱手把這機會留給我表現,慢慢她也就對廚藝不那麼精湛,我的理解是這樣。
不過這樣就變成要教導孩子怎樣不過分的負責,免得陷入這樣的極端化思維之中啊!這又是另一個要挑戰的任務了!